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可以涵盖各种主题,从市场分析到科学研究,调研报告致力于为读者呈现经过系统研究和分析的数据和信息,以下是文笔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3局扶贫调研报告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2023局扶贫调研报告篇1
为推动xx县健康扶贫工作,助力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8月,县人大代表教科文卫民族专业小组深入县卫计局、民政局、人社局和定安镇、潞城瑶族乡、者苗乡、六隆镇等乡(镇),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档案、现场交流、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健康扶贫基础。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健康扶贫工作推进情况。出台《xx县健康扶贫工程“五个一行动”实施方案》《xx县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xx县健康扶贫医疗保障联动工作方案》《xx县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工作实施方案》《xx县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厘清了专业部门职责,明确了各专业部门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并将健康扶工作纳入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内容。二是精准识别到位。以核实核准的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为重点,组织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集中对扶贫对象前期患慢性病、大病情况进行进村入户调查筛查,摸排识别,精准统计,确保不漏一个“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为实施医疗健康救助和动态监管奠定了基础。经动态管理核实后全县建档立卡因病致(返)贫贫困户x户x人,因病致(返)贫下降幅度x%,达到了健康扶贫考核指标“每年因病致(返)贫数应逐年下降,下降率需达到1%以上”的规定。
(二)强化政策落地,全力推进健康扶贫。一是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20xx年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数x户共x人,每个贫困人口享受城乡医保缴费补助每人108元,x人缴费补助总金额x万元,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100%。二是住院报销比例逐步提高。统筹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定点医疗机构级别及医疗费报销比例分别为:一级及以下,报销95%;二级,报销80%;三级,报销x%;自治区三级,报销x%。三是民政救助全面落实。城乡特困人员按应计入的住院医疗救助费用的x%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x元;城乡低保对象中的重度残疾人按应计入的住院医疗救助费用的95%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x元;城乡低保对象按应计入的住院医疗救助费用的90%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x元。20xx年1—8月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累计支出x万元。
(三)强化三大保障,提升健康扶贫服务能力。
1.落实“三个一批”,集中精力抓统筹保兜底。一是加强医疗救治,推进大病集中救治一批。目前全县患有9种大病的'贫困患者x人,已集中住院救治x人,救治比例x%。二是实施公卫提升行动,推进慢病签约服务一批。20xx年上半年,管理高血压患者x人,签约服务x人,签约率x%;管理糖尿病患者x人,签约服务x人,签约率x%;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x人,签约服务x人,签约率x%;管理结核病患者x人,签约服务x人,签约率x%。三是健全医保提升机制,推进大病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进一步整合政策、统筹资金,对贫困人口重大疾病救治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健康扶贫保险+医疗救助+财政兜底”五位一体的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机制,确保健康扶贫不落一人。
2.实施“五个一行动”,全力推进医疗扶贫。通过建立一份健康档案、提供一份健康教育处方、落实一名家庭签约医生、建立一项医疗保障制度衔接、购买一份健康扶贫保险等“五个一行动”健康扶贫措施,实现五个100%,即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100%,大病保险覆盖率100%,预防保健覆盖率100%,家庭医生签约率100%,健康扶贫保险参保率100%。
3.优化诊疗程序,实现结算便捷化。实行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新模式,农村贫困患者住院无需缴纳押金,与医疗单位签订“先诊疗,后付费”协议即可住院治疗。20xx年1至8月,农村贫困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住院x人/次,住院总费用x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x万元,大病保险赔付x万元,民政医疗救助x万元,民政临时救助x万元,政府兜底x万元,报销比例x%。县级三家公立医院和所有乡镇卫生院统一建立贫困人口“一站式”结算服务窗口,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县域内住院“一站式”结算服务,方便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医。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健康扶贫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一是配合意识不强。少数乡、村、组干部认为健康扶贫是卫计部门、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的职能,与本职工作“关系不大”,主动参与度、配合度均较差,基层干部作用发挥效果不好,导致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效果不理想。二是理解政策有偏差。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限制性条件缺乏理解和支持,从以前的“小病不看,大病小看”到片面理解政策,主动要求“小病大治”,甚至为了解决个人自付费用问题,出现盲目要求住院、要求长期住院等与医疗行业规范相悖的现象。三是对政策研究不透彻。大多数基层干部对健康扶贫政策也只是概面了解,面对群众具体的政策咨询也说不清道不明,政策宣传效果不尽人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贫困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积极性。
(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村卫生室硬件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村卫生室墙体损坏、天面漏水未得到及时维修,不能正常使用;基本设备简陋,信息化办公设备缺乏,不适应当前业务要求。二是村医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目前,我县165个行政村共有157个村卫生室,实际配备村医132人,25个村卫生室无村医。其中,68个贫困村卫生室虽均配有村医,但具有助理执业医师资格的只有2人,其他均为乡村医生资格;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仅4人,其他均为中专或相当于中专学历;年龄45岁以上25人,60岁以上2人。村医的整体素质偏低,业务水平不高,特别是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欠缺。
(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不高。当前,我县x户x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签约率达100%。基层医疗单位以健康扶贫门诊慢病筛查为抓手,同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病签约率虽达到60%以上。但真正投入的专业医师较少,提供的服务内容缩水,服务质量偏低;交通工具严重缺乏,给随访服务带来很大不便,出现重签约轻服务现象,签约服务流于形式。
(四)非贫困人口与贫困人口之间的医疗保障政策差距较大。部分贫困户利用“先诊疗,后付费”的便利及住院报销更加优惠的政策,本来门诊就诊就可以解决的却选择住院治疗,小病大养;有的贫困患者一个月因小病就来住院3次,把医院当作疗养院。这既占用了有限的医疗资源,又增加医保基金支出,将造成医保基金缺口更大。健康扶贫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出台优惠政策多,报销标准高,减免幅度大,“五位一体”的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机制基本解决了绝大部分困难群众的就医问题。相比之下,农村非贫困人口享受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各项报销优惠减免均与贫困户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大病保障方面更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撑,一旦患大病即面临极大的致贫风险。由于医疗保障政策有差别,导致非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参合率不达标,只能由当地乡(镇)政府来填补,给乡(镇)政府增加不少压力。
三、工作建议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健康扶贫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并不是卫计部门、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的独立责任,是被涵盖在全县扶贫政策内容之一。要多形式多途径加大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政策培训,强化宣传针对性,形成健康扶贫政策全社会大宣传、大普及格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大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发挥政府在政策宣传资源和力度等方面的优势,强化宣传动员,采取网络平台、微信、qq等信息手段,扩大宣传。组建由乡镇干部、帮扶干部、村组干部和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及乡村医生共同组成的宣传队,深入村屯、农户进行宣传,让广大的贫困人口知晓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治疗必须兜底保障,总费用报销达90%以上,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率,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对健康扶贫工作的满意度。
(二)切实解决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问题。一是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在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大投入,各乡镇要做好村卫生室建设用地、房屋提供等基础性工作。县卫计局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尽最大努力解决基层在专业技术设施设备配备等标准化建设要求方面经费不足等问题。通过加大投入,每个村卫生室要达到面积80㎡且分有治疗室、诊疗室、观察室、药房四室的标准要求。二是夯实队伍,着力提升乡村医生能力。按照20xx人口以下的村须有1名村医、20xx人口以上的村设有2名村医并持有村医证的要求,高度重视和推进乡村医生的招录和培养,切实解决乡村医生缺乏问题。解决好乡村医生信息系统应用能力差、医疗规范落实差、诊疗能力及水平低等关键性问题,提升村医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建立健全村卫生室各项制度并上墙,明确职责任务;严格村医上岗准入制度,确保村医在岗,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过期药品及时下架,严禁违规开展输液业务。
(三)切实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是健康扶贫工作重中之重,是脱贫摘帽必须核验的内容之一。因此,抓紧抓实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尤为重要。一是定期开展随访活动。按照健康扶贫工程“五个一”的要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每个季度至少随访一次,每年至少随访四次。二是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在随访活动中,要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处方,做到“一人一策”,对症下药,解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而不约,约而未感”等问题,提升签约服务质量和成效。同时,要在随访时填写好家庭医生签约手册,完善签约手册的每一项内容,并做好每一次随访的记录,包括随访活动的影像及文字记录,以备查阅。三是创新工作方式。建议建立健康扶贫app,方便家庭医生随时了解签约对象情况,患者也可以随时向家庭医生咨询病情,以达到信息推送“零距离”、对接帮扶“零障碍”。四是做好基本公卫、基本医疗和转诊服务,提供用药和就医方便,满足签约居民健康需求,提高签约居民的获得感和感受度。五是整合交通工具资源,缓解随访服务用车不足问题。
(四)加强对医疗机构落实健康扶贫政策的监管。严格按规定落实医疗机构控费管理,切实减轻贫困对象就医负担;积极做好贫困对象引导工作,针对贫困人口对多品种、高品质药物期望与基本医保结算政策限制的矛盾,加强政策宣讲和引导,杜绝“小病大养”,真正发挥健康扶贫政策基本保障作用。积极推进人、财、物等医疗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加大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投入,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研究出台非贫困对象医疗救助政策,建立专项资金,对非扶贫对象年度住院费用巨大因病致贫的给与政策支持和专项救治。
(五)进一步完善规范和宣传推介“一站式”结算服务模式。一是完善规范“一站式”结算服务平台。县级三家公立医院和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都已推行贫困人口“一站式”结算服务模式,给贫困人口就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由于各乡(镇)卫生院启动“一站式”窗口较晚,相关业务人员对系统操作不熟练,县卫计部门要加强对各卫生院相关业务人员的指导,不断完善和规范“一站式”结算服务平台,做到县域内“一站式”平台无缝对接,实现贫困户县域内报销不跑腿、县域外住院报销只跑一次、出院时自付10%以内的费用后即可出院的目标。二是加大“一站式”结算服务模式的宣传推介力度。“一站式”结算服务模式,是我县健康扶贫工作的一大亮点,如何将成功经验向区内外宣传,是我县健康扶贫工作创新的重要任务。建议组建宣传团队,策划宣传方案;组织专人总结我县“一站式”模式成功经验,向区内外各媒体发表;邀请市、区,甚至是国家媒体到我县体验、采风、采访,作为专题在市、区及国家媒体上播放、刊载,做到电视有画面、报纸有文字、广播有声音、网络有阵地,不断扩大我县健康扶贫工作影响力,展示我县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服务模式风采,进一步推介我县脱贫攻坚工作亮点。
2023局扶贫调研报告篇2
经过多次的走访,驻村工作队发现奇峰村现存陋习主要有爱喝酒、爱打牌、办客铺张浪费、环保意识较差等。究其原因,主要是老百姓自身缺乏创新与发展的动力,坐享其成,不愿吃苦。针对奇峰村现存的问题,从观念上改变群众,铲除奇峰陋习迫在眉睫。
一是促务工,推进劳务输出“转穷路”。
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群众向农业产业化转移。开展转移就业培训,提高老百姓参与劳务经济的能力,举办劳务输出培训班,开办种养殖、乡村旅游等符合农村特点的专业培训,让老百姓学到一技之长,实现转移就业。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为老百姓提供有效信息和就业指导,并鼓励、吸收各类专业人才回乡创业,将好的管理经验、生产技术带回家乡,带动更多人走上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二是搞三讲,激发正能量“拔穷根”。
民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机遇。因此,驻村工作队将与村委会一同把整治旧民风、树立新民风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大事来抓。引导和教育老百姓树立“讲良心,讲诚信,讲孝心,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新民风,组织有正气、讲正气、德高望重的村民成立民风纠察队,严厉打击赌博、欺人讹人的不正民风。同时,村上召开群众大会时通报本村的好人好事和歪风邪气的典型案例,引导老百姓开展自我监督,让民风更加淳朴。
三是移风易俗,简单节俭办客事。
将奇峰村委会作为红白喜事移风易俗试点村,主动向先进村和试点村吸取经验,制定相关村规民约,简化红白喜事,规定宴席菜品的规模和数量。让老百姓移风易俗,简单办客事,拒绝铺张浪费;把钱用在刀刃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3局扶贫调研报告篇3
根据省、市组织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被选派到我们单位的双联行动联系村镇原县新集乡xx村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7月15日到村报到后,为了尽早掌握全村基本情况、农民生活状况、主导产业培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我迅速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入户开展调研,实地考察,较为全面地掌握了xx村的有关情况。
一、村情现状
xx村位于新集乡西南部,距乡政府14公里,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川塬兼有,共辖6个村民小组,共387户1687人,其中贫困户285户1176人,贫困面高达72.2%。全村有党员27名,其中女党员4名,村干部3人,平均年龄40岁,均为党员,年龄结构较为年轻,全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全村总土地面积14.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为6547亩,人均仅9.8亩,且多数为山地,全村共有砂石路28.5公里,群众出行、耕作较为不便。全村产业以种植业为主,规模小,群众收入来源主要以种植经济作物、外出务工为主,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68元。
二、致贫原因
xx村与其他村相比,贫困表现和贫困原因具有特殊性,贫困程度更深,脱贫难度更大,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努力。一是地理位置偏僻。xx村地处山区,距县城、乡镇较远,交通条件差,农户居住分散。总体来看,各方面的发展欠账较大。二是贫困程度深。xx村贫困面高达72.2%,近年来,因学、因病、因婚、各种突发事故等原因致贫、返贫率较高,在全县89个贫困村倒排序中处于22位,脱贫任务十分艰巨。三是基础设施薄弱。长期以来,由于扶持力度有限,xx村基础建设十分滞后,目前有80户群众没有接通自来水,全村没有1条建成的水泥路,村组道路以砂石路和土路为主,将近60%的耕地为山地,土地质量差。全村只有2个自然村进行了农电网改造,4个村民小组群众农电线路老化,供电可靠性低,经常发生用电故障。村部年久失修,已属危房,影响了基层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四是群众增收难度大。xx村经济结构单一,增收渠道狭窄,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低2231元。一半以上的村民以传统种植为主,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缺乏像样的主导产业,产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五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xx村多数青壮年劳力常年在外打工,留守人员年迈体弱,受教育程度偏低,普遍缺乏种植、养殖技能,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严重地制约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六是村民思想观念保守。该村文化设施缺乏,全村没有公共活动场所。村里无法组织各种文体活动,缺乏先进文化传播的氛围,群众普遍存在求稳怕乱的守旧观念、狭隘封闭的小农意识、小富即安的守摊理念,等、靠、要思想严重,各种消极思想相互交织,导致村里缺乏发展活力。综合分析,路、电、水、田、房、业、智是制约xx村脱贫的'七大瓶颈,也应是帮扶工作的重点。
三、调研启示
一是基础建设是利民之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做好贫困村水、电、路、气、田等基础工作,不断加快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对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加快农村社会快速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是产业培育是增收之要。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寻找一项适合xx村的产业发展思路进行广泛推广,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农业、土地、水利、交通等部门的支持,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同时,有序引导群众进行土地流转,鼓励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种养大户发展规模种植和养殖,才能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是基层建设是治本之源。积极引导党支部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全体党员会议,重点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农村政策等内容,组织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全村发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提供思想源泉。
四是农民培训是授渔之法。在开展双联六送及进村入户培训活动中,采取理论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由大户现身说法,深入农户进场指导等方法进行深入细致培训,使农民能够学得进,用得上,真正掌握脱贫致富的上乘之法。
五是村级民主是和谐之本。对村里的重大事项加强指导,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要求和程序操作,制定完善村党支部工作制度和村委会工作制度,把村党支部工作和村务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不断创造家庭和睦、乡村和谐、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六是文化建设是动力之基。经常组织开展村民集体活动、精神文明评选、文化下乡和文艺晚会等活动,协调帮助联系村健全文化活动场所、农家书屋、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对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思想文化教育教育,营造农村文明新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都有着极为长远的意义。
四、几点建议
一是把富民产业培育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点。充分利用xx村地理位置特点,大力发展苹果、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加强对村上兴盛园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有序引导群众入股参与,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邀请畜牧专家定期开展养殖技术培训,组织村干部、养殖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先进养殖技术,不断扩大群众种养规模,引导群众增收致富。
二是把土地流转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手段。xx村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使耕种也管理不到位,造成资源浪费,将闲散土地集中起来,组织开展土地流转,每年定期将流转租金及时拨付群众,从而能使土地最大限能地发挥助农增收的效益,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三是把农村党员技术培训作为更新观念的引擎。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集中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帮助群众掌握先进种植、养殖技术,了解致富信息,掌握致富方法,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四是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脱贫致富的根本。积极协助乡村两级加强基层党建,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等工作,选出能帮农民脱贫致富的村委会班子,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全村的发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
2023局扶贫调研报告篇4
为稳步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月14日至15日,县长**、副县长**率县政府办、县民政局及各乡镇管理区主要领导一行15人赴**、**两县,就精准扶贫的方式与方法实地考察学习,两县主要领导参与陪同。
一、考察情况
考察团分别参观了**县**片区、**片区、**片区、**茶业集团以及**县**片区、**镇等地方,每到一处,考察团听取了各参观点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介绍、查看扶贫实施作战图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台账、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具体实施步骤。两县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给考察一行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考察主要成果
**、**两县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精准扶贫、拔除穷根的根本出路,以“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为统领,坚持外修生态塑形、内修人文铸魂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整县推进、金融扶贫等举措,整合资源,全面发力,展开扶贫攻坚的强大攻势,取得显著成效。
(一)精神脱贫转民风
**、**两县,在精准扶贫上,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扶业,一手抓扶志,**县以“**好人”、“最美家庭”、“美德少年”等系列评选,让一批道德楷模、身边好人的故事登上乡村文化墙、走进广播电视,使之成为**的“草根明星”、百姓学习的“标杆”。**县是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发源地,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村由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变成全国文明村,家规家训与村规民约有机结合,新的中华传统美德二十四孝在村部随处可见,强大的宣传氛围,使全县百姓的“精、气、神”在耳濡目染中发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神奇“裂变”,使“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蔚然成风。在这里,核心价值观与家规家训融为一体,亲切而自然地走进千家万户,孕育良好民风。
(二)做实产业引富民
在精准扶贫中,**、**两县围绕生态好、环境美、农民富的目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产业扶贫的理念,坚持产业扶贫与生态建设并重,在保护生态中发展产业,在培植产业中发展生态,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发展致富产业,实现了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双赢。
举全县之力,招引外援,全力争取乡土能人回归故里,以茶叶、核桃、药材、魔芋、养殖为主导产业,带动产业发展,其中,蒋家堰镇**片区的敖勇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投入3900万元,注册成立****药谷晨康药业有限公司,**创建**锦源绿化造林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流转土地6700亩,投入3500万元,发展红豆杉、美国红火箭等珍稀苗木63万株。土地流转后,“五个一点”的收入有效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即身富力强的农户外出打工收入一点、土地流转以每亩700元的标准收一点、自留土上产一点、每年在合作社挣一点(公司每年向流转土地农户提供50个劳动日,按照每天100元工资计算,每户农户每年至少可以挣到5000多元劳务工资)、合作社红利分红分一点。
同时在发展家庭式种养殖方面推出以奖代补、直补农户的相关政策,比如:养牛3头以上,每头补助300元,养猪按实际出栏数,每头补助100元,发展一家农家乐补助2000元,发展一家商店补助1000元等补助措施,有效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其他产业。
(三)金融支撑精滴灌
2014年以来,针对银行“不敢贷”和贫困户“贷不到”、“贷不起”、“还不了”的突出瓶颈问题,**县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创新金融扶贫工作机制的意见》、《**县邮储政银“互惠贷”、“助农贷”、“扶贫贷”贷款业务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放大了扶贫资金,缓解了扶贫投入压力。2014年,**县政府安排2000万元,整合其他担保资金1亿元作为扶贫贷款风险基金,整合贴息资金15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810万元),吸纳邮储银行、农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4家银行,按贫困农户1:5、企业1:10的倍数发放扶贫贷、助农贷、互惠贷、助保贷、绿满园、富路通、小额农贷、农户小额贷、致富牵手贷等9个品种的金融扶贫贷款。
为确保扶贫资金的规范运行,**县根据脱贫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大小,设定了贷款额度、贴息年限标准。对贫困户扶贫贷款额度每户不超过1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3年,第一年全额贴息,第二年贴息90%,第三年贴息80%;对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扶贫贷款额度不超过5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2年,每年贴息50%,其中,对带动贫困户占比达到50%或年带动贫困户脱贫达到10户以上的给予全额贴息;对县域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扶贫贷款额度不超过50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1年,贴息50%;金融扶贫创新资金主要投向全县各类发展生态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及龙头企业。县扶贫办、县邮储银行对申请扶贫贷、助农贷的农户,逐户调查,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发展计划,解决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贷款用得好、能归还、有效益。
(四)全面整合齐推进
统筹扶贫、发改、移民、国土、住建、残联、林业、环保等相关部门搬迁项目资金,坚持“三为主” (集中安置、进城镇安置、进中心村安置为主)和“四靠近” (靠近城区、靠近集镇、靠近园区、靠近景区),统一规划、统一补助标准、统一建房试样,采取村级修建集体宿舍安置贫困户或农户自建给补助等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连片推进生态扶贫搬迁和消危、旧房改造,从而改善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下段工作建议
**无论从地理位置、资源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实力和贫困层度与**、**两县相比,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我们理应对精准扶贫工作期待高、信心更足,结全我县当前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转观念、树新风
当前部分干部职工仍把精准扶贫工作等同于以往的“三万”工作,满足于发个文、联个村、包个户、给点钱、走走看看,嘘寒问暖。还有部分群众争着要当贫困户,等着上级领导送来慰问金和物资,这种“等人授鱼,等米下锅”的思想,严重制约了扶贫政策的实施。我们应学习两县把精神文明创建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扶贫理念,干部精准帮扶、群众受惠感恩,将干部群众的扶贫工作思路回归正确导向,扶贫先扶志。要强化驻村帮扶责任,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扶贫氛围,做到扶贫扶谁、怎么扶、扶到什么程度,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建试点、立标杆
精准扶贫是一项全新工作,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工作流程、管理办法、具体措施。要在干中学、学中干,以星星村为试点,以点带面,全县推进。一是学习两县重调查、强基础的做法,抓基础台账建设。切实做到“六有”、“五清”,“六有”即有申请表、有信息采集表、有脱贫方案、有结对承诺书、有五评审核表、有房屋或能够反映贫困户生活现状的全景照;“五清”即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二是学习两县精准扶贫、规划先行的思路,抓村级规划。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土壤、水系、地理环境,在农田水利、特色优势产业、饮水安全、生产生活用电、交通、农村危房改造、公共文化、林业和生态等方面认真研究、合理规划,重点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合理制定村级基础建设发展规划和产业项目发展计划。三是学习两县树典型、强宣传的经验抓扶贫氛围。在全村开展身残志不残、十星级文明户、敬老之星等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身边的典型人、典型事迹,做到电视有声、墙上有影,同时加大扶贫相关政策、村级发展规划、结对帮扶思路等宣传力度,营造扶贫与扶志相结的氛围。
(三)立规矩、重考核
规范管理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工作机制,建议县政府尽快出台《**县扶贫攻坚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乡镇管理区、县直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作为提拨重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专班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机制,明确奖惩措施,保障工作经费,引导各乡镇管理区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攻坚上,引导县直各单位协调各种资源参与扶贫攻坚,切实担负起扶贫攻坚的重要职责,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2023局扶贫调研报告篇5
青山镇地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位于普安县南部,东距晴兴高速18公里,北距镇胜高速40公里、南距南昆铁路清水河站35公里,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普安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黔府函〔2015〕16号),原雪浦乡、青山镇合并为青山镇,合并后全镇国土面积254.8平方公里,耕地13.98万亩。辖11村2社区,总人口6.4万人。
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镇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第一组长,镇长任组长,包村(社区)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相继印发了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镇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扎实精准识别。及时安排部署,明确包村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要求各村(社区)严格按照识别标准,本着真扶贫、扶真贫、见实效原则,组织五人小组人员和包村组干部深入村组,按六看法逐户见面,逐户识别,对建档立卡数据进行了4次全面系统的回头看。通过精准再识别,落实回头看,确定最后进入系统精准贫困户1822户5532人。
(三)抓实精准对接,推进扶贫行动。实施以党建帮扶、结对帮扶、产业带动、救助保障、搬迁脱贫、合作社组团等措施开展扶贫行动。一是党建扶贫促进行动。按照上级安排部署,结合实际,专门组建了5个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组,成立了13个联合党支部,镇党委下派5名副科级包村领导到5个贫困村任党支部副书记;每个贫困村重点培育种养殖业农村致富带头人2户以上。二是救济救助保障促进行动。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特别是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制度的兜底功能。2016年将符合条件的122户188人纳入相应的城镇低保,4548户6824人纳入农村低保。三是技能培训发展产业行动。组织镇村干部和产业脱贫户代表20人到镇域各种养企业和合作社参观学习,让技术人员讲解传授种养技能,强化农+合作社、农企对接。推动三变四化建设,让贫困户有一定稳定收入。到村(组)开展共商工作,培训种养殖累计541人次,发放种养殖技术资料1160份。大力发展五大特色产业和特色农业。截至目前,全镇发展烤烟种植户2387户(其中:精准扶贫户642户2889人,签订种植合同6092亩,预计实现产值1500万元,户均预增收30000元以上),2016年在稳定现有烟农的基础上突出向烤烟能手、优质生产基地集中,并扎实推进集群式烤房、烟水、烟路、烟机、烟地配套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收烟8万担优质烟叶;草地畜牧业采取品改繁殖,瘦育肥饲养黄牛等方式养牛,以分散厩养为主,培育10头以上养殖大户50户,全镇牛饲养量达到3500头,出栏2000头。发展规模养羊21户。发展规模养猪(50头以上)20户,实现年出栏生猪10000头,不断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林果产业在继续抓好核桃种植管护,组织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农户合作,促进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发展蔬菜、特色水果、百合、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户627户2479人,其中,精准扶贫户286户1231人,为走稳产业发展脱贫一批路子奠定扎实基础。四是住房保障促进行动。按优先建卡贫困户,保障农村低保户,照顾重点优抚对象,兼顾其他贫困户的原则。建成小康房67户。确定2016年危房改造任务502户,目前已完成357户。其中:建卡精准贫困户178户。
(四)紧盯易地扶贫搬迁,精准助力脱贫。积极探索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思路,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让更多的老百姓能享受到这一惠民政策,以期彻底解决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等问题。按三帮共商队伍工作法(即镇党政主要领导一帮共商队伍、 13个squo;共商会squo;一帮共商队伍和 squo;五人小组squo;结成联系对子一帮共商队伍)机制,以五共工作法为抓手做实群众工作,用优惠政策帮他们算好脱贫发展的账,把要我搬变为我要搬。截至目前,召开易地扶贫共商会61次,发放易地扶贫相关宣传资料9000份。同时,根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评议公示,组织人员成立调查核实组下到各村(社区)逐户开展走访调查,核对搬迁对象名单、家庭信息,确保搬迁对象信息准确完整、真实可靠。确定 十三五期间搬迁439户1780人。截止目前,2016年有二道岩、高林、三冲寨、打磨沟、窑湾、倒马坎等6个自然村寨作为易地扶贫整寨搬迁实施点,总计195户839人。
(五)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我镇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即一名领导、一帮队伍、一台车子、一块阵地、一笔经费),按照州、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则,实行领导包村(社区)、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落实了600余名干部进村入户履行帮扶工作职责,确保了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甚至对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对于产业到户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派驻的部分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镇开展的产业脱贫户到镇域各种养企业和合作社参观学习,让技术人员讲解传授种养技能为例,一些贫困户不参与或积极性不高,认为搞种养殖没多少收入。
(三)社会参与度不高,氛围不浓。一些集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识,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新建产业兴趣不浓,对社会扶贫的认识模糊。
(一)要深化认识,增进共识。一是开展对县、镇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的专题培训。首先培训要开宗明义,着重解决对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和要求理解不透,无从下手的问题。其次是通过培训增进共识,要从根本上杜绝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问题发生。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体化的考核措施,实行考核积分制。三是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
(二)加快推进技能培训+就业帮扶。强化和上级部门以及企业的对接,加强贫困户中青壮年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广度和力度,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
(三)共商、共谋乡村发展倍增。围绕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学校、村企合作以及电商平台+贫困户等方式,以三变、四化、五共、六攻工作法为抓手,扎实推进乡村发展倍增计划各项工作,着力推进贫困户脱贫工作和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增长。
2023局扶贫调研报告篇6
**把扶贫开发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来抓,在国家和省上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把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与解决低收入人口的增收问题相结合,项目带动,农户参与,整村推进,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全区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明显。全区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大提高,但是,由于受气候、地理、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的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目前仍有贫困人口54877人。
***产业扶贫的做法和成效
贫困地区由于地理位臵、水土资源、人口素质等因素制约,思想观念相对封闭落后,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实践证明,靠救济式扶贫,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更加严重;靠传统产业改变贫困面貌,自身条件又不允许。如何利用好国家的各项扶贫惠农政策,真正走出一条促进贫困地区长远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最根本的还是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符合地方实际的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开发,发挥造血功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依托能人带动,做强劳务产业。在走访的5个村中,劳务收入在农民人均收入中平均占到了三分之一,有的高达三分之二。 近年来,提出立足优势调结构,依托能人带致富,劳务输出促增收的发展思路,龙林村每年有500多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仅20xx年一年,全村劳务收入就高达773万元,人均3000多元,占到了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438元的68%。同时,2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学到技术后返乡创业,创办商贸流通、机械加工等企业10多家,带动500多人就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劳务产业已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被村民誉为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
调整种植模式,发展特色种植业。沿山地区土壤贫瘠,干旱缺水,靠传统种植业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要想依靠土地有所收获,就必须转变耕作方式,依靠现代科技,对接市场需求,发展特色种植业。
借助政策支持,壮大规模养殖业。贫困村地区人多地少,发展种植业先天不足,但可以另辟蹊径,在养殖业上寻找突破。为从根本上解决该村群众的脱贫问题,区、乡、村三级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抓住国家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政策的机遇,走以草养畜,靠畜增收的路子,采取整合项目资金、区上扶持、部门帮扶、乡上协调、农户自筹的办法,筹资78万元在平阳镇贫困村建起高标准养羊小区,修建暖棚61幢183间,目前,很多贫困农户养殖规模已发展到300只,每只母小尾寒羊年纯收入可达1200元,每户养殖10只母羊,基本实现脱贫致富。
产业扶贫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现实途径。要实现脱贫致富的大变化,首先要有产业培育的大进步。通过多年努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群众温饱基本解决,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这些都为贫困地区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奠定了基础。当前,我区大力实施十大工程,培育特色产业,也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从贫困村的发展来看,产业扶贫代表了今后我区扶贫开发的主要方向,必须把产业扶贫作为当前我市扶贫开发的主要内容和有力支撑,作为沿山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现实途径,全力以赴,抓出成效。
能人带动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助推器。沿山地区因为贫困的原因,群众集体意识淡漠,公益设施建设滞后,无法形成干事业的合力,这就需要有一个坚强的村级领导班子带头,真正带领群
众干事创业,脱贫致富。
用好政策扶持资金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重要保障。沿山贫困地区自身基础差,造血功能低,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需要党和政府在扶持政策上予以更多倾斜,给予输血支持。同时,要真正使扶贫政策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使好钢用在刀刃上,合理的整合必不可少。
提高农民素质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关键环节。推进产业扶贫,农民素质至关重要。以劳务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东门村和范营村为例,一个技工的年收入要比普工高出1万多元;再以纯体力型输出的拾棉工为例,尽管每年的劳务收入非常可观,但工作环境艰苦,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同时,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业,对劳动者学习应用科技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切实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为加快产业扶贫步伐提供技术支撑。
产业扶贫存在的困难和今后工作的建议
我区产业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还存在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劳动力素质偏低、扶持资金不足等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沿山地区贫困面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利用好政策和项目资金,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立足资源,做好产业规划。要把产业扶贫纳入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坚持从区域资源环境实际出发,在摸清贫困群体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贫困人口结构、致贫主要原因的基础上,努力发掘区域优势资源,在全市十大工程建设和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的发展战略中寻求沿山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定位,进一步拓展产业培育空间,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制定切实可行的区、乡镇、村产业发展规划。
整合扶持资金,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重点扶持产业培育。市、县区财政要预算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产业开发示范村建设,发挥引导带动作用,培育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带、增长点。要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发挥部门在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帮助沿山地区加快发展。进一步拓宽产业扶贫的筹资渠道,鼓励企业和民间资金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继续坚持市、县区部门对口帮扶的方式,集中力量扶持示范村、重点村建设。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劳动力素质。要整合农村教育培训资源,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场地分散、师资薄弱,设施简陋等问题,制定完善培训规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通过农民培训促进产业发展。针对贫困地区农民经济状况,要在劳动力技能培训方面给予更优惠、更务实的支持,切实解决农民培训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调动贫困地区农民学技术、强技能的积极性。
创新机制体制,为产业扶贫提供保障。通过制定区域发展优惠政策,引导和推进贫困地区农户开展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致富能人、运销大户及村级基层组织在贫困地区建立农村专业服务实体,开展农产品经销、信息供给、农民培训以及农业生产环节的专业化服务,解除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后顾之忧。
强化工作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都要拿出相当精力,从政策、措施、市场等方面深入研究,指导贫困乡村破解发展难题。要抓好典型培育,认真总结各地产业发展中涌现出的好思路、好做法,集中力量扶持示范村建设,创造成功经验,为贫困村
产业发展树立可学可赶的榜样。要高度重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选好用好村级带头人,做好群众的引导发动工作,克服群众的畏难情绪,帮助群众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产业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