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实用的教案能够让我们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任务,吸引学生的关注,细致入微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下面是文笔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玩平衡车的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玩平衡车的教案篇1
活动意图:
本活动是从蒙氏工作中红棒的延伸——红棒十字架引出的。蒙台梭利教具目标单一的特点,使孩子们获得的经验是严谨有序的。利用这一契机来开展科学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
活动目标:
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红蓝棒“3”四根、红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
2、经验准备:
进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通过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基本规则和记录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
活动重难点:
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的条件: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
活动过程:
1、回忆并巩固上次实验结果与经验。
教师: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了呢?
幼儿: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
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块积木,红蓝棒平衡。
2、介绍本次实验。
教师: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位置)
幼儿:那肯定不平衡。
教师:我们来试试看啊。(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不平衡!那怎样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
幼儿:要在短的`那边多放积木。
幼儿:要在长的那边多放。
幼儿: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
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
幼儿: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儿:我觉得是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因为那边长。
幼儿:你没看见那边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呀?
3、介绍实验规则和记录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个不平衡的红蓝棒达到平衡呢?我们做试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幼儿:积木的两边要对齐。
教师:你是说积木的边要和红蓝棒的边对齐吗?
幼儿:对,要不就不准了。
幼儿: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要不就不稳了。
幼儿:要把“2”和“3”的那个线和红蓝棒“1”那儿对齐。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这些规则大家都同意吗?积木两端要与红蓝棒的两边对齐,支点(红蓝棒“1”)放在蓝色段内,它右侧的边缘与红蓝棒“3”的“2”和“3”的分界线对齐,而且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还要记下真实结果。
幼儿:同意。
4、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边实验边记录结果。
第一组:幼儿①把三角积木对着2、3之间的线放好,幼儿②歪着头看了看:“行了。”幼儿①拿一块放在长边,幼儿②拿一块放在短边,幼儿①又拿一块放在短边,红蓝棒的短边翘起来了,两边基本平衡了,幼儿②在记录表上记录下结果。接着幼儿①就在长边放两块积木,幼儿②往右边放两块积木,还是长边低,她们俩说:“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块往长边放,长边更低了。幼儿②说:“不对,长边太沉了,得往这边放。”说着拿起长边的一块积木放在了短边上,红蓝棒平衡了……
第二组:幼儿③和④都操作积木,不断地在两边放积木,平衡了再添加积木,没有记录结果。教师:“你们发现什么结果了?”幼儿⑧:“短边总是比长边放的多一块。”幼儿④:“不是多一块。”教师:“到底多几块?”幼儿③:“就是多一块。”幼儿④说:“不对。”教师:“你们为什么会记不住了?”幼儿③:“忘了记录了。”教师:“你们发现了一个规律,也挺好的。不过还是要将结果记录清楚,才能验证你们的发现呀。”
5、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老师请每一组幼儿把成功的积木的数量填写在大的记录表板子上。
教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和你们最开始猜想的一样吗?
幼儿:和我猜想的一样,长的那边积木少。我猜想对了。
教师:那为什么长的那边积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长的这边多放会怎么看,本来长的这边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师:可为什么长的这边会沉下去呢?
幼儿:因为这边木头多,就重呗。
教师: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平衡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幼儿:红蓝棒短的一边放的积木多,长的一边的积木少,红蓝棒“3”就平衡了。
活动反思:
活动的生成来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单一的目标特点,将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灵活运用,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红蓝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平衡实验”,使它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工具。这是一个没有采用标准测量工具的平衡活动。虽然不是那么精确,但从幼儿不断的探索和严肃认真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幼儿敢于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探索两边各放几块积木,可以使红蓝棒平衡,在操作、记录和经验整合中,他们获得了关于平衡的相关经验。
不足之处:
由于支点的受力面积比较大,积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会完全精确,只能是模糊的描述总结:红蓝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多,长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少,才能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所以工具的严谨性稍微差了一些。
幼儿园玩平衡车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的重量,探究红蓝棒平衡的方法。
2、根据验证结果,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红蓝棒“3”四根、红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
2、经验准备:进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通过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基本规则和记录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
重点、难点:
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的条件: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
活动过程:
1、回忆并巩固上次实验结果与经验。
教师: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了呢?
幼儿: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
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块积木,红蓝棒平衡。
2、介绍本次实验。
教师: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位置)
幼儿:那肯定不平衡。
教师:我们来试试看啊。(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不平衡!那怎样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
幼儿:要在短的那边多放积木。
幼儿:要在长的那边多放。
幼儿: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
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
幼儿: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儿:我觉得是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因为那边长。
幼儿:你没看见那边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呀?
3、介绍实验规则和记录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个不平衡的红蓝棒达到平衡呢?我们做试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幼儿:积木的两边要对齐。
教师:你是说积木的边要和红蓝棒的边对齐吗?
幼儿:对,要不就不准了。
幼儿: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要不就不稳了。
幼儿:要把“2”和“3”的那个线和红蓝棒“1”那儿对齐。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这些规则大家都同意吗?积木两端要与红蓝棒的两边对齐,支点(红蓝棒“1”)放在蓝色段内,它右侧的边缘与红蓝棒“3”的“2”和“3”的分界线对齐,而且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还要记下真实结果。
幼儿:同意。
4、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边实验边记录结果。
第一组:幼儿①把三角积木对着2、3之间的线放好,幼儿②歪着头看了看:“行了。”幼儿①拿一块放在长边,幼儿②拿一块放在短边,幼儿①又拿一块放在短边,红蓝棒的短边翘起来了,两边基本平衡了,幼儿②在记录表上记录下结果。接着幼儿①就在长边放两块积木,幼儿②往右边放两块积木,还是长边低,她们俩说:“怎么回事?”于是又拿??
块往长边放,长边更低了。幼儿②说:“不对,长边太沉了,得往这边放。”说着拿起长边的一块积木放在了短边上,红蓝棒平衡了……
第二组:幼儿③和④都操作积木,不断地在两边放积木,平衡了再添加积木,没有记录结果。教师:“你们发现什么结果了?”幼儿⑧:“短边总是比长边放的多一块。”幼儿④:“不是多一块。”教师:“到底多几块?”幼儿③:“就是多一块。”幼儿④说:“不对。”教师:“你们为什么会记不住了?”幼儿③:“忘了记录了。”教师:“你们发现了一个规律,也挺好的。不过还是要将结果记录清楚,才能验证你们的发现呀。”
5、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老师请每一组幼儿把成功的积木的数量填写在大的记录表板子上。
教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和你们最开始猜想的一样吗?
幼儿:和我猜想的一样,长的那边积木少。我猜想对了。
教师:那为什么长的那边积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长的这边多放会怎么看,本来长的这边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师:可为什么长的这边会沉下去呢?
幼儿:因为这边木头多,就重呗。
教师: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平衡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幼儿:红蓝棒短的一边放的积木多,长的一边的积木少,红蓝棒“3”就平衡了。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这是一个没有采用标准测量工具的平衡活动。材料来源于蒙氏班幼儿每天都接触的红蓝棒和积木。虽然不是那么精确,但从幼儿不断的探索和严肃认真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幼儿敢于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2、活动中的不足:
经过实际操作发现:由于支点的受力面积比较大,积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会完全精确,只能是模糊的描述总结:红蓝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多,长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少,才能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所以工具的严谨性稍微差了一些。
主要内容:
1、活动的生成来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单一的目标特点,将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灵活运用,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红蓝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平衡实验”,使它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工具。幼儿通过实验探索两边各放几块积木,可以使红蓝棒平衡,在操作、记录和经验整合中,他们获得了关于平衡的相关经验。
2、科学实验中的数据应该是严谨的,在这个活动中数据是“块数”而不是“重量”,所以回避了“支点”的干扰。幼儿获得了如何使杠杆两边平衡的方法,并不是两边要放多少量的经验。
综合评析:
活动来源于蒙台梭利班级日常的教具操作,提高了教具的使用价值,活动大胆创新、有实效;其次,活动目标明确具体,在主题活动中围绕关键经验进行探究,层次清晰,发展性较强;再次,活动设计及组织过程表现了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和适宜的指导策略。同时,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营造了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幼儿提出了有挑战性的探究问题,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了幼儿合作探究、分享经验的能力。
幼儿园玩平衡车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练习在平衡木上行走,训练幼儿的身体协调性。
2、通过活动使幼儿的胆量得到锻炼。
3、体验游戏中互相合作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满足。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体操运动员进行平衡木比赛的录像。
2、平衡木。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观赏我国体操运动员进行平衡木比赛的录像。
2、请幼儿扮演体操运动员,走过平衡木。教师在一旁观察,哪些幼儿已完全自如地进行活动,哪些幼儿虽能独立活动但动作还很笨拙,哪些幼儿还不能独立地进行活动,在此基础上,给予幼儿不同的指导和帮助,重点指导那些没有勇气登高的幼儿。
活动延伸
随着活动的开展,逐渐增加难度,鼓励幼儿听音乐,自由选择动作(如侧平举、叉腰、上举等)。
教学反思:
我根据本班幼儿年龄小、爱动这一特点制定了本次走平衡木的体育活动。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准备材料,制作青草、小路,还有路边的小花,我还选用了幼儿能够接受的高矮适中的平衡木,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
幼儿园玩平衡车的教案篇4
游戏意图:
幼儿园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行为能力和认知能力,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通过游戏来和孩子进行互动,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孩子的幼儿园生活中,为了提升家园互动,很多幼儿园会定期举行有趣的亲子游戏,邀请家长参加,那么,如果有这样的活动,家长一定不要错过和孩子一起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
游戏准备:
队服、奖品
游戏过程:
1、家长和自己的宝宝组成一个小组,并且,给自己的小组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2、由宝宝去领取自己小组的队服,并且,和家长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换好队服。
3、游戏开始前,家长们按照规定,排成一排,并且在地上坐好。
4、宝宝们根据提示,站到家长的面前,准备开始游戏。
5、哨声响起,宝宝们由家长扶持,站到自己的腿上。
6、计时开始,看看哪个宝宝能够在自己家长的腿上站得时间最长。
7、根据时间显示,站得最长的哪个宝宝获得胜利。
8、给获胜的宝宝颁发奖品吧。
幼儿园玩平衡车的教案篇5
指导语:
1、本组游戏能促进幼儿平衡觉的发展。通过亲子平衡游戏,培养幼儿自信、大胆、勇敢、坚毅的品质。
2、本组游戏一个或几个家庭都合适。
游戏一:我是小陀螺编者:严彩芝游戏功能:
1、帮助孩子在快速运动时能保持肢体平衡;2、促使平衡觉的发展,体验亲子游戏的乐趣。
游戏过程:
1、让孩子找个空地站好,可以把手臂伸平,不要扶任何东西。也可以把手放在腿两边,原地旋转。2、2、孩子在转的时候妈妈可以说:"宝宝像个小陀螺,转、转、转……好,停下来,看看宝宝能不能站好不倒下。"3、让孩子静静地站立一会儿,直到他感觉不到晕了。
4、用这种方法,连续做5次,并且每天坚持如此。
5、为了引起孩子的兴趣,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轮流做,看谁能坚持不倒下来。
游戏二:小小杂技演员编者:严彩芝游戏功能:训练宝宝脚跟对着脚尖后退走,培养行走能力。
游戏材料:长绳子或直线游戏过程:
1、在地上画一条线或放一根长绳子。
2、妈妈和宝宝一起站在绳子的一端,脚跟对着脚尖往另一端走。
3、走到头以后,再用后脚跟抵着前脚尖往后退着走回来。走到绳子中间,学着杂技演员那样,用一只脚在绳子上独立一会儿。宝宝和妈妈在绳子中间做不同的动作。
4、根据宝宝完成情况,妈妈可以和宝宝在头上各顶一个积木走。
游戏三:小小搬运工编者:严彩芝游戏功能:
1、帮助孩子训练平衡能力;发展持物运动的能力,2、培养幼儿任务意识及坚韧、勇敢的品质。
游戏材料:书或沙包游戏过程:
1、爸爸和孩子参赛,妈妈当裁判。
2、爸爸和孩子都把两臂伸直,每人拿一个沙包或是一本书放在头顶上,从一个房间运到另一个房间。
3、也可以把书放在伸直的手臂上,从房间的一边运到另外一边,看看能够坚持多远不掉下来,一直运到终点的人为胜利。
4、还可以爬着搬运,把书放在背上运到终点。
幼儿园玩平衡车的教案篇6
活动要求:
1、利用平衡台,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克服幼儿胆小情绪。
活动重点:在平衡台上坐摇,跪摇、趴摇、躺摇、站摇。
活动难点:爬过排成一列的平衡台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请小朋友做各种平衡动作。
二、练习各种动作
1、请幼儿学样,练习坐摇,跪摇、趴摇、躺摇、站摇的动作,保持身体平衡。
2、教师个别指导和帮助。
三、游戏:小蚂蚁过桥
1、平衡台排成一列,在上面四肢协调爬。
2、幼儿练习
3、游戏
幼儿园玩平衡车的教案篇7
一、 活动背景
在每天的早锻炼中,我们大班的小朋友总是喜欢在很高的地方往下跳,我问他们“害怕吗?”
有的说:“这有什么好害怕的,又不高”;有的说:“我一开始害怕的,但看见他们都能跳,我也跟着一起跳,就不害怕了!”。
捕捉到这个兴趣点后,我翻阅了许多幼教杂志。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 ,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根据以上的情况便生成了这个活动。
二、 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行进跳,两人前后合作跳,锻炼腿部肌肉,掌握协调能力。
2、有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能勇敢的尝试各种挑战。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只布袋
2、准备活动的音乐,小红旗四面,四枝小树枝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运动吧!”
听音乐跟老师做准备活动。
2、导入:探索布袋
“小朋友,这是什么?”(布袋)
“你们以前和布袋玩过游戏吗?现在我们就和布袋来玩游戏吧!”
老师的要求:“请你开动的小脑筋,玩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花样来!”
幼儿探索,老师辅导。(捕捉跳得像只袋鼠的孩子)
3、学习双脚并拢跳
“小朋友们,快来看呀,她跳得真像只袋鼠,好棒!”
“我们请她为我们表演一下,好吗?”
请这位小朋友演示,其余的坐下休息。
“还有谁有不同的玩法?”
请出那位跳的像袋鼠宝宝的幼儿来演示,其他幼儿观察:她是怎么跳的?
演示后请她介绍是怎么想到的以及这样跳的方法。(介绍布袋)
小结:双脚并拢,起跳时膝盖稍弯,双臂自然放于胸口,前脚掌用力往上蹬,落地时轻轻着地。
“那我们也来学她的样子,做袋鼠宝宝跳,好吗?”
提醒幼儿穿布袋可与同伴互相帮助
“袋鼠宝宝们,用力跳,跳的高又远,跳到老师这里来。”
幼儿朝着老师的方向向前跳。
(评析:这部分是重点,在活动中,利用布袋来束缚孩子们活动,让他们尝试探索怎样跳得又稳,又轻,又快,又高;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加以引导鼓励:能力弱的可以多跳几次,直到战胜自己,克服恐惧心理;能力强的为他们加油鼓励,体现同伴间的相互关心。)
4、游戏:挑战自我《过独木桥》
选择一条独木桥(一高一矮)勇敢的跳过去。
师:“大家看,前面有两条独木桥,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幼儿说一说。(一高一矮)
幼儿园玩平衡车的教案篇8
设计意图:
在自由活动中,常常看到孩子们摆弄书、笔、玩具,把它们竖起来,又倒下。孩子的这种无意识摆弄,引发了我设计这个活动。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有的可以站起来,有的不能站起来,当孩子发现这一现象后,再让他们想办法让站不起来的东西也站起来,这样使原来无意识地摆弄,变成了带有问题去探索。本次活动的源泉来自于孩子,材料取自于生活,充分调动起孩子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幼儿园教育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我在组织大班科学活动“站直了,别趴下”时,引导幼儿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操作、探索、交流中获得进步,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这些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较好地实践了《纲要》的精神。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激发幼儿探究物体直立平衡现象的兴趣,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2、知道有的东西站得稳,有的东西不能站起来,初步感知物体直立平衡现象。
3、大胆尝试让站不起来的东西也站起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创造性。
活动重点:
知道有的东西站得稳,有的东西不能站起来,感知物体直立平衡现象。
活动难点:
大胆尝试让站不起来的东西也站起来。
活动准备:
1、厚的书、薄的书、铅笔、可乐罐、娃娃、一次性筷子、卷筒纸芯、叶子、玩具梳子、鸡蛋、吸管等。
2、辅助材料:橡皮泥、夹子。
活动过程:
一、幼儿游戏《直立的木头人》进场。
二、第一次探索,找找能站住的东西,感知物体直立平衡现象。
1、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教师:今天我带来了很多东西,等会请你们一起玩,但玩的时候要找找哪些东西可以站起来?
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
3、幼儿表述探索结果
教师:请你们告诉大家,你让什么东西站起来?是怎么让它站起来的?
4、教师小结:……
三、第二次探索,大胆尝试让站不起来的东西也站起来,发挥创造性。
1、鼓励幼儿想办法大胆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现在请你们动动脑筋,让站不起来的东西,也站起来。
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发现。
3、幼儿表述探索结果
教师:谁成功了?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让它站起来的?
四、第三次探索,鼓励幼儿再次大胆创造【添加辅助材料】
教师:老师今天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有橡皮泥、夹子你们可以请他们来帮忙,再试试看,用和刚才不一样的方法让站不起来的朋友,站起来。
1、幼儿操作,教师鼓励个别幼儿。
2、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
教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站不起来的东西站起来的?
教师:谁用其他不同的方法也让它站起来了?
3、教师小结:你们想了很多方法,让站不起来的东西站了起来。以后,我们再去找找,还有哪些东西也能站起来。
活动延伸:
回家找找我们家里还有那些东西能站起来,哪些东西不能站起来?有什么办法让不能站起来的东西也站起来?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玩竹竿教案5篇
★ 玩手机心得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