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体差异,以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案通常包括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以及课程进度的安排,以下是文笔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量的数学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量的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红色和黄色。
2.能按物体的颜色配对。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创设春天花园的情景,花园里有红黄良种颜色的花若干。
2.红黄蝴蝶胸卡若干,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幼儿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跟老师开火车到春天的花园里去参观。
1.教师:小朋友好!老师想带小朋友到一个神秘的地方玩,你们想去吗?
让我们开着火车去吧!
2.提问:花园里有什么颜色的花?
3.认识黄色和红色
二、出示胸卡黄蝴蝶红蝴蝶,引起幼儿兴趣,学习配对。
1.教师:今天有两只蝴蝶也来到这个花园里,他们说找不到好朋友,
想请小朋友帮它们一起找好朋友。
2.介绍黄蝴蝶红蝴蝶的好朋友分别是黄花和红花姐姐。
3.请个别幼儿带胸卡去找好朋友,找到后说出“××跟××是好朋友”
4.评价幼儿十分找对好朋友,对的给予表扬,错的给予评价改正的机会。
5.请小组幼儿带胸卡带好朋友回家玩,教师评价。
6.幼儿按颜色找花并把花带到相应颜色的拱门进去。
三、操作
每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巩固颜色配对,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我在备课过程中进行仔细研究过的,对幼儿的学习方法也是多样化,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颜色是非常感兴趣的,上课注意力非常集中,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幼儿的'接受能力也很快,在游戏活动中去认识颜色并进行配对。整个过程是非常好的,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在最后一环节收拾学具时,有个别幼儿没能把自己的学具整理好。如果再让我上一次这节课,我会在这方面多对幼儿加强一下。我的专业水平也是有待提高。
关于量的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2、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装好水果的篓子(苹果7个、梨子3个)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 4+2=6 2+4=6 6-4=2 6-2=4
二、教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 7+3=10 3+7=10 10-7=3 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如:
① 7 + 3 = 10苹果是7个 梨了是3个 总体是10个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这是总数同理:3+7=10 4+2= 2+4=6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② 10 -3 = 7水果有10个 苹果有3个 梨子有7个这是总数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同理:10-7=3 64=2 6-2=4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如:
①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②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 )”;书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4 5+( )=7 ( )+2=5 ( )+6=107-( )=3 ( )-2=8 5-( )=1 ( ) -3=6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课,我试了三次,不断反思自己在与幼儿活动时,出现哪些纰漏,并逐步加以改善。
第一次试教,活动效果不是很好,我发现幼儿对“总数”好理解,对“部分数”就有点难度,幼儿始终不能把“部分物体”与“部分数”联系起来。
第二次试教,我改变了指导方法,让幼儿集体操作活动时,个别指导启发幼儿说出自己记录中的`总数在哪里,是几?部分数在哪里,又是几和几?在这次活动中又发现有一部分幼儿离开实物,又找不到“总数”和“部分数”。因此我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让幼儿把直观的学具和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以后,活动效果很不错。
关于量的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合作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想得奖吗?老师这里有很多智慧星,只要你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就一定能得到它。
二、 教学新知
1、 出示例题
(1)、先出示方格图,让学生数一数每一行有几个空格,一共有几行。
(2)、出示第1行星。提问:共有几颗星,是几个9,1个9比10少几(闪动1空格),是几。
(3)、出示第2行星,提问:一共是几个9,比20少几,是几。
挂出小黑板,问:这个表格你们会填吗?
(4)、依次出示第3行、第4行、5行、6行……9行星。让学生填写第72页表格。
(6)、指名学生口答,教师板演,学生共同订正。引导学生说出几个9就是比几十少几。
(7)、引导学生自由地读一读表上所填结果:1个9是9,2个9是18……
(8)、让有所发现的小朋友自由发表见解。
奖励表现出色的小朋友。
问:大家猜一猜,接下来我们将要干什么?
(1)、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填表的情况编出9的乘法口诀?把书中的口诀填完整,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9的乘法口诀、求商》。
(2)、指名学生口答口诀,电脑显示结果。
(3)、齐读一遍口诀,问:9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这么多的口诀怎样才能很快记住呢?
(4)、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好方法。
(5)、做小游戏。
三、 巩固深化
1)、对口令
2)、做“试一试”
3)、做“想想做做”第1题。
4)、出示“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提问:这首儿歌大家熟悉吗?那么你们知道这里面的`“一九”“二九”是什么意思吗?
问:1)、“一九”有多少天?算式:1×9=9
2)、当“二九”结束时,一共过了多少天?算式:2×9=18
3)、81天之后,几九结束?算式:81÷9=9
四、 总结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能跟大家说说吗?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诀板书:9的乘法口诀、求商
五、 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关于量的数学教案篇4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
??情感教育点
1、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2、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具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盘秤、有奖竞猜的物品、一个1角硬币
(学生用)六人一组:10个1角硬币、10克、20克、30克、50克、100克的物品,2包500克的盐、苹果、饼干、石头、米、花生米、果冻等......
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难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我们也去凑凑热闹好吗?
生:好!
师:我们去看一看。
1、观看课件演示:(熊猫森林超市开张情景)
咦,什么声音,这么热闹?
噢,原来今天是熊猫森林超市开张的日子。
2、课件显示(超市内部场景)
师:好,我们进去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说出看到的商品名称、质量、有数字、有克和千克...)
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4、请打开课本p86页。
二、认识称。
师: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来称。
师:那么你知道哪些称呢?
生:(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生1:我在超市卖食品的地方见过电子秤。
生2:卖水果的地方有盘秤。
生3:我见过夏天卖西瓜的用磅秤。......
师:大家真留意身边的事物。
三、感觉体验,形成质量观念。
1、认识1克。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1角硬币)你猜一猜有多重呢?
生:1克......
师:我们用天平来称一称。请看屏幕。(播放录像)
师:你们真棒,一枚1角的硬币约重1克。请大家拿一枚1角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好啦,感觉怎么样?
生:很轻。
师:大家知道1克的重量了,现在找一找生活中有那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克。
生:乒乓球、小发夹、药片、小螺丝、纽扣、图钉......
师:你们真利害能找到这么多大约1克的物品,那你还能找出10克、50克、100克的物品吗?
生:......
师:大家真聪明,找到这么多以克为单位不同重量的物品。
师:请大家从篮子里找出100克的物品。看哪一组找得最快。准备开始。
师:大家都来感觉一下。
2、认识千克
师:刚才第二小组找100克的物品又快又好,现在我们再来找出1包500克的物品,准备开始!
师:找得好快啊!这是一包500克的盐。(500克)
师:一袋盐500克,那么两袋呢?(生答师板书:1000克)
师:我们在验证之前一齐来认识盘称。我们一齐来观察一下。(观察盘称认识盘称)
生:(汇报)
师:现在我们把两袋盐放在一起,用盘秤称一称。那么大家知道有多重啊?(学生操作称量)
生:1千克
师:1000克里面有几个1克呢?(1000个)
师:那么1000克和1千克哪一个重呢?(相等)我们一齐来读一读。
师:老师想到超市买几样东西你能帮帮老师吗?(能)
[要求:请各组合作帮忙称出1千克的物品]
学生汇报:我们组称了6个苹果是1千克......
师:通过称量,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六袋物品重量相同,都是1千克。
生:我发现1千克的石头少,1千克的饼干多。
生:我发现虽然1千克的石头少,1千克的饼干多,但是他们的重量是一样的。
师:你们的发现可真多!谢谢大家的帮忙。
师:现在我们每人轮流掂一掂,试一试这1千克的感觉,各小组也可以交换物品试一试。
师:感觉怎么样。
生:我觉得1千克很重。
生:我觉得1千克比1克重多了。
生:我觉得1克比1千克轻很多。
师:真的吗?好了,我们拿出1克和1千克的'物品比一比。
师:感觉怎么样。
生:1克很轻,1千克很重。
生:1克比1千克轻很多。......
师:一般情况下,我们称较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称较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p86,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同学们学了这么多知识,熊猫老板很想请大家去他的超市帮忙,你愿意吗?听听熊猫老板的要求吧?(想成为我的职员可不容易,要经过三关的考验。勇敢的小朋友请来吧!)你们有信心吗?
第一关:1、书p88页2。
2、书p89页4。
3、书p89页5。
第二关:判断提。(学生用动作判断)
(1)一个1角硬币重1克,10个1角硬币重1千克。()
(2)5千克比5000克要轻一些。()
(3)小明重25千克。()
(4)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第三关:亮亮去春游写了一篇日记请小组合作找出不对的地方并改正。(课件出示)
亮亮今天春游啦!他为自己准备了可口的食物:有50千克重的两个,150克重的一个...他们班游玩的地点是动物园,在那里亮亮看到了许多动物,他最喜欢重达3000克的、和脖子长达3克的。
五、有奖竞猜活动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这么好,老师想送些礼物给大家。请看,想要吗?
师:呵呵,都想要,不过,得先猜猜它有多重?哪个小组猜对了奖品就是你们组的!
(每组一分物品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说出重量。)
六、小结。
关于量的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初步张握6的形成。
2、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每人一套精美的小夹子,娃娃纸盘、小红点。
活动过程:
一、复习5 以内数。
游戏:1 、听铃声夹夹子。
铃声开始,往身上夹夹子,铃声停就停,数一数夹了几个夹子,并说出总数。
2、听铃声举数卡
铃乡开往身上夹夹子,铃声停,数出夹子总数,并举出相应的数卡。
3、听铃声夹夹子教师敲铃,幼儿根据所敲铃声次数和提出的问题夹夹子,并准确的说出相应的数量。
二、学习6 的形成
1、 探索6 的`形成。
以娃娃和夹子做游戏的形式,为娃娃夹5个夹子然后提出,怎样使5 个夹子变成6个夹子的问题。
小结:5 个夹子添上一个夹子是6 个夹子。5 添上1 是6。
2 、探索用圆点表示夹子的数量。
以娃娃点红点的形式提出问题:娃娃要和架子一样多的红点。请幼儿想办法,操作并说出来是怎样使红点和夹子一样多的。
(1) 先点数夹子是几个,再数出与夹子一样多的红点。
(2) 取一个红点与夹子对应粘贴,然后数出红点总数。
幼儿手指实物与圆点,边指边说“一个夹子一个圆点。。。。。。”
小节:6个红点可以表示6 个夹子。
3、 认识数字6 说一说6可以表示什么物品。
三 游戏:《挑兵挑将》
将幼儿分成两队,对诵儿歌“干草垛,叉兵刀,我的兵马让你挑,要几个?要x个。游戏反复进行2――3遍
关于量的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能通过“听声音”默数10以内的数,并能找出相应的数字,尝试着了解“多1”或“少1”的数概念。
2.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参加活动。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供幼儿踩的板板6~8块,上面写有数字。
2.糖罐一只(最好是铁罐):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玩法一: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糖罐和许多糖果,我们一起来玩‘听声音数糖果’的游戏。小朋友分成两组:南南组和西西组,比一比哪组的孩子最棒。”
2.小朋友用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后才能站起来大声告诉大家。(听到放进了几颗糖果,并要及时验证)
规则: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教师请到后才能站起来大声回答。
玩法二: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板板,上面有数字,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几呀?”(教师一边放板板,一边让幼儿认认板板上的数字)
2.“这次游戏的玩法和刚才的不一样。小朋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有这个数字的板板。”
规则: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每教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踩板板时不能拥挤,用脚碰到板板就行了。
玩法三:
1.“接下来我们再玩一个更有难度的游戏,也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比这个数字多1的.板板。踩对的孩子老师要来抱一抱他,还有好吃的糖果奖励。”
2.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玩“少1”的游戏。(“多1”或“少1”的环节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游戏水平及时调整)
规则: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教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教学反思: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关于量的数学教案篇7
目标:
能按鞋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不同的成双的鞋子,散放在教室的中间。
2.鞋架两个。
过程:
1.请幼儿帮猫妈妈(老师)收拾鞋子,初步学习按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以游戏的口吻,请幼儿帮助猫妈妈一起收拾零乱的鞋子。
幼儿分散收拾。
讨论:你是怎样收拾的?这两只鞋子为什么要放在一起?
小结: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鞋子叫一双,所以要放在一起,是好朋友。
2.游戏:对对乐。
幼儿一人手中拿一只鞋,听音乐自由走动,寻找与自己鞋子一样的另一只,配对后,两人将鞋底相互有节奏地碰击,并念儿歌:“对对碰、对对碰,一对鞋子对对碰。”与其他小朋友交换鞋子,再次游戏。
3.依据配对的方法,幼儿再次收拾鞋子。
教师提醒幼儿一双一双地收拾,并整齐地摆放在鞋柜中。
师生共同检查鞋子配对情况。
建议:
1.活动分组进行,鞋子数量稍多一些。
2.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各种单只鞋子的图片,引导幼儿继续学习配对。
3.请幼儿操作幼儿用书中的“鞋子对对碰”练习,巩固按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的活动。
评价:
1.根据鞋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并能说出配对的理由。
2.在“对对碰”游戏中能寻找与自己手中鞋子一样的.另一只。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去小熊家做客
[设计意图]
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学起来乏味无趣,为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在思维游戏《珍珠变变变》活动中,我试图设计了“去小熊家做客”这一主题,让幼儿通过“给小熊串糖葫芦”和“穿项链打扮自己”等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物体数量,真正使幼儿感受到“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建立初步的数概念,培养幼儿对数数的兴趣。
2、 通过手眼协调地进行穿珠,培养幼儿专心操作的习惯。
[活动准备]
1、 信封一个:幼儿每人一套材料(彩色珠子25颗,穿珠小棒1根,穿珠绳2根)
2、 场地布置:小河、山洞。
3、 布置小熊的家:小熊玩具一个、小熊头饰一个、各种食物若干。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
(1) 教师出示小熊的来信并念给小朋友听:“亲爱的小朋友们,新年快到了,我家里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欢迎你们到我家来做客。小熊笨笨。”“我们去小熊家,给它带点什么礼物呢?”“哎,对了小熊最爱吃甜的食物,我们去给它买串糖葫芦吧!”
(2) 教师带幼儿过“小河”、钻“山洞”,并引导幼儿点数“石头”、“山洞”的数量。
2、 开活动。
(1) 串糖葫芦。
教师带幼儿来到一片空地上,教师发现许多“宝盒”(幼儿活动材料)。教师说:“我们看看能从宝盒里发现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用小棒、彩色珠子自制“糖葫芦”。
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珠子,逐一穿到小棒上,制成“糖葫芦”。
幼儿制成“糖葫芦”后,教师引导幼儿按一定的顺序反复进行手口一致地电数并说出总数。
(2) 穿项链。
(3) 教师说:“我们去小熊家做客,得打扮得漂亮些,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漂亮呢?”引导幼儿根据“宝盒”里的绳子、珠子,想出给自己制作项链、手链、腰链等来打扮自己。
幼儿用穿珠绳将珠子穿成项链、手链、腰链等,穿完后手口一致地进行点数。
教师帮幼儿打结,幼儿戴上项链、手链、腰链等。
3、结束活动。
教师带幼儿来到小熊家,把“糖葫芦”送给小熊。
教师扮成小熊:“欢迎小朋友到我家来做客,谢谢你们送给我糖葫芦,我也给你们
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引导幼儿找出与数量相对应的食物,并进行品尝。
关于量的数学教案篇8
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
学情分析
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①同类项的定义。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
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形式和右边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应用方法。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
数、实数、代数式、、;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四)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五)情感与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提出问题
[引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法则,通过运算下列四个小题,你能总结出结果与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吗?
(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问题
1、[学生回答]分组交流、讨论
(2m+3n)2= 4m2+12mn+9n2,(-2m-3n)2= 4m2+12mn+9n2,
(2m-3n)2= 4m2-12mn+9n2, (-2m+3n)2= 4m2-12mn+9n2。
(1)原式的特点。
(2)结果的项数特点。
(3)三项系数的特点(特别是符号的特点)。
(4)三项与原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
2、[学生回答]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语言描述:
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
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
3、[学生回答]完全平方公式的数学表达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口答:(抢答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m+n)2=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__,
(a+3)2=______________, (-c+5)2=______________,
(-7-a)2=______________, (0.5-a)2=______________.
2、判断:
( )① (a-2b)2= a2-2ab+b2
( )② (2m+n)2= 2m2+4mn+n2
( )③ (-n-3m)2= n2-6mn+9m2
( )④ (5a+0.2b)2= 25a2+5ab+0.4b2
( )⑤ (5a-0.2b)2= 5a2-5ab+0.04b2
( )⑥ (-a-2b)2=(a+2b)2
( )⑦ (2a-4b)2=(4a-2b)2
( )⑧ (-5m+n)2=(-n+5m)2
3、一现身手
① (x+y)2 =______________;② (-y-x)2 =_______________;
③ (2x+3)2 =_____________;④ (3a-2)2 =_______________;
⑤ (2x+3y)2 =____________;⑥ (4x-5y)2 =______________;
⑦ (0.5m+n)2 =___________;⑧ (a-0.6b)2 =_____________.
〈四〉、[学生小结]
你认为完全平方公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1)公式右边共有3项。
(2)两个平方项符号永远为正。
(3)中间项的符号由等号左边的两项符号是否相同决定。
(4)中间项是等号左边两项乘积的2倍。
〈五〉、探险之旅
(1)(-3a+2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m)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5m+2n)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52b)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mn+3)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2b-0.2)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xy2-3x2y)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n3-3m3)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完全平方公式
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a+b)2=a2+2ab+b2;
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a-b)2=a2-2ab+b2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