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演讲稿也是能提升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优质的演讲稿是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自信心的,文笔巴巴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学生心理教育演讲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学生心理教育演讲稿篇1
各位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心理健康是美丽人生的需要首先要与大家探讨的是,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有两个和谐:第一个是自身和谐,生理健康加心理健康。第二个是自身与外界的和谐: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以,完美的健康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大量事实证明,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良好学习成绩的取得,而且还能使青少年正确地面临困难和挫折,对各种社会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心理研究也证实,当一个人情绪好的时候,往往会精神振奋、干劲加倍,思维敏捷,效率提高;反之,则会无精打采,思路堵塞,效率下降。
那么,我们青少年朋友如何拥有一颗健康的心态,做到身心健康呢?
第一,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志存高远。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自知之明,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他们能通过自己与先进人物及周围人物的对比来认识自己、解剖自己;他们不但能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兴趣、爱好,还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与性格,并据此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而他们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他们既不好高骛远,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也不妄自菲薄、自轻自贱、忧郁颓废,现实生活中他们既自尊自爱,又尊重他人。网
络生活中他们能控制有度,诚信为人。他们目标远大,志向高远,不会因为遇到一件小事,就悲观失望或高兴得发狂,他们能让自己的情绪按照正常的轨道前进、发展。
第二,要正视现实,勇于解决问题。
心理健康的人能和客观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对周围的事物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能正视困难与挫折,勇于面对现实,找出问题的病结和解决的方法,而不企图逃避,推卸责任;他们凭理智办事,能听从一切合理的建议与意见。他们善于排除心理障碍,能够控制、稳定自己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性格开朗,目光远大,心境愉快,才能胜不骄,败不馁。
第三,要乐于交往,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总是喜欢与人交往,与寻找知音,建立友情,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交往中,他以尊敬的、信任的、谦让的、诚恳的态度待人,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而不是自私自利、猜疑、孤傲。他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与他人齐心协力,合作共事。‘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青少年的心灵,我们中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做出贡献。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中学生心理教育演讲稿篇2
一直以来,人们健康的观念局限在"生理疾病"方面.其实,健康的人既应是"生理健康"的人,又应是心理健康的人.
积极的情绪,顽强的意志,清晰的认知,健康的人格共同构成我们迎接未来社会必须具备的优良心理素质.人们常常把心理疾病同思想问题混为一谈,许多心理疾病被当成是思想认识问题去解决,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
那么什么是心理呢 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是人,便有心理,便会产生心理疾病,而中国人却往往不愿承认自己有"心理疾病",因为观念中,我们常把"心理疾病"同"人品"等同起来,发现有人产生了"心理疾病",便会骂人家是"神经病".错之,错之;缪之千里.而在美国,一个成功者身边总有两个人,一个是律师,一个是心理学家.可见美国人是很重视心理问题的.
我国现在也非常重视心理问题了.特别是非常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20xx年国家教育部就下达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系列文件.我们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早在20xx年就建成开放了……本期学校把心理咨询室又迁到了办公楼一楼靠南,两头的第一间房子,这说明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度重视的.
心理疾病既然称之为疾病,便具有生理疾病的一般特点,即普遍性,传染性,可治愈性和复发性.
1,普遍性:《中国青年报》曾搞了一份关于心理健康的调查:承认最近自己心理状况不佳的比例相当高,如焦虑,头痛,失眠,对人敌视,猜疑,嫉妒,自卑,烦躁,悲观等.我们所面对的现代社会是高速度,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它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在社会压力日益增大,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的心理疾病也必然会愈益严重.
2,传染性:我曾在"特长班"跟学习优秀的同学开会时问到:现在学习较忙,较累,作业量也大,考试又多,你们烦吗 他们说不烦呀,我们都在"比着干"呢!而在普通班中则不然,叫苦的,说难的,比较多,一个一个的都"烦"着呵!对比之下说明情绪,心理是有传染性的,良好的心理会极大的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反之不良的心理会极大的降低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特别引人注目的,而一生和孩子们在一起的老师,由于长期受孩子们活泼向上的心理影响,许多人虽已到中年,老年,但仍童心未泯,充满朝气.
3,可治愈性:心理疾病按程度可分三个层次:最轻的是心理障碍,心理脆弱;严重的便发展为精神神经症,如强迫症,恐怖症,忧郁症,神经衰弱等;再严重就是精神失常.
既然心理疾病也是一种病,当然就是可以治愈的.心理健康是一种能力,当然同其他能力一样是可以在理论的指导下培养的.这种病的高发病率年龄段有一特点,即棱形分布,孩子(幼童阶段),由于没有什么大的挫折,压力,可以说没有多少心理疾病.青少年学生中,据资料有40%-50%的人有心理问题.
记得有一部外国电视剧《英俊少年》中有一首歌是这样的:"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小小少年,很少烦恼,但愿永远这样好.随着年龄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这是由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年龄小,社会阅历浅,常不能很好地进行心理调整,以至于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这阶段,同学们的周记中,言谈里反映学习压力过大,与父母的矛盾,同学相处的烦恼等的话题是特别多的.
到了大学,虽有了文化知识,但仍然缺少社会阅历,心理问题变的更加严峻,有一句说得好:"精神世界越丰富,在现实生活中就越悲痛;精神世界越高尚,在现实生活中反而变得愈加不幸!"
到了老龄,由于阅历丰富,见多识广,一般的人生挫折是很难击倒他们的,他们可以很好的进行心理调整.
所以人们常说:儿童美在天真,青年美在朝气,老年美在洒脱.
尽管多数有心理疾病的人可以随年龄的增长和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不治自愈,但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仍是势在必行的.
4,复发性:潮起潮落,冬去春来,花开花谢,日月穿行,生生万物都在循环往复的变化中.人的情绪也不例外,波澜起伏,时好时坏.只要人与外界接触,便总会有种种不顺,心理上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某一个心理疾病治愈了,一但有了适合的条件,便又会复发.
那么当代中学生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呢
①,闭锁和不信任心理.
由于现在一些中小学生家长总认为他们的孩子比较幼稚,较少肯定他们的见解,还有些不大和谐的家庭,使孩子得不到家庭必要的温暖和关怀,也有的是家庭对于子女漠不关心,从小对孩子缺少耐心和爱抚,生活上飘忽不定,使孩子对家庭失去依恋,产生不信任感;加之学生负担较重,缺少交流机会,使同学间相互了解不够多,不够深,而实行自我封闭,甚至以有色眼镜看待人和社会以及周围事物.
②,压抑和畏惧心理
由于有些家长教育要求严而不当,动辄批评,打骂,惩罚;有些因学校教育方法的问题,(教师不讲究方式方法,个别的甚至讽刺,挖苦,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这样使部分较差的学生产生了自卑感,产生了心理压抑和心理畏惧.他们性情抑郁,喜欢独处,上课干坐,下课一声不吭,甚至连上学也是因害怕教师和家长不得已而为之.
③,情绪时涨时落
中学生较重感情,充满热情和激情,容易感情冲动,而感情又极易波动,激动时兴高采烈,气馁时垂头丧气.这种"急风怒涛"式的两极状态,是一种失调的缺乏自控力的情绪表现.
④,放纵心理
由于家长有较高的地位,较多的钱财,较大的社交能力,认为学历,职业都无所谓,对孩子的今后总有办法安排,这就容易使他们滋长"放纵心理".
⑤,依赖心理和意志脆弱
由于社会生活的日益提高,独生子女的增多,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关怀备至,成了孩子各方面的保姆,缺乏自立能力以及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
⑥,自我中心倾向
由于独生子女增多,出现了一部分只知"受爱"而不知"授爱"的学生,他们只求别人关心自己,而当别人有困难时,却表现出冷漠.一切事情为自己考虑,以"我"为中心,心地自私.
这些心理问题是我们健康成长道路上的严重阻碍.我们怎样搬掉这些"绊脚石"呢 请去心理咨询吧,那里可以为们解忧排难,王 恬老师与你共同创造快乐.同学们也可以上我邮箱发信给我或写信给我,我会替你保密并及时给你回信.同时希望同学们都把"心理咨询室"也就是"快乐创造室"当我们的快乐之家,多提建议.例:讲座,小报…
同学们,"大浪淘沙"是社会演进和人生长河永恒不变的规律,"不相信眼泪"已成为许多人追求的励志口号.同学们要努力培养积极的情绪,顽强的意志,清晰的认知,健康的人格,这些都是一个人迎接未来社会必备的优良心理素质.具备了这些积极健康的心态,才能更好的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最后,祝愿同学们能保持健康的心理,走向成功的人生.
中学生心理教育演讲稿篇3
各位同学:
下午好!
作为初二的学生,我们每个同学都进入了人生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你们最大的特点,就生理来说,生殖系统逐渐发育成熟,性意识开始萌发;就心理来说,则具有明显的叛逆心理。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同学们感觉最困惑和最烦恼的时期。因此,针对同学们最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和不当行为的这一特殊时期,本着对你们每个学生一生负责的这样一个高度,我们学校给予高度重视。所以,学校特别委托我们政教处,利用今天下午的这段时间,专门组织同学们来学习青春期的有关常识。
二、我校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们学校当前存在的问题很多,比如我们的学生爱打架,爱赌博、爱上网、爱抽烟、早恋等,归根结底,这些其实也是由于心理不健康、没有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而引起的。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先讲以下两个方面:
1、打架。我们学校打架的例子很多,大家可以到教学楼前面黑板公告栏观看。我们学校每周都会在那里公布。如我校一位同学带本校的两位同学出去外面送给社会人员打,这是何等的恶劣!
打架的原因有:(1)有的学生想在新集体里显示自己,使别人注意他、敬佩他甚至服从他,出风头,炫耀武力,以狂傲为荣。(2)刺激性语言有:喊对方这小子、你甭神、你找揍啊甚至一些骂街语言等。常见刺激性动作有:指对方鼻子,拍对方脑袋,抓对方手腕等。往往因一句话、一个动作刺激,引发打架斗殴。(3)朋友义气。其主要原因就是江湖义气,小团体主义作祟。要讲友谊,反对江湖义气。(4)为异性打架。中学生气盛,不肯轻易吃亏,特别是在女朋友面前,更不愿意丢脸,他们往往会因为对方对女朋友说了一句不礼貌的话,做出了一个不雅的举动而丧失理智,大打出手,甚至聚众斗殴,以显示自己的本事,以至违法犯罪。
为什么有的学生明明知道打架斗殴是要倒霉的却偏偏又去打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存在着侥幸心理:或许老师不会发觉,或许不会受处理,于是头脑膨胀,忘乎所以。为什么因打架受到严厉处分的多数学生不再重犯?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过切肤之痛,克服了侥幸心理,较多地考虑了行为后果。(1)因此大家要克服侥幸心理,要使人不知,除非己不为。(2)强调冷静。大家遇到矛盾时要保持头脑冷静,不能凭一时冲动。一旦发生争吵,并有激发趋势,不要急于辨明是非,先脱离接触,待心平气和以后再解决问题。(3)强调忍让。大家在发生争吵时要相互忍让,不要因小事争高低、论输赢,更不要针锋相对,以牙还牙;若是一方轻微的动起手脚,做到打不还手,尽快脱离接触,避免事态扩大。(4)强调友谊。大家要明白,在一起同窗共读是一种缘分,同学之间的友谊
是非常纯真深厚的,现在你可能体会不深,但毕业后你会越来感受越深,你会因上学时不团结同学而惭愧后悔。
2、讲脏话。
3、抽烟、嚼槟榔。
4、随意向他人借钱。
5、上网聊天等。
6、赌博。
(1)赌博易使中学生产生贪欲,久而久之会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
(2)大量浪费学习和休息的时间,以至于严重影响学习,成绩落后,甚至造成留级、退学;
(3)毒害中学生的心灵,赌博活动易使中学生产生好逸恶劳、尔虞我诈、投机侥幸等不良的心理品质;
(4)赌博习惯较难改,长大后可能成为赌棍或职业赌徒;而且,经常赌博还会沾上吸烟、饮酒、偷窃、说谎、打架等坏行为。因此,赌博对中学生是有百害无一利的。
今天我要讲的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1、我们怎么处理日渐麻烦的人际关系;2、青春期我们的性心理特点及其应对方法。
首先,我们讲第一个问题:怎样处理日渐麻烦的人际交往问题。所谓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我们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对象主要是三类:朋友和同学、老师以及父母。
我们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主要有这样几点:
1、友谊占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朋友之间的情谊为友谊,它是建 立在理想、兴趣、爱好等一致和互相依恋基础上的一种感情关系。研究表面,儿童时期情感上最依恋的是父母,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依恋便逐步有父母转向了朋友,并日益得以确定和加强。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结交朋友最多是在中学时期。
2、小团体现象突出。由于空间上容易接近、年龄相当、品行相同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中学生都加入到非正式的小团体中。这些小团体一般由3-9人组成,其成员相互间有高度的忠诚感,在行为方面也有很大的约束力。
3、师生关系有所削弱。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视老师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对于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也有了更明确的看法。
4、易与父母产生隔阂。不少中学生都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有话宁可与朋友讲,也不愿对父母说。无论在价值观念、交友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着装打扮等方面,都容易与父母产生摩擦,不断加剧与父母间的心理隔阂。
总之,由于自我意识、独立意识、自尊心都明显增强,中学生渴望人际交
往的同时,也容易出现闭锁、防御、自卑、娇骄二气等交往心理障碍,应该注意加以克服。
那么我们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到底该怎么与人交往呢?哪些人更受欢迎呢?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在一个群体中的人交往的形式可以分出这么几个类型:⑴小团体,指二三个或四五个交往甚密、义气相投的同学,且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指的就是不欢迎其他同学的参与,不大与其他同学接近。⑵人缘型,就是在班级中最受欢迎的人。⑶嫌弃型,就是班级中最不受欢迎的人。⑷首领,是指在一些活动中自然涌现出的能担负领导这些活动的同学。⑸孤独者,就是很少与他人来往,他人也很少与其交往的人。⑹互拒者,指相互怀有敌意或歧视的同学。
人缘型是班上的明星,令人羡慕。他们在班上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受到大家的重视和赞美,因而具有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应该说,内心里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是得人缘,但是不少同学对此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如有的人以为人缘就是会拉关系,有的视为哥儿们义气,还有的觉得是讨好卖乖,等等。其实,研究表明,人缘型的学生之所以受同学欢迎,是由于他们有受人喜欢的个性品质:
1.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对人一视同仁,富有同情心;
2.热心班级体的活动,对工作非常认真和负责任;
3.待人真诚,乐于助人;
4.重视自己的独立性,且具有谦逊的品质;
5.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6.有审美的眼光和幽默感;
7.有动人的仪表。
可见,人缘不是刻意追求得来的,而是对一个人优良的个性品质的回报。 希望自己有好人缘的同学,不妨多从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上面下功夫。 这是同学之间人际交往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下面是与老师该如何交往,毕竟学校是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总是有老师的参与,与老师相处如何,对学习好坏、校园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
多数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哪个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喜欢上哪门课,哪门成绩就好;如果与哪个老师关系不和谐也会殃及那门课,这大概也是爱屋及乌的反映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就免不了和老师交往。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怎样和老师交往呢?
1.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把几乎是所有的知识无私的、毫无保
留的教给学生,而不图索取。如果他们希望得到什么回报的话,那就是希望看到学生们都能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在知识的高峰上越攀越远、长大后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人,除此之外,别无他求。学生要尊敬老师,见到老师礼貌地打声招呼。有句话说:师生如父子。上课认真听讲不破坏纪律,把老师留给的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有些同学作业写得马虎、潦草,单是让老师辨认字迹都要费很多功夫,给老师增加了很多额外的工作量。经常这样,老师怎么会高兴、怎么会喜欢你呢?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如果你和别人说话,他爱理不理,你会喜欢这个人吗?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是师生和谐相处的基本前提。
2.勤学好问,虚心求教。做学生时,经常说这个老师不怎么样那个老师水平太低……等长大了以后才知道这种看法和想法是多么的天真。就像作弊者从来都以为老师发现不了。其实,只要往讲台上一站,谁在下面干什么都一目了然。老师从他的年龄、学问、阅历上来说,在某门课上的水平肯定是高于学生的。所以,要向老师虚心求教。勤学好问不仅直接使学习受益,还会增多、加深和老师的交流,无形中就缩短了与老师的距离。每个老师都喜欢肯动脑筋和多问问题的学生。其实,向老师请教问题往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步。除班主任外,任课老师并没有多少时间和学生直接交往,常向老师请教学习上的问题会加深师生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3.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委婉地向老师提意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会对没有缺点的人敬而远之。美国伟大的总统林肯也说过:没有缺点的人,优点也不会很多。其实。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零缺点的人存在。老师不是完美的,如果他有的观点不正确,或误解了某个同学,甚至有的老师架子比较大,或是太严厉,这都是有可能的。发现老师的不足要持理解态度,向老师提意见语气要婉转,时机要适当。如果老师冤枉了你,当面和老师顶撞起来,好吗?当然不好,这样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恶化师生关系,暂时忍一忍,等大家都心平气和时再说。不管怎么说,老师是长者,作为学生,都应臵老师于长者的地位,照顾老师的自尊心和面子。
4.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有的同学名知道自己错了,受到批评,即使心里已经知道自己不对,嘴上却死不认错,与老师闹得很僵。有的人则相反,受过一次批评后,就特别怕那个老师,担心他对自己有成见。这都是没有必要的。错了就错了,主动向老师承认,及时改正,老师一样会喜欢。老师不会因为哪个学生一次没完成作业,一次违反了纪律,就对学生下定论,说他是坏学生,就对他有成见。相信老师是会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
与老师关系融洽既可以促进学习的提高,又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会
使你一生受益无穷。相信你们都能做到这一点。
除了与老师的关系,这个年龄的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是个很大的问题。在许多孩子和家长之间,存在代沟。什么是代沟呢?指的是年轻的子女和父母在思想观念及价值观念上存在的距离,并由此导致两代人之间的相互不理解,产生隔阂。
中学生与父母产生代沟的具体原因,从子女的角度说,有以下几个方面:⑴产生强烈的独立意识,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反对父母的关系和照顾。身体的迅速成长使中学生获得了力量和勇气,但并不能正确地评估自己的力量。父母认为你是孩子,还处于被保护阶段——他们根本没来得及接受你已经长大的事实;而你每天接受很多新鲜事物与信息,并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与父母已有的观念必然会碰撞出不和谐的音调来。⑵进入青春期,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喜欢关上门,自己写日记,听流行歌曲,甚至干脆呆坐闲想,不再愿意主动和父母交流沟通,心理上产生闭锁性,既渴望被关注,又拒绝和父母说心理话。这些变化也会让父母不安。他们密切关注孩子的动向,生怕孩子发生早恋,常常悄悄溜进孩子的房间探究一下。⑶独生子女的不良习性到了青春期,变的尤为突出,如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本来就是在长辈的呵护中长大,不愿受束缚。随着独立意识的萌发及增长,甚至连父母的正确批评都听不进去,代沟就产生了。
代沟的存在是客观的,但不是无可奈何的,其扩大会加深两代人的冲突,给家庭生活,甚至学校生活带来一些不和谐。作为年轻的一代,只要用心,只要努力,是可以把两代人的距离缩小到最小的程度,既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有可以创造温馨的家庭气氛。试一试下面的建议:
1、对父母的态度要亲和,不采取偏激的行为方式。进入青年期的中学生对父母的崇拜、依赖、依恋、顺从减弱,这种心理特点称为离巢现象。孩子的骤然长大使父母一下子失落很多,心里也空落落的。所以我们要理解这种心情,对父母态度要亲和,即使自己不能接受的观点也不要顶撞、闹气,可以装作虚心聆听的样子,即使不能采用,听一下有没什么不好,至少可以给父母一点安慰。其实,他们何尝不知道孩子长大了,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忍不住要说而已。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有礼貌,态度亲和,他们就知足了。两代人的成长背景,决定了代沟永远不可能缩小到零,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把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要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能力,让父母放心。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手帕、袜子都不能洗,上学从来都要父母接送的,突然放学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或经常玩到很晚才回来,怎么不让父母忧心忡忡?这不是父母不放心,是你的表现没法让他们放心。试着去关心父母,帮他们做做家务,谈谈家庭经济,你的理想,让爸妈觉得我们的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不会过多地干涉你的行动了。
3、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但不要忽略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不管怎么说,长辈也是从我们这个年龄走过来的,他们也经历了疾风骤雨时期,以他们几十年的生活经历,看问题要成熟得多。我们在慢慢长大,应该学着独立,但独立和成熟都有个过程,不是突然的。坐下来,跟爸爸、妈妈谈谈你的烦恼、你的理想。相信父母也会很诚恳地与你交谈,从中你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不要认为和父母谈心是没长大,善于和父母沟通正是你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独立的表现。在交流沟通中,说不定父母也会受到你的影响,接受一些年轻人认可的新生事物,那样,岂不是无形中缩小了代沟?
下面我们谈谈该怎么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青春期,我们的生理处于发展的高峰,心理发展也是如此,特别是性心理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下面三个阶段:
1.对异性的疏远和排斥。只是一段短暂的、引发日后对异性兴趣与爱恋的前奏曲。一般出现在小学的高年级和中学低年级。表现是:不愿与异性同桌,分出明显的楚河汉界,在活动中避免和异性接触,对比较接近的男女同学冷嘲热讽等。其实,表面上,男女界限分明的真正原因是对异性交往的不安和羞涩。
2.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短暂的疏远和排斥之后,是浓浓的关注与接近。大约在初中二三年级逐渐明显,表现是:刻意修饰和装扮自己,并以各种理由接近异性。这段时期对异性的关注有明显的好奇性、试验性、模仿性和盲目性。
3.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随着对异性的关注增多和接近的频繁,高年级学生已经能感受到异性吸引的情感撞击,出现羞涩不安、疑惑戒备,同时欢乐喜悦、痴迷陶醉,甚至产生一定的追求行为。
总之,中学阶段,性心理将发生一场巨变,你准备好了吗?
那与异性到底该怎样交往呢?我们的建议是:
首先,自然交往。在与异性同学交往的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要自然流露,不要闪烁其词,也不要过分夸张;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消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自然原则的最好前提就是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要因为异性因素而变得不舒服或者不自然。
其次,要适度交往。怎样适度呢?就是:既不为异性交往过早萌发爱慕而惊恐不安,又不因回避或拒绝异性而对交往双方造成心灵伤害。建议你要做到自然
适度,心中无愧,就不必过多顾虑。
第三要真实坦诚。主要是指对异性同学的态度,要像结交同性朋友那样结交真朋友。
第四,在与异性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要注意留有余地。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在交往中不能毫无顾忌,比如在谈话中涉及两性之间的一些敏感话题时要回避,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有分寸,特别是和某一个异性长期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双方关系的程度。
最后,我们要主动避免接触一些不好的外界刺激,例如一些带有淫秽色情性质书刊、画报、影视作品、图片、网络媒体等。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遇到新奇的事就要探究、弄清,别人越强行禁止,自己就越觉得新鲜,更想去揭开谜底。可是,这个时期我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认识能力还很差,如果不加以引导,很容易受错误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人在一个工读学校的调查发现走上歧途的青年中,因读过黄色书刊而犯罪的,占有相当重的比重。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特征是模仿性和激情性。什么意思呢?青少年往往受好奇心的影响,自觉的模仿成人的一些行为和动作,即使是错的。而青少年的情绪动荡不稳,容易激动,只要外界刺激强烈,就容易迅速产生行动,这样很容易酿成大错。所以对不适合我们的年龄层接触的书,要坚决不看。有同学说那我怎么知道哪些能看,哪些不能看呢?你可以向老师、家长、图书管理员、书店的营业员参考书中有些什么内容,或者在买书或借书时看一下目录、前言、序还有最后的结束语,对书中的内容就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内容很不健康,就坚决不要读它。有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坏,所以,我们要挑选适合自己的读本,拒绝不好的外界刺激。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能主动的充实自己的生活,美化自己的生活,做一个文明、健康、乐观、有道德、有修养的中学生。
谢谢同学们!
中学生心理教育演讲稿篇4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心理健康是美丽人生的需要首先要与大家探讨的是,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有两个和谐:第一个是自身和谐,生理健康加心理健康。第二个是自身与外界的和谐: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以,完美的健康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大量事实证明,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良好学习成绩的取得,而且还能使青少年正确地面临困难和挫折,对各种社会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心理研究也证实,当一个人情绪好的时候,往往会精神振奋、干劲加倍,思维敏捷,效率提高;反之,则会无精打采,思路堵塞,效率下降。
那么,我们青少年朋友如何拥有一颗健康的心态,做到身心健康呢?
第一,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志存高远。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自知之明,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他们能通过自己与先进人物及周围人物的对比来认识自己、解剖自己;他们不但能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兴趣、爱好,还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与性格,并据此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而他们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他们既不好高骛远,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也不妄自菲薄、自轻自贱、忧郁颓废,现实生活中他们既自尊自爱,又尊重他人。
络生活中他们能控制有度,诚信为人。他们目标远大,志向高远,不会因为遇到一件小事,就悲观失望或高兴得发狂,他们能让自己的情绪按照正常的轨道前进、发展。
第二,要正视现实,勇于解决问题。
心理健康的人能和客观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对周围的事物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能正视困难与挫折,勇于面对现实,找出问题的病结和解决的方法,而不企图逃避,推卸责任;他们凭理智办事,能听从一切合理的建议与意见。他们善于排除心理障碍,能够控制、稳定自己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性格开朗,目光远大,心境愉快,才能胜不骄,败不馁。
第三,要乐于交往,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总是喜欢与人交往,与寻找知音,建立友情,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交往中,他以尊敬的、信任的、谦让的、诚恳的态度待人,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而不是自私自利、猜疑、孤傲。他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与他人齐心协力,合作共事。‘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青少年的心灵,我们中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做出贡献。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中学生心理教育演讲稿篇5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关于青少年心理,有一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年轻的病人?他们怎么了?那些企图自杀的高中学生;害怕笔尖的中学生;不敢看人的初三学生;害怕死亡的高中生;被拘留的高一男学生;自杀未遂的中专生;能力不足的大学高材生;不会与人交往,无法工作的大学毕业生&b&b
中学生,一般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这一阶段总的可成为青春发育期,或青少年期。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期的中学生身心都正处在急剧的发展、变化和成熟时期。如果这期间发展(尤其是心理方面)出现问题,这种不良影响极可能伴随他一生。
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如何呢?有关专家学者们进行了调查研究。有关调查表明,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这些枯燥的数字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欠佳。
近几年,国内有关中学生心理卫生方面的许多调查都表明,在中学生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者,其比例在10~20%左右。应该说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有些只是偶尔存在心理问题,但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消失了,真正有心理疾病的中学生是为数不多的。当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集中反应。根据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我认为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适应问题。适应的本意是指人们对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刺激在持续不断的影响个体时,所产生的感受能力。适应不良即对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能力差,它将会降低人们对刺激的承受心理,是人与周围环境不能相对平衡。适应不良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初一和高一年级,尤其是初一。因为,进入中学后,他们会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是完全不同的:其一,由一个学校到另一个新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地方都相对陌生。其二,生活上,进入中学后大多数学生才开始住校生活,脱离了父母的照顾和保护,很多事都要自己亲历亲为,重新学习去做。对于那些在溺爱下长大的孩子来说,独立生活也很困难。其三,中学的学习内容明显大增,课业负担重,难度也加大了,而且学习方式肯定与前一阶段的不同,所以,刚上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在这方面也可能不适应。其四,人际关系的变化,新的人际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对于不善交际的人来说,又会感到困难。因此,适应不仅是指要适应新学校的新环境,它还包括适应完全不同于小学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更包括人际关系的适应。新生往往会被这一问题困扰,而感到烦恼,要么是学习跟不上,要么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但是,这样的问题大多在第一学期后会得以解决。而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有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情绪失调,重则会诱发为心理疾病。
(二)情感问题。情感是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高级而稳定的体验。对于中学生而言,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亲子沟通和异性交往。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这个年龄段正是主观需求欲望比较多、比较强烈的时期,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欲望和要求,于是必然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抑郁、暴躁等。他们的这种不满往往直接指向父母。进入中学后,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得以发展,自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了,不想父母过多地管教,最易产生逆反心理,往往采取与积极向上相对独立的行为方式,带着偏激、盲目的色彩,或以极端方式发泄,久而久之与父母在感情上出现裂痕,不愿与父母沟通等,这必然会给他们带来苦恼,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在情感上,中学生难以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异性交往。13、14岁的少年正是情窦初开的时期,他们对情爱都充满美好的向往。因此,这个时期,尤其是初中生,容易出现令老师和家长害怕的早恋问题。其实异性吸引以致的异性间的单独交往也属正常,只是交往双方,无论他们是不是真的在恋爱,都会遭到教师、家长以及周围人的压力和反对。而他们自己也面临着以学业为重,还是以感情为重的选择,于是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困惑、矛盾和痛苦,他们稚嫩的双肩怎能担负这些呢?于是,出现问题在所难免。高中生在这一问题上要比初中生好。因为他们的身心发展相对成熟,由于知识的积累对性也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不会因为性好奇而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举动。
(三)学习问题。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中都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学习刻苦,态度端正,智力发展正常,可学习效率低下,他们要么是学习技能障碍,要么是方法欠缺,长期失败使学习自信心丧失。对中学生而言,也存在上述情况。但初三、高三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心理问题尤为严重。据调查,初三、高三学生中,相当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考试焦虑,甚者会失眠、患神经衰弱症。这对他们考试时正常水平的发挥,乃至今后的成长都是不良的影响。
(四)行为和人格偏离
1.行为障碍,或称不良行为。中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有:多动症,攻击行为,破坏行为,懒散,对抗行为等。这些多见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群体。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下,追求虚荣,追星族心态和迷恋电脑游戏的不良行为快速上扬。
2.人格偏离。人格也叫个性,是一个人具有的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偏离主要是个体人格发展不健全,性格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中学生中常见的人格偏离有:(1)自我意识偏差,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但自我认识和评价不全面、不准确,因而抑郁、闭锁。(2)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只考虑自己,较少考虑他人的需要。(3)自卑心理。
(4)嫉妒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是心胸狭窄、好表现的。这些不良心理品质不仅会让自己生活无乐趣,还会阻碍自己健康成长,面对不容乐观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是分析原因,寻找出路的时候了。
二、简析当今中学生的几种心理矛盾
第一,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导干部等等,而实际上他们当中有一些学习不是很努力的,他们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他们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得不多,做得不够,形成了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教育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第二,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中学生越来越讲究实际,加上一些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在孩子身上花钱大手大脚,使得中学生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据我们的抽样调查,绝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买零食吃,同学过生日,除礼尚往来外,还要摆酒宴。男生中烟君子、小酒民大有人在:女生中讲究穿着打扮的比比皆是,有的女生还随身带着高档化妆品,不断更换时髦的服饰。但这些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劳动观念淡薄,他们轻视劳动,甚至认为劳动是多余的,就连平时学校组织的大扫除也讨厌,可以说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厌恶劳动的思想在一些中学生中是相当普遍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爱劳动是人类的美德,通过劳动得来的享受是正当的、光荣的,不劳而获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第三,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其他许多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同时也由于其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不愿意同这种人进行感情交流,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也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把心里话对自己说或对日记本说,向同学和师长隐匿秘密。由于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这类学生往往通过记日记、画画、写字等来表现内心的苦闷和孤独感。他们很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而调查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认为老师不理解自己和不太理解自己。解决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和学生交朋友,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他们从苦闷与孤独中解脱出来。
第四,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并开始从听话道德向 平等道德过渡,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个别学生会发生顶撞老师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向、主体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这一是因为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方面重视不够,二是因为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的父母一般也不鼓励子女过早独立。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家长要求子女只要能上大学,什么事都可以不管,所以造成了中学生的实际上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不仅反映在经济上,还反映在生活上,出现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逐步消除其依赖心理。
第五,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中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
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但由于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地坚持己见,对教师或集体的要求 ,合乎己意的就去办,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还不强,形成了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老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第六,乐于助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
现在许多中学生能积极地为社会、学校、班级做好事,也能积极为同学做好事: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能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当同学家有了不幸,他们能自觉地捐款、捐物。但有一些同学的道德水准不够高,他们靠偷窃来捐款,通过打架斗殴来为弱小同学鸣不平,利用考试作弊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提高分数。这很自然形成了助人行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对这一矛盾,老师要巧于引导,先肯定其好的方面,再指出其不足之处,使其明白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助人。
在大部分的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大。2.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3.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4.抑郁。表现出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5.焦虑、心里烦躁不安。6.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7.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8.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其中,学习压力感,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
现代医学越来越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若暂时性的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的反应,很可能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许多心理学者认为,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
三、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家庭不和而出逃、自杀或伤人的案例很多,但却很少有家长认为这是一种心理问题,更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每个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都懂得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努力培养引导,这个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作为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给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和家庭民主权。做父母的应该既注重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也注重培养孩子遵守纪律和规则,积极鼓励孩子平等地交换意见。而不是将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准则强加给孩子。若必须行使父母权利时,也应向孩子说明为什么必须这样做的理由。这一点对青少年非常重要。
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 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的训练活动等;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表训练、放松训练等等;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要求所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科学的认识,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能做到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自信培养、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对性别认同,以及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异性交往的有关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及调适等。
今天的中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而且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应该具有勇于参与竞争的良好心态。可是他们中的不少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弱,也缺乏社会交往能力,而许多心理障碍与疾病都与适应能力差及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的焦虑有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交往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将有助于中学生心理潜能的发挥和身心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其最终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素质。
中学生心理教育演讲稿篇6
( )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 ) 我们是学校健康小卫士社团的播音员
( ) 我们会定期利用红领巾广播时间宣传生理或心理方面的健康知识,提高同学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希望大家能衷心地喜欢收听我们的节目。
( )我是
( )我是
( )还有我们的校医易丹老师
( )健康是件美丽的衣裳,它能光彩照人。
( )健康是世界上最好的财富,人类的无价之宝。
( )拥有健康,就是拥有快乐和幸福。
( )平时我们一说健康,很多人就认为不生病就是健康。你们关注过自己的心理健康吗?关注过自己的心情吗?
( )我心情好的时候,会觉得天都特别蓝,坏心情来了就看什么都不顺眼。
( )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会有喜怒哀乐。我这儿有个故事,你给大家读读,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 ) 有个老奶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盐,小儿子卖伞。如果遇到天阴下雨,老奶奶就发愁了:太糟了!大儿子的盐卖不出去了!可是等到晴天出太阳,她又发愁:太糟了!小儿子的伞又卖不出去了!所以,她成天愁眉苦脸,担惊受怕,一直很烦恼。结果,两个儿子也受她影响,心情很糟糕,生意自然做不好。
老奶奶遇到个智者,告诉她:您不如换个心境想问题。下雨时想:squo;太好了!小儿子的伞可以卖出去了!squo;出太阳时就想:squo;太好了!大儿子的盐又可以卖出去了!squo;老奶奶真的照智者的话去做了。果然,她的心情变了:不论天气怎样,她都很高兴,每天活得开开心心,乐乐呵呵,两个儿子的生意也红火了起来……
( ) 你们看,虽然两个儿子的生意没啥变化,天气也还是老样子:雨照下,天照晴,但老奶奶的心情变了,世界就变得大不一样了。
( )哦,我知道了,老奶奶原先不高兴是因为她总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她这是自寻烦恼。后来她换了角度想问题,就开心了。
( )对呀,对同一件事,由于想法不同,心情也会不同。在生活中,当我们感到不开心时,可以换个角度想一想,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 )老师,我在与好朋友和同学交谈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他们有很多开心事,可是也有不少的烦恼!有些烦恼还真是棘手,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 )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总是顺心的事、快乐的事,快乐和烦恼经常结伴而行,有快乐就会有烦恼,静静地想一想,你们说说你或你的同学的烦恼,看看我们是否能帮得到他们。
( )有个同学告诉我,最近她的好朋友因为一件小事不理她了,她很伤心,很委屈。
( )那应该及时找到这个朋友真诚地与他沟通,说明原因。
( )还有个同学说他已经很努力了,但是总也改不了粗心的毛病,这可怎么办?
( )克服粗心的关键是要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事有条理、有秩序,注意培养自己注意力、耐心和恒心。
( )我有位好朋友在一次竞选班干部中落选了,他很难过!
( (优秀中学生校园广播稿) )陪他到公园玩一玩放松一下,然后让他坚定信心,继续努力!争取下届的竞选中能成功。
( )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家里花瓶打碎了。担心爸爸妈妈会骂我,害怕极了。
( )好好主动诚实地向家长承认错误,爸爸妈妈一定会原谅你的。
( )消除烦恼的方法,归纳一下不妨试试这些,如找朋友倾诉,自我鼓励,想开心的事,换个角度看问题,唱唱歌,还可以参加一些自己喜爱的运动放松放松等等。
( )世上不可能没有烦恼,却偏偏没有不可消灭的烦恼,让我们把烦恼当作磨练,将烦恼置之脑后。
( )抛开了烦恼,生活就会更快乐,更精彩,更幸福!
( )同学们,让我们抛开烦和忧,营造好心情,快乐每一天吧!
( )今天广播到此结束,谢谢老师和同学们的收听。
( )老师同学们再见!
中学生心理教育演讲稿篇7
“你夜里睡觉时,是否总想着明天的功课?”“你是否听到‘要考试’心里就紧张?”“你和大家在一起时,是否也觉得自己是孤单的一个人?”可能很多人都不会去在意这些小事,也没想过这些细节的产生原因,但是正是这些细节,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更准确地来讲,这些都是心理健康问题。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在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下,能够充分发挥潜力,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但是,由于我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剧变时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社会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都导致了我们在学习、生活等众多方面,或多或少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者说,问题。这些问题,说轻也轻,说重也重,但也许就是头发丝一样的小事儿,也能让你饱受痛苦。
20__年有一个网络热词叫“有钱就是任性”,可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或许年轻就能任性。1月14号,17岁的小杰,因为向“女神”表白遭拒,便纵身一跃跳下三楼,这不禁遭到网友的一阵“唏嘘”。“天下何处无芳草,失恋以后重新找”,为何要围绕“一棵树”要死要活但是作为中学生,还是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都不成熟,对恋爱的认知只是停留在喜欢与否的表面感受,不能肩负起爱情的责任。在各种不良如此泛滥的今天,如何做到学习进步和心理健康的统一,确实应该引起大家的反思。
在当今社会,心理完完全全健康的人可能已经并不多见了。社会风气大不如前,西方腐朽文化的渗透愈来愈深,我们难免会受到影响。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不去调整自己的心理素质。自尊,自信,上进,坚忍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烙印,在如今中国需要真正的人才的背景下,一个把握不好心理健康的人终究是无法成为一个自豪的中国人的。我们中学生,更应该时刻注意着心理健康问题,学习的时候即时调整状态,生活中积极培养良好的心态。我们要做给全中国看,给全世界看,我们是中国青年,我们叫九零后,我们是时代的标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