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巴巴 >工作计划

望月节教案6篇

教案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速度和能力水平,以个性化教育为目标,学生的年龄是教案编写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下面是文笔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望月节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望月节教案6篇

望月节教案篇1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望月亮》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望月亮》,并能用多种声势参与表现歌曲。

2、在听歌曲的过程中,能根据律动来摆动身体,表现歌曲本身的含义。

教学重点:学会唱《望月亮》

教学难点:能根据歌曲中的音律来表现自己。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课件

教学过程

十一、情景导入

(出示动画)一个晴朗的晚上,月亮、星星一眨一眨的,多美丽啊!月亮下,许多的小朋友在玩耍,有一位老公公慢慢地走来,说:“小朋友,你们爱看月亮吗?“

师:你们爱看月亮吗?

学生汇报。

十二、学唱歌曲《望月亮》

师:你们有接过妈妈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接一下妈妈,好吗?

师:我们先来听一听,我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播放歌曲:《望月亮》,先熟悉旋律。)

师:你能跟着音乐,和动画中的小朋友小声得唱一唱,看谁最快学会唱。

(连续播放三次歌曲,让学生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跟着学唱,能很快就唱会的。)

师:你们都学会唱了吗?我们一起来唱一次,好吗?

全体齐唱,《望月亮》。

十三、创作练习

1、让学生在小组里先自己来编一下动作,后小组里推选出一个表演得最好,来进行比赛。

2、参赛者出来表演,完后让学生来评价,看看谁表演得最好。

十四、全体齐唱。

十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望月亮

望月节教案篇2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望月》,指读课题。

这样读课题,让我感觉月光太刺眼了,想想咱们平时看到的月亮是怎样的?再来读一读。

对了,这才是月亮的声音,月亮的感觉。

二、欣赏江月图

(一)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看到了什么呢?

1、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与作者一起去欣赏美景吧!

2、看来这样读,课堂显得比较嘈杂,大家也很难真正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如此优美的文字,只有静静地品味才能让人动心动情。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想象出这片迷人的月色,慢慢欣赏(提示:如果读到了让你心动的词语、句子,用笔圈画出来,细细品味)

3、读书有时就得这样静下心来品味,哪句话让你动心动情了?

a、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安详可是个让人心动的词,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一种温柔、从容的神情,用在月亮身上,让我们感觉到什么呢?(有了生命,像母亲般温柔、慈祥)

多好的感觉,这就是作者藏在文字里一处微妙而美好的情思。

b、月光洒落在长江了,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这句话写出了月下的江景具有一种动态的美。

c、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黑色剪影和隐隐约约写出了月光下江景的朦胧美,伸展着和起伏着写出了月光下江景的动态美。黑色和银色写出了色彩美。

声音有的时候更能衬托出宁静。还记得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吗,原本是推,那敲响还是推响?(敲)可是敲却更能突出那晚的安静。

4、你们看,从这段优美的文字里,我们品味出今晚的月光是宁静的、安详的、朦胧的、柔和的,这是多令人动心的感觉啊。通过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示图,是不是跟你想象中一样?更美丽?

能用什么词来形容这美丽的月色?

这段动心、动情的文字,你们觉得最适合咱们班谁来读呢?(学生配乐读)

5、真美,老师也忍不住想要读一读了,欢迎吗?(师配乐范读)

还有谁想表达心中的喜爱之情?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美丽的月光美景吧!(齐读)

三、指导读赛诗部分

沐浴在这明月的清辉下,作者今夜是睡不着觉的,而今夜难眠的不止作者一个,还有谁?

1、他们俩在一起干什么了?(赛诗)

2、四人小组合作,一人当舅舅、一人当小外甥、一人读旁白、一人当导演。导演起什么作用呢?这赛诗和我们平时读诗一样吗?对,语速上要快,语调要高。

小组合作

3、指名小组分角色读第二大段

当学生到第12 自然段时候,打住:是你读了吗?再看看,是你读了吗?为什么?省略号?那应该是谁读呢?(或者:赛完了吗?真的赛完了吗?)

引导到省略号,继续指名课外赛诗。

4、这小外甥可真……(聪明好学)

四、指导读幻想部分

过渡:小外甥不仅聪明好学,而且……(调皮、爱幻想)从那里看出来的?

1、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真是月亮叫醒小外甥的吗?在小外甥眼中,月亮仿佛就是他慈祥的奶奶,和蔼的母亲,会把他从睡梦中叫醒。

2、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小外甥非常的可爱,眼中闪动着智慧的光芒。

3、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

说明小外甥喜欢聊天,爱刨根问底。

小结:作者通过对小外甥的语言和神态动作描写,向我们介绍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小男孩。

4、像眼睛,天的眼睛

多么丰富而有巧妙的想象,在小外甥的眼中,月亮是或的,是天的心灵的窗户。

5、像眼睛

看,老师把这则故事改写成了一首诗,读读看,可以这样改吗?出示:

这是

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

看我们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

闭上了,

又忍不住

偷偷睁开,

每个月

都要圆圆地

睁大一次……

自由读,指名读。从中你联想到了什么?

如果给这首诗取题目,你会取什么?

多么丰富而又巧妙的想象,在小外甥眼里,月亮是活的,月亮是有感情的,它和地球妈妈同呼吸,共命运。

让我们再次朗读这首诗,感受小外甥丰富的想象力。

6、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小外甥困了,想睡觉了,由此他想到月亮也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它躲到云层里睡觉去了,小外甥赋予月亮以生命。

7、多么富有童真的想象,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小外甥呀!夜深了,小外甥回舱了,甲板只留下我一个人。我凝视着月亮小时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示图、音乐

四、作业

1、写山和水的诗歌也很多,课后就请大家搜集此类诗歌,仿照第二段的表达方式,创设情境,写一组关于山或水的对诗场面。

2、背诵课文的第二大段。

板书 望月

安详 像眼睛(爱幻想)

我 小外甥

赛诗 (聪明好学 )

望月节教案篇3

教学目标 :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两段。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的优美语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积累诗句的兴趣。

3、创设研究专题:为什么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不一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

教学难点 :

理解文中写月的诗句。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课文录音、钢琴曲、月下江景图

教学过程 :

一、 背诗激趣,导入 新课。

1、 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亮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凝望皎洁的月亮,沐浴着柔和迷人的月色,有多少人为之陶醉,为之思绪万千呀?唐朝大诗人李白,就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写月亮的脍炙人口的诗句。如:〈〈静夜思〉〉(学生背)又如:〈〈古朗月行〉〉(学生背) 还有:〈〈月下独酌〉〉师背

2、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把你搜集到的朗诵给大家听听。

3、 明月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慷慨的,但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一样的感受。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和他的小外甥一同去望月。(生齐读课题)

二、感知大意,体验感情。

1、 请大家打开课本,听课文录音。

2、 同学们,听了课文录音,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3、 总结:作者围绕望月这个主题,分别写了自己望月,和小外甥比背关于月亮的古诗 ,小外甥对月亮的想象这三大部分的内容,老师想再提炼一下,给这三部分起小标题:

望月 谈月 想月 (板书)

4、在这三个部分中,每一部分作者都有侧重地写了不同人眼中的月亮,请大家读读课文,说说三部分分别写了什么人眼中的月亮。 我(舅舅) 诗人 外甥 (板书)

4、 这三种人眼中的月亮分别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三、选择主题,自主探索。

1、下面,请大家选择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某某眼中的月亮,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学习,某某眼中的月亮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待会儿,准备向大家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好吗?

2、学生自学。(放抒情的钢琴曲 )

四、全班交流收获。

第一板块:舅舅眼中月

1、 你探究了舅舅眼中月这部分,你有什么体会?

(我认为舅舅眼中的月亮很美。)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你能读出月亮的美吗?谁可以将月亮读得更美?

(我认为舅舅眼中的月亮很安详。)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你能读出月亮的安详吗?谁能更好地读出月亮的安详?

相机板书:安详 美丽

2、 老师根据作者的描绘,画了一幅月下江景图,让我们看着画,再听听作者对它的描述吧。

3、 让我们齐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月亮的安详与美丽。同学们,为什么作者眼中的月亮如此安详与美丽呢?(生答。师评:你读课文能看看前面,看看后面,边读边思,真会读书。)

4、 作者将月下江景的生动描述让我们对月光有了很深的体会。其实呀,古今中外,有好多关于月光的名篇,同学们,能把你们搜集到的片段与大家分享吗?

第二板块 诗人眼中月

1、 你能来谈谈对诗人眼中月的理解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写诗人眼中月的部分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313)

2、学生汇报。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天真、幼稚)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向往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思乡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思乡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离家在外的哀愁 )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依依不舍 )

以上让学生自由选择回答。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为例谈谈引导体会的方法:

(1) 你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思念亲人。)

(2)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学生讲讲对诗意的理解。)

(3) 原来,离乡的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就感觉月亮和自己很亲近。他借写月亮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4) 你能通过读来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吗?(生读)让我们一起读,来体会这种感情。

3、一个月亮,在诗人的眼里就成为抒发寄托感情的景物了,(板书寄情)难怪清朝大学者王国维曾说过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4、 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该部分,体会舅甥俩陶醉于月光和古诗之中的情景。(三人: 叙述 我 外甥)

5、 正因为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写月的优美诗句。丰厚的积累对于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丰富我们的生活是非常舅有用的。同学们,老师想在下节课举行一个古诗背诵比赛,请你们课后搜集有关山或水的古诗,并理解着记忆它,好吗?这个就作为今天的家庭作业 。

6、 另外,由于时间的关系,关于对外甥眼中月的探究,我们也放到下节课重点讨论。

五、布置作业 ;

1、 你喜欢哪些描写月光的句子?先体会体会,再把它抄写下来。

2、 背诵课文第1至13自然段。

六、板书:

21 望 月

望月 我(舅舅) 安详 美丽

谈月 诗人 寄托感情

想月 外甥 ?

望月节教案篇4

一、复习:

课文中的小外甥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子?

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

让我们继续学习。(板书:爱幻想)

二、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板书: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样想象月亮的?画出有关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开一次……”

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一下。

自由读句子,指名读。

3、讨论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继续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他瞪大眼睛等我们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这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绘声给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地童话故事。

圈出你认为应重读的词,读,品味。

学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读这一段。

四、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

(板书:独坐甲板,展开幻想)

3、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闭眼。

五、听录音,展开幻想。

闭眼,现在,你变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

引导说说幻想中的东西。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赛诗会(课外)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⒈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月景的美丽以及人们借月亮来寄托思念、抒发情怀的思想感情。

⒉培养学生想象力、自主创造能力和语文综合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⒈收集并背诵描写月亮的古诗,学唱有关月亮的歌曲。

⒉排练小合唱《月光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⒈清幽的夜空,明月深情地凝视着大地,静静地倾洒着它皎洁的光辉。从古至今,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神圣的象征,它以其旷远和神秘寄寓着人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像这样的图片老师还收集了一些,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

⒉多媒体出示月景图。

[通过观看几幅美丽的月景图,把学生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月夜,这样的情感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渴望。]

⒊从同学们情不自禁的赞叹声中,老师体会到同学们被美丽的月景迷住了,谁来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⒋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月亮所倾倒,被月景陶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诗篇,老师有一首最喜欢的写月的词,同学们想不想听听呢?

⒌谁来把你最喜欢的写月诗读给大家听听呢?

⒍看来同学们积累了很多写月的古诗,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二、游戏辅助,加深理解。

⒈第一个活动:看题目,背古诗。

⑴六个词语各代表一首古诗,请选手选择。

⑵依次看题目背古诗,背不出可以朗读。

[通过看诗题背古诗,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积累情况。]

⑶小结:刚才各组同学都表现不错,特别是朗读时很投入,很有感情。

⒉不过,刚才的游戏只是个热身赛,接下来的游戏难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⒊第二个游戏:给图画配古诗。

⑴每个词语后面是一幅画,老师已经给图画配上了一首诗,也请同学们根据画面内容来配一首古诗,看看我们配的古诗是否相同。

⑵依次看图画配古诗,并朗读古诗。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图画内容的理解来绘图画,配上适当的古诗,实际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理解情况。]

⑶小结:能给图画配上合适的古诗,看来同学们不光会背古诗,而且对古诗还有一定的理解。

⒋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所朗读的这些诗除了都写月亮之外,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板书:幽远的思念)

[通过恬当的小结,揭示了传统的月亮文学,也达成了教学目标。]

⒌第三个游戏:唱月亮的歌曲。

月亮在诗人眼中是个宠儿,在其他的艺术家心中也是最为钟爱的,例如歌曲当中就经常出现月亮。

⑴谁来唱几句有关于月亮的歌曲?

⑵我们学校合唱队曾经唱过一首歌叫《月光光》,非常好听,我们班有好几个合唱队员,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的表演。

⑶请同学们说说听完后的感觉。

⑷我怎么听着听着想睡觉呀?请合唱队员解释一下。

⑸小结:怪不得听着听着,我好像回到了儿时,躺在摇篮里沉沉睡觉,原来月亮确能引发人无尽的遐想。(板书)

三、分组合作,借月抒怀。

⒈除了诗、歌曲还有很多种艺术形式可以借月亮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样吧,我给大家创造一个机会,学做一回艺术家。

⒉多媒体出示:“现在你是一个艺术家,请你用编歌、写诗、书法、画画、朗诵、写话等形式通过月亮来表达你的情感。”

⒊学生汇报,说清楚作品是什么?为什么创作这幅作品?

[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亲身实践,在写诗、画画、编歌等实践中,学生把感知、理解、内化的知识转化为了运用的能力。]

⒋总结全文。

聆听着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静的诗,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画,是一段绵长的情,让我们在《小白船》优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领略一下美丽的月景带给我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

(二)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点()凝望()惊奇()封闭()

聚集()幻想()清幽()闪耀()

4、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学生练习。

2、读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板书:月下江景美丽如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三、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

(一)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爱幻想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解释。

(2)教师点拨理解。

6、指导读诗,背诵。(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

7、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学生自由背诗后指名回答,师出示搜集的'有关诗句进行补充,学生选择其中的感兴趣的1、2句读读、背背)

8、教师口述,引入情境:

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9、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0、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11、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

他的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

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4、继续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⑴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⑵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⑶……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⑷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⑸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读。

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5、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三、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月亮的诗句。

2、背诵课文。

3、收集有关山水的诗文,举行赛诗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

2、指导背诵课文。

3、举行山水诗歌朗诵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他的爱幻想的特点深深地影响了我,此时我站在甲板上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段。

二、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着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先请你闭上眼睛。

四、播放录音,展开想象

1、播放课文完整的录音,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文章的整体意韵美。

2、启发学生幻想。

现在,你就是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一个人。你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阳,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风雨……请你展开幻想的翅膀,在广大的天空中尽情地飞呀,飞……

(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3、引导学生把幻想的东西说出来。(出示“讨论区”)

三、指导背诵课文。

1、根据课文的思路理清叙述顺序。

2、逐段进行指导背诵,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举行山水赛诗会。

1、四人小组内先背诵,推荐一位在班级里比赛。

2、每组一位代表上台朗诵。

(推荐学生代表四位作为评委。)

3、总结赛诗情况,宣布优秀选手。

五、作业(见“测试区”)

课后小记:

本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月亮如诗,就要学生在《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声中展开无尽的遐想,进行拓展。同时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忆以往学过的有关月亮的古诗,以及进行有关山水的诗句进行朗读、背诵,增加学生古诗方面的积累。

望月节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望月》一课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散文,文章以“望月”为聚焦点,角度独特、构思新颖,清新优美——语言美、形象美、意蕴美。课文以生动的笔调写了“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跃然纸上。课文既有丰富鲜活的语言表达,又有优美如画的意境呈现,还有人物形象的诗性流淌,静谧的月色,颇有几分童话的色彩。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能达到会识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如“剪影”、“瞳仁”、“不假思索”,会用“不假思索”造句。

3.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诗句,了解其出处。

4.理解课文内容,从重点词中感受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

5.通过朗读,激发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感受世界。

学习重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象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从重点词中感受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

3.感受望月的乐趣。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从重点词中感受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

2.感受望月的乐趣。

学习过程:

同学们,课前我们都认真预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来交流一下,看大家预习的怎么样,选出本节课的优胜小组,会是哪个小组呢?(生会争先恐后说是自己组)首先回顾一下学习目标

一、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

二、导入课题。

三、预习展示。

1、抽查几个组的6号同学读学案中的词语,对子做好帮扶准备,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听。遇到共性问题老师要带领学生强化记忆。

2、剩余组的6号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对子做好帮扶准备,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听。是及时评价学生读书的情况(从态度习惯各方面,评价要有针对性)

3、交流搜集到的资料,特别是搜集到的'古诗句。

四、初读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完成以下问题:

1、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然后在小组内交流,1分钟后展示。

2、思考分段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2分钟后展示。

老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合作情况。

五、细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词句及生活体验来谈感受。

1、学习第一段

(1)重点感受“我”在江轮甲板上见到的月夜美景。

(2)感情朗读,感受第二自然段的环境描写带来的美,体会月夜的清幽。

(3)完成以下题目后交流感受。

读了第2自然段,我 了,用心体会后,在我的脑海中出现了这样的画面:

(3)展示读、评价读、比读。

(4)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进一步加深印象。

2、学习第二段:

本段可以按照写作顺序分为两层。

(1)学生试着分层,先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2)课文中引用了许多描写月亮的诗句,把它们找出来,用心读一读,并结合学案,大概了解它们的意思。(自己体会后,可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班内交流)

(3)我知道省略号省略了 ,我还能接着往下背,谁想跟我比试比试!(在小组内接背)

(4)小外甥真是个 的孩子!

(5)根据上面问题的答案,找出文中有关语句。(根据各小组的答案,应该能全面找出有关语句)

如:“小外甥向我挑战了”写出小外甥的勇敢;

“多如繁星”、“一眨眼就是一句”、“……”看出了他的聪明好学;

“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写出小外甥的可爱之处;

会提出月亮像什么的问题,并能把月亮说成天的眼睛,而且绘声绘色的讲出“现成“的故事,则能看出他的爱幻想,想象力丰富;

…… ……

(6)“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的比喻为什么使“我”感到惊讶?先小组内对子讨论,然后共同交流。

(7)我想发挥想象:(组内各成员都能发言)

我觉得月亮还像

因为

(8)感情朗读

3、学习第三段

(1)齐读本段,你感觉这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升华全文)

(2)再次读文,思考:此处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作者又想到了什么呢?小组内对子之间先交流,再集体交流。几分钟后展示。

(3)感情朗读。

六、回顾全文 升华情感。

小外甥的比喻令作者惊讶,那么,你认为月亮像什么?为什么?

先小组内对子之间交流,再由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七、拓展延伸。

请大家闭上眼睛,现在,你就是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了你,你会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幻想中的东西)

望月节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不假思索”、“绘声绘色”等词语;了解文中省略号和单句成段、省略提示语和衬托的写法;积累运用关于月的古诗词。

2.理解“凝望”、“出神”,体会小外甥望月的情景并想象朗读;在读文中,抓住

细节、标点、特殊写法感受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并有感情朗读。

3.想象写月亮的比喻和童话,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写作的美好;在望月情境中,产生美好的想象和写作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不假思索”、“绘声绘色”、“凝望”、“出神”等词语;体会小外甥望月的情景并想象朗读;在读文中,抓住细节、标点、特殊写法感受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并有感情朗读;积累运用关于月的古诗词。

难点:想象写月亮的比喻和童话,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写作的美好;在望月情境中,产生美好的想象和写作的愿望。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交流你心中想到的美好文章。(板书:美好)

环节一、复习导入

【回望“美好”——月】

1.上节课,我们跟随作家赵丽宏一起去望月。还记得那美好的月景吗?(课前板书:望月)

夜深人静,置身江中,看,月亮出来了(出示:图、提示)(音乐) (引导全班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这迷人的`月景还吸引了谁也来到了甲板上?(出示:图)

3.这节课让我们跟着小外甥继续去——齐读课题。(出示:课题)

环节二、精读感悟人物

【初见“美好”——人】

1.小外甥是怎么望月的?浏览全文,找找答案。(出示:语句)

?交流:这句话你读懂了吗?他是怎么望月的?

“凝望”仔细地看

“出神”想象(板书:想)

?我们发现了小外甥望月时动作、神态的细节(板书:细节) 想象着他“仰起头凝望”的动作、“出神”的神态读这句话,他就能出现在眼前。

范读,你看到他了吗?

谁也能想象着他的动作神情读,

如果能带上动作神情去读,就更生动了。

2.他都想了什么呢?

3.这个孩子不得了,凝望着月亮,出神地想到诗句,脑海中还产生疑问,

【熟识“美好”——人】

1.其实他可比你们想象的厉害多了,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走近这个孩子。(出示:读书要求)

(1)第5段(出示)

交流:“我一句你一句”(积累多、充满自信)语??

“眼睛一眨就是一句”(聪明、知识丰富、反应快)动作

你已经会关注人物语言、动作的细节了。

“挑战”——敢和大作家对诗(积累多、充满自信)提示语 你还从提示语读出了感受,真了不起。(板书:提示语)

(2)6—11段(出示)

交流:他能对出很多诗(聪明、知识丰富)

省略号单独成段(还对了很多诗)

从这个标点读出的内容比上面的句子更丰富。(板书:标点) 他们是怎么对这些诗的?(一人一句)你怎么看出来的? 无提示语(出示提示语标红的语段)这里没有提示语提醒你呀?

前边我们知道了提示语有很大的作用,这里为什么又不加了?(连贯、更表现出小外甥的聪明机灵)

一句一段不用提示语了,用什么提示你的?

(省略号里的诗句应该也是一人一句,看来他们难分胜负) 不用提示语,而是单句成段,这种构段方式多独特,它也是在告诉我们小外甥是聪明自信地对诗。(板书:段式)

汉语多神奇,一种段式、一个标点、一处提示语都告诉了我们小

2.出示文段指导朗读

他们可不光能帮我们认识小外甥,还能帮助我们通过朗读展现出那个聪明好学、充满自信的小外甥。

指名一生指导读 自信语气和动作

你看到小外甥的动作了吗?听到他的声音了吗?

再找一生(师生3人合作读)(评价鼓励)

你好像真的回到五六岁了

想想五六岁的时候怎么说话

再自信一点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只读语句指名两生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3.情景积累运用对诗

(1)省略号变大让我们也加入,和他们一起对指名对诗 总结:你们能对出这么多呢,真是和小外甥一样聪明!

(2)小外甥心中有诗,而诗中有月,月中还有情呢!古人喜爱月亮,认为月是美好事物的化身,他们共赏一轮月,却各自抒发着不同的情思。

当李白回想少时,便写下......

当苏轼心系故土,便吟出......

当张继泊船江枫,便诵出......(音乐起)

(情境图)(随机出示诗句)

当望见水面升起的明月,小外甥可能会想到......

当看见水烟笼罩江面为月披上轻纱,我会沉醉地吟诵......

当看到宁静的湖水中美丽的月影,小外甥会情不自禁地吟诵...... 当想起离别多日的故乡,我触景生情地低吟......

4.总结引读:

此时此刻,月亮的清辉洒落在我们肩头,美妙的诗句萦绕在我们身边,你有何感受?

多情的诗句,滋润着我们;

美丽的月色,亲吻着我们;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农民丰收节策划活动方案6篇

阅读节活动方案优秀6篇

营销策划节活动方案6篇

愿望节作文100字6篇

618家电节活动方案6篇

运动节心得体会参考6篇

六一快乐节活动方案6篇

幼儿园泡泡节活动方案6篇

书香节读书活动总结范文6篇

中国医师节演讲稿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918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