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不断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趋势和研究成果,以改进教案,教案可以包括教材的选择和准备,例如教科书、工作表和多媒体资源,下面是文笔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潜水艇幼儿园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潜水艇幼儿园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探索使潜水艇又快又稳地潜入水底的方法。
2、在小组活动中,懂得分工合作,明确各自承担的任务。
3、勇于尝试,不怕失败,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制作微型潜水艇一艘(在饮料瓶的一面凿一排或两排孔用来进水),打好洞眼的塑料瓶(每组一个)。
2、操作材料:螺丝、木块、鹅卵石、橡皮、长磁条、沙子等。
3、皮筋、胶带、整理箱装三分之二的水、抹布、记录表。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自制的潜水艇,提问:这是我们自己制作的潜水艇,谁来试试怎样让它沉下去?
2、幼儿演示,大家仔细观察,发现问题。
教师:潜水艇下沉了吗?下沉的速度怎么样?(幼儿争先恐后表述:潜水艇下沉得太慢了:潜水艇后面先沉下去了,前面没有沉……)
3、教师以海军叔叔的身份交给大家一个任务:让潜水艇快速下沉,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并要求幼儿与同伴商讨解决的办法。
4、幼儿4人一组展开讨论推测,第一组认为在潜水艇上加上铁块或铁条:第二组确定用石头加重的办法:第三组统一意见是在艇里加沙子,让潜水艇变重;第四组认为再在潜水艇上多钻几个进水孔:第五组讨论的结果是用磁铁捆绑在潜水艇上增加它的重量。
5、教师询问究竟哪种办法好,幼儿都争着说自己组的办法好。这时,教师出示相应的操作材料和记录表,让幼儿明确如何记录,提出分组操作要求,鼓励幼儿去实际操作尝试自己的推测能否成功。
6、幼儿4人一组开始分工,商讨谁是记录员、取材员、操作员和汇报员,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后,大家开始进入有趣的实验操作过程。
7、教师巡视观察各组的操作进程,并有目的地指导帮助。
8、小组交流,确定汇报内容。(你们用了什么材料?是怎么做的?成功了吗?)
9、集体交流,请操作员展示潜水艇是否下沉,汇报员汇报操作的过程后,本组其他成员可来补充。表扬能始终坚持分工、职责明确的第一、第二、第四小组。
10、根据幼儿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潜水艇不能平稳地下沉),师生共同展开讨论:潜水艇为什么会一头先沉另一头后沉呢?(重心不稳)哪一组有办法让潜水艇的身体同时平稳下沉?引导幼儿思考解决的办法(将加重的物体放在潜水艇底部的某一个地方)。
11、鼓励幼儿小组讨论出解决的方法后,再次尝试让潜水艇既快又平稳地下沉。教师分别巡回指导,提供能帮助固定的辅助材料。
12、请各组幼儿交流实验的经验、感受。
师:你们是怎么取得成功的?(幼儿汇报本组实验的过程,采用的方法及实验的感受。)
13、表扬在小组合作中能遵守职责的小组,鼓励没有成功的小组再次尝试,寻找更好的方法。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潜水艇幼儿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潜水艇的沉浮现象,知道人类学习、运用动物本领的好处。
2、关注空气、水与沉浮的关系,激发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潜水艇的资料图片、塑料瓶、鱼鳔2个(气球制作)、鱼的剖面图、水盆、小鱼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鱼的游动
请幼儿仔细观察小鱼的游动,并讨论:
1、“为什么小鱼可以一会浮出水面,一会又可以沉入水底?”
2、“它的身体里有什么?”
教师总结:因为小鱼的身体里有一个器官叫做“鱼鳔”,它可以帮助小鱼控制身体浮出水面或者沉入水底。(让幼儿初步认识“鱼鳔”。)
二、了解鱼鳔的作用
1、观察鱼的剖面图(ppt),向幼儿介绍鱼鳔。
2、教师出示自制鱼鳔,请幼儿想象:“如果将充满空气的鱼鳔放在水中会怎么样?”
“如果将没有空气的鱼鳔放入水中又会怎么样?”
3、教师示范分组实验:将一个充满空气的“鱼鳔”和一个没有空气的“鱼鳔”分别放入水中,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记住结果。
4、个别幼儿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5、请幼儿参与实验,感受不同。
三、制作潜水艇(经验提升)
t:今天我们了解了小鱼可以在水中自由沉浮的秘密。我们人类也想象小鱼一样在水里自由自在的玩耍,于是聪明的人类根据从小鱼那里得到的启发,研发制作了一种可以在水里上上下下来去自由的交通工具,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潜水艇)
1、观看ppt,讨论:潜水艇在什么情况下会下沉?在什么情况下会浮起来?潜水艇的哪个部位像“鱼鳔”?
2、教师出示用塑料瓶制作的“潜水艇”,与幼儿一起探索怎样使“潜水艇”沉与浮。
请有兴趣的幼儿回家也尝试制作“潜水艇”,巩固经验技能。
潜水艇幼儿园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潜、艇、般、够、胀、缩、启、舱、密、柜”等10个生字;认识部首“舟”(舟字旁);能正确描写汉字“航、艇、船、柜、够”。几类词语“潜水艇、一般、能够、缩小、启发、舱口、门窗、密封、柜子”。
2、能比较熟练地用音序查字法查“启、舱、胀”等3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注意在读长句子时,作适当的停顿。
4、能仔细观察图画,联系生活实际,用几句话说说自己了解的人类模仿动物或植物进行的发明创造。
5、知道人类模仿生物的特点进行发明创造是一门科学。
教学重点:独立认识本课8个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仔细看图,用几句话说说自己了解的人类模仿动物或植物精心发明创造。了解潜水艇的发明原理。
教具准备:幻灯片、投影、录音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在上课前老师先给你们讲个故事。(鲁班和橹)
2、听了这个故事,谁能用我们学过的句式说一说?
3、出示:()发明了(),是因为受了()的启发。
4、指名交流。
5、这种模仿生物的某些功能的学问叫仿生学。
6、小朋友,你们在网上、书上找到哪些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来交流一下。
7、学生交流
8、老师也找了一些有关的资料,谁愿意和老师合作一起来介绍?
9、听了这么多的仿生学的知识,我们轻松一下,来猜一个谜语吧。(鱼)
10、板书:鱼
11、出示图片(潜水艇)
12、出示:一(艘)潜水艇
13、学习带有舟字旁的生字:艇、舱、般
14、出示课题,齐读。
15、鱼和潜水艇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出示句子:潜水艇和鱼一样,能在水里上下浮沉,还能在水里行进。
16、小组读,齐读
17、鱼和潜水艇为什么会上下沉浮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2、自学生字
3、检查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
(2)查字典,了解“潜、艇”的意思。
4、交流识字方法。描写生字:舱艇航般
(1)指名分节读课文,做到不田字,不漏字,注意适当的停顿。
(2)评价朗读,再指名读。
(3)读词语
(4)认字形:够启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鱼为什么能上下沉浮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2、理解:鱼鳔
3、指导读句
鱼要浮上来得时候,鳔里慢慢地装满了气。鳔胀大了,鱼摆来摆去,鳔里的气慢慢地放出来。
鱼要沉下去的时候,鳔里的气慢慢地放出来。鳔缩小了,鱼的身体略微变小,鱼摆来摆去,就沉下去了。
5、师生配合读,想想:读了后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鳔沉浮
6、小结:原来鱼是靠鳔的张大和缩小浮上、沉下的。于是,这个道理(引读第2 节)
7、开火车分句读第三节。
8、找找:潜水艇那些地方和鱼有关系.。
9、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四、复习巩固,读写结合
1、一字开花:密、蜜
2、总结:人类可以通过模仿生物发明很多东西。
3、用()发明了(),是因为受了()的启发的句式把你们收集的资料组织好写下来。
五、描写生字
潜水艇幼儿园教案篇4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感知物体沉浮现象是大班幼儿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我们先引导幼儿探究了哪些物体在水中可以沉下去、哪些可以浮上来,之后又利用橡皮泥探究了物体可以通过改变自身大小来改变在水中的沉浮。本次活动的“笔帽潜水艇”即是引导幼儿通过改变物体自身重量来改变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活动的设计思路是:谜语引出主题,通过谈话了解幼儿前期经验,借助形象直观的投影帮助幼儿了解潜水艇的原理,再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笔帽潜水艇制作的方法。然后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和探索潜水艇下沉和上浮的现象,最后是经验分享和交流。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制作潜水艇并感知潜水艇上浮、下沉的现象,初步理解沉浮原理。
2、通过与他人一起协商、制作潜水艇,初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签字笔帽若干、橡皮泥、饮料瓶若干、透明水盆、水、漏斗、抹布等。教学课件(潜水艇原理示意图)。
2、经验准备:幼儿对沉浮现象及潜水艇的原理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并理解笔帽潜水艇下沉、上浮的原因及笔帽里水的变化与浮沉的关系。
难点:制作潜水艇时的第一步骤:怎样让笔帽立着浮在水面上(签字笔帽上有个小孔会漏气,只有堵上后,实验才可能成功)。
活动过程:
1、谜语导人,激发幼儿的兴趣。
(1)让幼儿猜谜语。
教师:“海里能上能下,擅长海底侦察,吞水潜入水下,吐水浮上来了。请小朋友猜猜它是什么?”
有的小朋友马上猜出是潜水艇。
(2)请幼儿简单交流自己了解的关于潜水艇的知识。
教师:谁能给我们讲一讲有关潜水艇的知识呢?
2、利用课件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潜水艇上浮、下沉的原理。
教师与幼儿一起观看事先制作好的“潜水艇原理示意图”课件,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潜水艇上浮、下沉的原理。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刚才看到潜水艇是怎么浮到水面上,又怎么沉到水底的?
幼儿:我看见当它的“肚子里”灌满水,它会沉下去了,水越多,它就越往水底下沉。还有当里面的水减少时,它就会慢慢浮上来,再灌满水就又沉下去了。
3、出示“笔帽潜水艇”,并和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1)出示事先制作好的“笔帽潜水艇”玩具,并演示使“笔帽潜水艇”上浮、下沉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你们看见老师是怎样让这个“笔帽潜水艇”上浮、下沉的呢?
幼儿:我看见你捏那个瓶子了。
教师:那当王老师不捏这个瓶子的时候,笔帽又怎么样呢?
幼儿:我看你捏的时候笔帽就下沉,松开手就浮上来了。
教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幼儿:是不是捏的时候,笔帽里就进水了,就会沉下去?
幼儿:松开手的时候,里面的水就会跑出来?这样,笔帽潜水艇就浮上来了。
(2)与幼儿讨论制作的方法与步骤,使幼儿操作更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并向幼儿简单介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制作笔帽潜水艇要分两个步骤:第一,想办法让笔帽能立着浮在水面附近(为了便于此步骤实验,透明水盆供幼儿使用);第二,将做好了的潜水艇放人饮料瓶里试一试能不能自由浮沉。幼儿组成小组,准备活动。
4、操作活动——制作“笔帽潜水艇”。
心急的浩浩模仿着教师制作好的“笔帽潜水艇”,在笔帽夹下包了一块橡皮泥就放到水盆里,结果笔帽很快就沉下去了。
5、分享与交流。
(1)相互看一看,试一试同伴的作品,自由交流实验感受。
(2)尝试说一说:笔帽潜水艇为什么能沉下去、浮上来。
6、活动延伸。通过查找资料,进一一步了解鱼在水中自由地浮上来、沉下去与潜水艇之间的关系。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为了使幼儿明确探索的方向,在操作之前,教师为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并提示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幼儿操作探索时的目的性很强,能够围绕教师预定的目标进行探索,避免了幼儿盲目地操作。在最后的分享环节,从幼儿的表述能够看出他们已经真正体验并理解了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2、活动中的不足:
在活动中,有的幼儿很快就成功了,但有的幼儿一直找不到失败的原因。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同伴资源,让成功与失败的幼儿交流自己的经验,不仅可以达到同伴合作的目的,让更多幼儿体验到成功,也可以避免教师因照顾不到全体,未能对每个幼儿进行有针对性指导的不足。
主要内容:
1、幼儿前期经验丰富。不仅铺垫了知识方面的经验,而且也可以看出幼儿良好的实验常规。幼儿在活动之前对潜水艇的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教师通过直观形象的课件帮助幼儿更加深人地了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这为幼儿随后的实验必要的知识铺垫。
2、幼儿基本能够按照教师要求把自己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并在实验过程中洒水随时用抹布擦干净,这些都体现了教师在平时工作中注重培养幼儿良好实验常规。
3、在探索活动中,教师能大胆放手让幼儿去自主操作、鼓励幼儿多次尝试,如在操作之前,幼儿都认为笔帽会在水中下沉。但在教师鼓励下,他们尝试把笔帽上的洞堵上后,笔帽浮在了水面上,这个小实验让幼儿明白:科学是要经过尝试和实验,结果才真实,而且要反复验证才算成功,培养了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
综合评析:
本次探究活动基本实现了预设的教育目标,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本班孩子的实际水平。活动顺利进行得益于教师对幼儿相关知识经验的把握和铺垫。在活动中,教师通过让幼儿自由谈论对潜水艇的认识,对他们已有知识进行了初步了解,从而能够做到心巾有数。又通过让幼儿观看课件、向他们演示教师制作的潜水艇,这些都为幼儿的亲白操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教师在活动中思路清晰,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指导明确具体,能够用多种方式积极、及时、有效地应答幼儿的需求,始终以支持、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激发幼儿勤于思考,敢于发言,在整个活动中,良好的师幼、同伴关系有效地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活动中呈现出一些不足,如最后的经验交流环节,教师不仅可以让幼儿讲述实验感受和对潜水艇原理掌握情况,同时还呵以引导幼儿讲述制作笔帽潜水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或制作过程及步骤,这样,可以使幼儿从经验分享中获得更有意义的东西。
潜水艇幼儿园教案篇5
活动意图: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
认知目标:
了解潜水艇下沉,上浮的原因,乐于探究其中的奥秘。
技能目标:
1、通过潜水艇的制作过程,锻炼幼儿的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2、通过活动锻炼幼儿动脑思考的能力
3、通过反复的实验了解潜水艇上沉与下浮的过程以及简单的原理。
采用的科学方法:
提问法、探索发现法、动手实践法、比较法。
准备材料:
(一)幼儿材料:塑料瓶、医用注射器、胶皮管、重量铁杆
(二)教师材料:潜水艇图片
(三)实验步骤
1、将瓶盖拧下
2、用胶皮管连接瓶盖
3、用胶皮管连接注射器
4、将重量铁杆放入瓶中
5、将瓶盖拧紧
6、备水
7、将注射器活塞拔出,使瓶内注满水,两孔冲下
8、推动活塞,观察现象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教师出示潜水艇图片。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潜水艇)
2、谁知道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能浮在海上,还可以潜入海底)
3、让幼儿想像一下鱼在水中沉浮时的样子,他们是利用什么来完成浮与沉的?(教师引导幼儿说出鱼鳔并让幼儿了解鱼鳔的用处:鱼是因为有了鱼鳔就能自由自在的在水里游,是鱼鳔控制着小鱼的沉与浮,当鱼鳔里充满空气时,鱼就能上浮;小鱼想下沉时就将鱼鳔里的空气排出来。看,小鱼就像小潜水艇一样,在水中自由上下,简直就是“活的潜水艇”。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
(1)首先请幼儿探索材料的名称和特征(即材料的名字、材质、形状、颜色等,并请幼儿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里可以见到)
(2)接着请幼儿探索材料的关系和作用:潜水艇模型是做什么用的?医用注射器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在实验中是做什么做的呢?塑胶管是安装在哪里的?铁杆有什么作用?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1)将重量铁杆放入潜水艇模型中
(2)将罐子沉入水中将潜水艇模型中的气体排出
(3)塑胶管一头接上注射器,另一头插入瓶盖上的孔中
(4)注意:注射器一定要处于拉开的状态,为了把空气打进去。
3、总结:在实验中,潜水艇中注满水时,潜入水下,当拉动注射器时,水被排出,重量减小,所以潜水艇上浮。
(三)互动课堂
小朋友们,下面有两个水盆,第一个水盆里放浮在水面上的物品,第二个盆里放沉在水底的物品,将物品序号写在水盆里。
浮:a小盘 c 纸花d铅笔 g乒乓球 沉:b铁钉 e橡皮泥f曲别针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教师提问并进行作品展评
1、总结:在实验中,潜水艇中注满水时,潜入水下,当拉动注射器时,水被排出,重量减小,所以潜水艇上浮。
2、提问:书中科学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评:谁的潜水艇可以自由的上下?
(五)总结延伸
回家后,自己寻找材料,自己重新制作一个潜水艇。
(六)撕页、成品、袋子带回家。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教师巧妙的设计、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