调研报告是调研任务的文字证明,是执行一项程序的书面借鉴,一篇好的调研报告不是凭着经验就写出来的,是需要在大量而深入的调研过程中产生的,下面是文笔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环保调研报告5篇,感谢您的参阅。
环保调研报告篇1
校园贷调查:77%大学生不懂资金借贷法律知识
it之家7月18日消息 非法校园贷引发的大学生安全事件仍不断发生,经常有大学生无力偿还校园贷的报道出现在网络。共青团陕西省委权益部组织法律专家成立课题组,针对在陕高校大学生群体,设计、发放调查问卷563份。报告显示:大多数学生对校园贷风险仍缺乏足够认识。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调查显示,陕西大学生每月所需的生活费,仅有28%保持在1000元以内,59%为1000至20xx元,13%超过20xx元,还有占2%的少数学生月均花费超过3000元。
调查还显示,74.9%的学生表示,即便在经济紧张时也从未考虑过校园贷;19.1%表示偶尔想过;83.1%认为校园贷不可靠;17.6%表示赞同,但自己不会采用;约77.3%明确表示不赞同校园贷方式。只有4.8%的学生,赞同并表示会使用校园贷消费。
受访大学生中,50%关注过大学生因无力偿还巨额贷款自杀的事件。49.9%能够认识到会因此陷入数额不停增长的债务旋涡;34%认为不利于引导大学生正常的消费观;29.9%认为会有可能遭到资金供应方采用不法手段追偿债务。另有25.1%、21.8%、17.9%、17.9%的学生,认为会留下不良的诚信记录形成攀比风气造成大学生信用危机拖累家庭。
但值得一提的是,对校园贷,仅有10%十分了解、38.8%基本了解,51.2%不了解。多达77%的大学生不了解关于资金借贷涉及的法律知识;46%认为不用一次性还清,可以边消费边解决资金问题;15.6%认为借助金融平台可以养成现代消费习惯。
另外,调查中,6.1%的大学生表示因急需资金,已经使用或正在使用校园贷。在已经使用或正在使用校园贷的人群中,只有0.9%的男生。女生群体不仅使用人数更多,且认为校园贷更可靠的比例也更高。
环保调研报告篇2
大学生环保意识及其行为模式调查报告
一、活动背景:
当代社会越来越强调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家教育、企业商界也越来越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大学生最缺乏的就是社会实践、社会认识、社会经验。从素质教育的提出到具体的各项教育改革无不是为了响应这个号召。同时,基层社会也需外界关注的急切的愿望,为改变他们落后的面貌找到一条渠道。身为主体的大学生更应积极响应,从而为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环境保护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是衡量发展质量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准,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推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政策的影响下,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新面貌。
二、活动目的:
1、让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特别是环境恶劣地区的状况,并从中有所体会、领悟以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同时也为了加强本社人员的相互沟通、理解,形成一种团结互助、上进的氛围。
2、通过对校园环境问题的调查,切实反映一些环保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调查问题的能力。
3、通过调查,发现当校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并做出解决方案。
4.宣传环保,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的队伍中来。
5.弘扬国家政策。
三、活动意义:
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更全面的实况,发扬爱国热情,积极为社会、人民服务保护一片天,让同学们全方位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良好的环保素质,努力锻炼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用的当代大学生。推动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企业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唤醒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让环保的思想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从儿童教育开始。
四、活动时间:20xx年11月15日--20xx年11月20日
大学生环保意识及其行为模式调查报告:
1、调查对象及人数:
我校在校的80名学生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3、调查小组成员:宿舍八名成员
4、调查地点:在我校的图书馆、教学楼、饭堂、宿舍等地开展调查活动。
众所周知,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归根结底,人类是环境的主体,人类要在地球上生存,其受意识支配的行为必然影响他赖以生存的周边环境。草坪上的一个脚印,墙角的一团废纸,垃圾堆里的一块废电池……这些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行为,甚至是不加考虑的一个动作。然而,殊不知这些看似无意的举动,却给我们的环境和资源留下了后遗症,造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关注环境,关注绿色,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使更多的大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了解日常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方法,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组成了一个10个人的调查小组,对在校的80名的同学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⑴环境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65﹪的同学不知道环境保护日,73﹪不知道世界无烟日。这说明了大部分校大学生环保知识掌握不足,只有小部分对环保知识的了解比较全面。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何种原因所致呢?是我们对环境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还是大部分的同学根本不关注环境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在我们的调查中还发现高低年级的环保意识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也是连基本的环境知识都不了解。这反映了一些很严重的问题。社会对环境意识的宣传力度不够,学校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应该树立忧患意识,主动了解相关环保知识,配合学校,积极行动。这些对于在这个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⑵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环境保护的意识方面我们做了以下调查。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少部分的学生注意节约用水。大多数同学在节电方面做得还是比较还好的。50%左右的学生有废物利用和废物回收等好习惯。60%的学生意识到环保靠个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但是,还有大概30%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与环境息息相关,还有大概45%的人觉得自己的环保知识还不是很丰富,这说明一部分的学生环保意识淡薄,他们很难将这种意识带到日常生活中,这需引起我们的注意。但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环保,这是值得我们赞扬的。只有把这种意识带到行动中,才能对环境保护起到作用。
⑶环保知识的应用
在这方面的调查,我们做了口头调查,我们调查结果是这样的:当问及对建立绿色校园有何建议时,有24%的同学提倡加强宣传。宣传自然好,但不落实到行动中是很难做到保护环境的。另有34%的同学提不出任何的建议,这个结果很令我们吃惊,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居然有这么多的同学毫无建议。对于保护环境,每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哪里会没有建议呢?看来没有对环境保护引起重视。还有42%的同学建议多种花草,加大校园的绿化面积等等。这些建议对建立绿色校园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还不够,这表明同学们应用环境知识的能力还不够强,还有必要将理论提升到实践中来。
另外,当我们提出我校在宣传环境知识方面应如何做时,有54%的同学认为以宣传为主。在我们宣传环境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实践吧,要在实际行动中去学习。同样,也有20%的同学没有建议,不知道怎么做,面对这样的结果,的确让人心寒,自己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却速手无策,可想而知,这部分同学的环保意识有多强。还有8%的同学认为只要从自己做起就可以了。这一少部分的同学没有将自己容入到集体,他们简单地认为自己做好了就可以做好环保,这是很不现实的。另有18%的同学认为参加活动,以实践为主,在实践中学习。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有这样一个结论:在保护环境方面,无论是对环境知识的宣传教育,还是具体的对环境的保护,我们做得还不够。在宣传方面,应该在全校都开设环境方面的课程,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环境知识;在保护环境的具体方面,要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保护环境的一些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学习,让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脑,让同学们真正做到环保。这样才能改变现状,改善生活环境,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后代人发展的需要。
环保调研报告篇3
一·引言:
在世界环境问题面临严峻考验的今天,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提及和了解。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后续知识和力量的储备,是我国环保事业的主力。因此,了解大学生环保意识的现状,对于解决我国现存的环境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的。
为此,本小组于大学生群体展开关于其环保意识的调查。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254份,其中包括省内外各类型高校的各年级大学生。囊括各个层次,使得数据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同时使我们的调查结果更具说服力。
注:详细问卷及各题目各项选择支的详细结果请看附录1
二· 情况总结及介绍:
以下是对问卷的总体分析,真实有效地反映出大学生六个方面的情况。
1)对环保基本知识的了解较少
过半的学生不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他们于环境日做一些响应环保的事,如想周围的亲戚朋友宣传环保知识的希望亦成泡影。关于20xx年12月7日192各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15.5%的同学对此事一无所知,30%左右的同学对大会有初步的了解,较深入了解的同学的仅22.1%。对于这种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国际性大会,作为一个大学生,本应是做为常识了解的。
2)对环保知识或者新闻的关注度不高
问及是否关心与环保相关的新闻或主动查阅相关知识时,只有4.61%的学生会时常关心,6成的同学表示偶尔会关注一下,而近一层的同学几乎不会关注这一与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
3)大部分赞成国家或学校于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
对于国家为遏制白色污染而实施的限塑令,72.3%的大学生持十分赞成的态度,持反对或无所谓的态度的大学生仅一成。对于有些大学食堂不提供一次性餐具的做法,近四成同学赞成不提供塑料袋,虽然有56% 的同学不赞成,但其中76%的同学希望食堂通过收费等方式限制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4)认为现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一般
第六题是大学生之间的自我测评——您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环保意识如何,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一般,近两成的同学认为较差或者很差,只有4%的同学觉得大学生群体的环保意识很好。但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在接下来的第八第九题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同学认为自然灾害与环境有联系或很大联系,同时九成的同学意识到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对人类有较大危害,且破坏环境。所以我们相信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正逐步增强,具有全民化趋势,是个可喜的结论。
5)绝大部分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响应低碳
大学生有没有特别的行动来响应这一号召呢?绝大部分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响应低碳。较多同学选择能够做到少坐私家车,多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尽量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尽量少用高功率高耗能电器等来响应低碳生活。仅3.8%的同学无行动。但我们相信,在绝大多数同学的影响下,这些同学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响应低碳生活的行列中。
6)大部分有较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在第11~15题中从四个生活细节出发了解现大学生的生活习惯。
虽在夏天使用空调无可厚非,但空调的温度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气候学家的建议是,如果每个空调使用者都能自觉地把空调调到26摄氏度以上,那么全球的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会明显减缓。虽仅29.67%的同学把空调调到26摄氏度以上,但34.31%的同学也能把温度范围控制在较高的温度——24~25摄氏度内。还有26.78%的大学生不使用空调。
据权威资料显示,若每天每人平均使用一次塑料袋,则这个埋藏在地底五百年都不会有丝毫降解的白色妖魔将随处出现,全面侵蚀我们美丽的生物圈。调查表明,超过八成的同学有循环利用塑料袋的习惯,而随手丢弃的仅一成同学。
到商场或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我们可看见建议携带塑料袋的标语。回归调查,超过八成的同学有准备购物袋的意识或习惯。
在垃圾分类上,能做到经常分类的同学较少,仅一成;4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分类。剩下近五成的同学很少,几乎没有甚至从不。
面对随手扔垃的不良行为,超过八成选择劝导或自己捡起来,持消极态度的同学为少数。
三·分析及建议
1) 从学生自身出发
1.大学生应积极了解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知识和新闻,提高环保意识
在问及大学生环保意识增强的原因时,选择学生自身素质高的大学生是最多的。由此可见多数的大学生认为提高环保意识的根本是从学生自身出发的。在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环保基本知识的了解较少,对环保知识或者新闻的关注度并不高。就哥本哈根会议而言,若《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今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xx年 《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将导致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对于与自身密切相关并且具重大意义的大会,作为一个大学生,还是应该做为常识了解的。
2.大学生应从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虽在前面的调查结果中我们介绍到大部分有较好的生活习惯,但在对白色污染这一世界性的难题上,我们需要全民大学生的参与。我们可以,在购物时自备环保袋,循环利用塑料袋,自觉把空调调至26℃;我们还可以,拒用保丽龙,并要求自助餐店或coffee shop使用纸杯,用器皿盛水,洗果菜、碗盘、刷牙、洗脸,以节约珍贵的水源,拒绝拿取或使用气球&b&b
3.以自己的力量感染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
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不仅要从自身出发,做个环境的守护者,也要让自己的行为感染周围的人,譬如在家人或周围朋友使用空调的时候提醒他们把温度调至26℃,在面对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我们自己捡起来的同时亦需要劝导他捡起来,重申维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不必区分是陌生人还是熟悉的人。大学生是应当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以自己的力量去感染更多的人。
2)从周围文化氛围出发
周围文化氛围好是大学生认为群体环保意识最强的第二大原因。所以我们建议大学校园中,各类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团委,各类社团都可以通过一些宣传活动,如举办知识大赛,晚会来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环保事业的大家庭中。在前面的调查结果中,我们看到绝大部分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响应低碳。我们相信,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同学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响应低碳生活的行列中,并为环保发现自己的力量。
3)从国家政府的角度出发
1.国家政府应率先表态。
在包括中国的为数不多的五个国家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中,我们看到国家于环保事业的大力支持。这作为泱泱大国应有的姿态,能深入影响到每位大学生。
2.为解决环境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应坚持落实
我们看到, 72.3%的大学生 十分赞成于国家为遏制白色污染而实施的限塑令。这充分说明了限塑令于环境问题有实际意义的。那么对于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国家应坚持,落实。同时我们主要到超过五层的同学会选择反复利用质量较好的塑料袋,所以我们建议国家限制质量差的反复利用效率低的塑料袋的产量。
3.国家政府应加大对环保的宣传力度
关于世界环境日具体是哪一天还有过半的大学生不知道,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政府在关于环境日的宣传中力度还不够。而政府对环保的支持和宣传是作为环保意识增强的第三大原因被大学生所选择的。
所以,国家可在实际环境日6月5日,4月22日国际性地球日展开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如在央视播出一系列环保节目等。
4)从学校管理出发
通过调查可知,有42.5%的同学希望饭堂通过收取一定费用的方式来减少对一次性餐具的消费量,由此我们认为对一次性餐具实行收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减少其被使用的目的。从而我们对学校食堂提出有偿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建议。
四·展望与呼吁
我们看到,绝大部分大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际行动来响应低碳,同时大部分大学生有较好的生活习惯,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大学生群体的环保意识正趋于增强的状态,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环保事业中,为我国环保事业的顺利开展和解决我国现存的问题做出重大贡献。
在报告的最后,我谨代表华南农业大学20xx级生科1班调查小组呼吁全体大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节约使用每一滴淡水,多种植树木减慢沙化,不要再用一次方便袋,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记得国际知名图画作家芭芭拉.库尼的一本名作「花婆婆」,故事中的小女孩对她爷爷说 ,我长大之後,要到很远的地方旅行,然後,我要住在大海边。她 的爷爷说,这些都很好&b&b但是,你还要再做一件事: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丽。于是,小女孩长大后,选择在海边种满了美丽的紫蓝 色扁豆花,美化地球&b&b
那么我们呢?
附录1:
关于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调查
1请问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
a.3月18日 b. 3月22日 c. 6月5日 d. 12月22日
2 自20xx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提供免费塑料袋。对于国家为遏制白色污染而实施的限塑令,请问您有什么看法?
a 十分赞成 b 不太赞成 c 反对 d 无所谓
3对于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请您问了解多少呢?(多选)
a 会议主要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 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b 20xx年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
c 在此次会议上,国际社会需就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额是 多少达成协议。
d 均不知道。
4请问您是否关心与环保相关的新闻或主动查阅相关知识?
a时常 b有时 c较少 d 几乎不会
5对于有些大学食堂不提供一次性餐具的做法,您的看法是?
a 赞成 b 不赞成,但希望食堂通过收费等方式限制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c 不赞成
d 无所谓
6您认为现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如何?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e很差
7针对现部分大学生环保意识有所增强的现象,请问您认为其原因是什么?(多选)
a学校管理得当 b周围文化氛围好 c 学生自身素质高 d 政府对环保的支持和宣传 e 其他
8请问您认为中国今年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与环境被破坏有联系吗?
a 联系很大 b有一定联系 c 没有联系 d 不清楚
9请问您认为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a 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影响很小。 b 对人类健康有危害,但无大碍
c 对人类有较大危害,且破坏环境 d 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无法解决。
10对于低碳生活,请问您有哪些行动?(多选)
a 少坐私家车,多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者步行 b 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用具
c 尽量少用高功率,高能耗电器 d 其他响应低碳的行动 e 没什么行动
11 夏天的时候,请问您一般会把空调调到多少度?
a aquo;26℃ b 24~25℃ c aquo;23℃ d一般不用空调
12 对于只使用了一次的塑料袋,请问您通常会怎样处理?
a 循环利用 b 直接丢弃 c 质量较好的留下再度利用 d 其他做法
13请问您处理废弃物时有分类吗?
a 经常 b 视情况而定 c 很少 d 几乎没有 e 从不
14到超市,商场等地方购物时,您的习惯是?
a 自备购物袋 b 索要或购买塑料袋 c 有意识准备购物袋,但有时会忘记
d 其他习惯
15如果您看到一个人(陌生人或者认识的人)随手丢掉了手中的垃圾,您会怎么做?
a 劝导他/她捡起来 b 自己捡起来 c 认识的人会劝导,陌生人则不理 d 不理
环保调研报告篇4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环保已成为一个全球的热点。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因此,在学校中开设环境教育和有关环境保护的活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当前,新世纪的新技术革命将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发生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变化,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社会行动力的主体,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将决定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向。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意识,是环境教育的首要任务。
因而学校的环境教育也应从传统的环境教育向新时期的环境教育转变,同时把培养学生的人格、能力、行为提上环境教育的日程,把学生的社会实践参与作为教育的主要方式。而且越来越多的事实和经验也证明,光有环境保护的认识是不够的,怎么样落实到实处才是最重要的。
二、调查方法:
对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的部分学生采取了随机抽样调查。
三、调查时间和地点:
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综合楼,20xx年5月22日下午5点到6点。
四、调查基本资料:
1、总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100%。
2、男女比例分别占40%和60%。
3、调查对象主要为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在校大学生,全为大一学生。
4、本次调查对象来自不同的院系。
五、调查内容分析及建议:
(一)调查内容分析:
本次针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调查问卷,主要从环保行为、环保意识和环境问题对策这三方面进行了调查,就这三个方面进行如下调查结果分析:
1、环保行为方面
问卷的第2题至第6题涉及到被调查者的环保行为:
① 一次性盒饭问题:只有5%的学生会绝对不会在吃放打包带走时使用学校食堂提供的一次性饭盒,24%的同学是几乎不会使用一次性饭盒,而40%的同学偶尔会使用学校食堂提供的一次性饭盒把饭打包带走,16%的同学会习惯性地使
用一次性饭盒。
② 践踏草坪问题:为了方便或其他原因践踏草坪的同学中,几乎每次都会那样做的占40%,偶尔会做的占40%,经常那样做的占20%,这表明大部分同学都会为了方便而践踏草坪。
③ 灯和空调的开关问题:在自习室时,看到人不多的情况下,偶尔会自觉地关掉一些灯或关掉空调的同学占大多数,占56%,几乎不会那么做的占20%,绝对不会那么做的和习惯性那么做的分别占12%.
④ 垃圾分类问题:偶尔会分类扔垃圾的同学也占大多数,占50%;而绝对不会分类扔垃圾的占24%。
小结:由①②问题可得同学们为了方便,会经常使用一次性盒饭,也几乎每次都会践踏草坪,可见当面临便捷方法与消极的环境保护行为的选择时,大家会选择对环境造成危害或消极影响的行为;而由③④问题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的环保行为还是积极的,他们会主动节约资源,会主动做出有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行为。
2、环保意识方面
问卷的第7题至第9题涉及到被调查者的环保意识:
①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问题:有40%的同学认为个人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50%同学认为起到比较大的作用,10%的同学会认为个人在环境保护中不能起到任何作用,没有人不知道个人环境保护中起到什么作用。
②有关环境保护的关注问题:在有关平时是否会关注保护环境这方面的新闻的问题上,36%的同学的回答是经常,62%的同学选择了偶尔,还有2%的同学从不关注保护环境方面的新闻,这表明大家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消息不是特别关注,这点值得大家注意。
小结:①表明大家对个人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环境的,也许改变的不是很大。②中的数据表明,同学们的环保行为过程中大家环保意识不是那么令人欣慰,有一部分同学的环保意识需要加强。
3、环境问题对策方面
问卷的第10题与第11题涉及到被调查者面对环境问题的对策:
发现有污染现象时,只有20%的同学会直接找有关部门反映,而却有50%的同学会想参与但认为由于身单力薄而放弃 ,有24%的同学会直接拨环境问题免费举报电话,竟也有6%的同学认为无所谓,事不关己,这可见面对环境问题时,大部分同学会选择逃避,也许这也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放弃为环境问题出对策的现象。
(二)有关环境保护意识的建议
就调查结果分析从学生自身、整体文化氛围、学校管理这三个角度出发给出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意识的建议:
1、 从学生自身出发
(1).大学生应积极了解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知识和新闻,提高环保意识 :
在问及大学生环保意识增强的想法时,选择学生自身素质高的大学生是最多的。由此可见多数的大学生认为提高环保意识的根本是从学生自身出发。在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环保基本知识的了解较少,对环保知识或者新闻的关注度并不高。对于与自身密切相关并且具重大意义的大会,作为大学生,应该做为常识了解。
(2).大学生应从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虽在前面的调查结果中我们介绍到大部分有较好的生活习惯,但在对白色污染这一世界性的难题上,我们需要每一个大学生的参与。
(3).以自己的力量感染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 :
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不仅要从自身出发,做个环境的守护者,也要让自己的行为感染周围的人,譬如在面对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我们自己捡起来的同时亦需要劝导他捡起来,重申维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不必区分是陌生人还是熟悉的人。大学生是应当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以自己的力量去感染更多的人。
2、从整体文化氛围出发
整体文化氛围好是大学生认为群体环保意识的第二大原因。所以我们建议大学校园中,各类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团委,各类社团都可以通过一些宣传活动,如举办知识大赛,晚会来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环保事业的大家庭中。在前面的调查结果中,我们看到绝大部分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响应低碳。我们相信,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同学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响应低碳生活的行列中,并为环保发现自己的力量。
3、从学校管理出发
(1)多进行环境保护意识宣传:
学校可以 开展关于保护环境的班队会,让同学们自由发言,想出保护环境的办法,让同学们更多的为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做贡献;多开展一些环保手抄报制作活动,多贴一些环保手抄报和一些关于环保的资料在展示区里,让同学们多了解环保,知道环保的重要性等等。
(2)对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方案:
通过调查可知,有94%的同学希望通过双面打印,并适当降低打印价格以节约纸张,由此我们认为对复印或打印实行双面,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减少纸张被使用的目的。从而我们对学校复印店提出有偿使用双面打印或复印的建议。而同学们为了方便会使用一次性饭盒和践踏草坪,因此学校可以对食堂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改变食堂饭菜分类方式,扩建食堂以至于学生不会因为食堂拥挤而选择使用一次饭盒把饭带回宿舍等等。
六、调查结论:
此次环境意识调查活动虽然只在一所大学一个年级进行,但具有以点及面的效果。调查结果也确实反映出学生普遍环境意识水平较高。在学生的环境意识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都有很高的认识,但在行动力方面就显得略有不足,表现出知与行有些脱节,令人担忧。希望通过这次调查结果的显示,让同学们有所深省。
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生存的基础,保护他就是保护自己。希望学生们通过学校接受系统的环境教育和社会的一些公益活动或着环境保护特别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在各类环境保护活动的宣传灌输和成人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可以自觉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意识里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思想。
环保调研报告篇5
引言
宁波市慈溪三北镇是个人口密集,祥和而又热闹的小镇。这里河流众多,滋养着三北人民。公路横河、门前河、快河港、桥头河等河流在小镇中流淌。随着科学技术的速度发展,三北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家每户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生活的改变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这次我们三北镇希望小学五(3)中队绿色环保小队的几个队员对我镇的几条河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调查人员及分工:
宁波市慈溪三北镇希望小学五(3)中队绿色环保小队
队长:
队员:
二、调查的对象、时间和方式:
20xx年10月1——7日,我们环保小队的余丹丹等六位队员对家边的河流进行了实地调查,其中包括公路横河、门前河、快河港、桥头河等数条河流。同时,我们也针对河流的相关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长辈们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几个队员增长了不少见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调查的内容概况:
三北镇虽地域较小,但其河流众多,其中村中河特别多。这些小河离居民区较近,也有些小河旁有工厂。最近几年来,三北经济发展迅猛,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废水,严重影响了小河的水质。河两岸附近的居民也经常在水中洗衣服、淘米、捕鱼等,这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也对小河的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四、问卷调查:
1、调查问题:
①小河以前是怎样的?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
②是什么原因使小河成为今天这样?
③你会往河里丢垃圾吗?
④如果你看到别人往河里丢垃圾,你会怎么做?
2、调查分析
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长辈都说,以前的小河都非常清澈,河中还有些小鱼、小虾,河边是小时他们的儿童乐园。值得一提的是,黄宏业家门前还有条“门前河”,那是条又窄又长的小河,河沿由石板铺成。他父亲回忆说,河水清澈见底,站在岸上还可以看到有些小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人们的生活用水也是从这里取的。自从90年代有了自来水,人们才渐渐淡忘这里曾养育了一代人。
问卷调查中也发现,如今,大人们对于保护小河的意识也越来越差,经常往河里丢垃圾,更不用说去劝阻他人了。
五、实地调查发现:
我们队员在课余时间,也对小河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然后,我们几个队员经过激烈讨论后将问题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北镇近几年来经济发展比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私有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这些工厂大多建于河边,对水质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纺织厂和橡胶厂,不仅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还排放出大量有毒的工业废水。如快船港开凿后,承担着由西向东的运输重担,而河边的建了一座橡胶厂,排除的污水,使河水越来越脏,平时还散发出阵阵恶臭,河里时常还能发现漂浮着的鱼的尸体。本来供人们洗衣、淘米的快船港再也派不上它的用场了。不知不觉中,它的作用似乎被人们遗忘了。
(二)、由于人们环保意识薄弱,经常往河里倾倒垃圾。所以河面上各种生活垃圾随处可见。门前河是我们调查中发现的最脏的小河,平时你可以看见被丢弃的快餐盒、塑料袋、酒瓶、泡沫……甚至是一些家禽家畜的尸体漂浮在水面上,那里成了天然的生活垃圾回收站。河沿旁的石板上那沉淀着的烂泥,痛斥着人们的恶行。原先美丽整洁的河道变得惨不忍睹。人们在清洁了自身的同时,却把所有的污垢留给了门前河。
六、调查后的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队员发现了许多的问题,经过小组的交流讨论,我们想提出以下的几个建议:
(一)、我们希望镇政府有关部门能对河流加强管理、清除工作,通过定期安排清洁工清理杂草,治理污水,还小河一个清澈整洁的环境。我们镇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我们相信环境优美的三北镇会更加富饶。
(二)、“和谐”是新世纪的主题,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经济要发展,但是不能以牺牲大自然的环境作为代价。针对沿河厂家排放污水、废渣等问题,我们认为镇政府应该采取有关措施,制订一些规章制度,强制每个单位一定执行,违反应进行相应处罚。最好是能进行“环保单位”的评比,评出环保工作做得最好的几个厂家。环保做得不好的几个厂家,可以在广播中点名批评或者在镇政府宣传栏中张贴出来,罚款等方法作为处罚。
(三)、发动群众,教育群众,依靠群众。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分发传单到农户、墙报宣传、环保知识讲座等方法来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教育大家不要再往河中乱扔垃圾,倾倒废水、废渣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治理好我镇的河流污染问题。我们相信,只要大家以身作则,都来争做环保小公民,就一定能使小河重新找回清澈,找回美丽。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环保日讲话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