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是培养公正和公平意识的重要素材,事迹材料记录了自身通过实践去践行自己的信仰和理念,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下面是文笔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军人个人事迹7篇,感谢您的参阅。
军人个人事迹篇1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疫情就是一场严峻的斗争。当前,全国上下正处在抗击新冠疫情的紧要关头。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既是考验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战场,也是检验广大党员干部战斗力的战场。
为切实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重岗街道董沟社区一名普通党员,退役军人董子文主动请缨、积极参战,身着志愿者红马甲,以身作则冲在疫情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使命记在心、责任担在肩。防疫战役打响后,董子文舍弃在家里的安稳生活,第一时间与董沟社区村党委紧密联系,表态愿和居委会两委共同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他通过辖区各小区的楼栋微信群,变成疫情防控宣传站。不定时的发布疫情防控知识,作为一个党员每天都坚持工作到深夜,其他同志看到,让他每天早点回去,他连忙摆手,“疫情这么严重,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有义务站出来,为党和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熬点夜算什么”。随后,他主动参与卡点执勤、宣传教育、后勤保障等工作,在防控一线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心中有群众、脚下有行动。董子文同志积极加入本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对本社区排查出的隔离人员,采取人盯户的办法,每天协助村医上门给户上进行消毒杀菌、体温测量,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自身生活需求,给予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抚。在明知病毒的危险,他还是坚持为隔离人员家庭送去蔬菜和生活用品。自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他每天忙得水都顾不上喝一口,每天还坚持口头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嗓子哑得说不出话,仍坚持战斗在一线。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里,都劝他抽空回家休息,他却说:“没事儿,我不累,等战“疫”结束了我再休息”。说完又投入到防疫宣传中去,给人们留下了矫健的、忙碌的背影。
在疫情期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没有褪去军人的本色。董子文同志就已经默默地投入到工作当中来了,他及时组织党员代表、志愿者者对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特别是湖北、武汉返乡人员进行摸排上报、宣传引导。因恰逢年关,在家的村组干部人手明显不够用。董子文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系列的如果在脑海里闪动。如果“摸底摸排、宣传教育没跟上,如果有村民与疫情患者密切接触过怎么办?”“如果信息不能及时上报怎么整?”
他了解到全国日趋严重的疫情防控形势,便通过楼栋的微信群宣传引导、亲自上门摸排返乡人员详细信息,做好信息录入和报送。同时配合街道和社区干部开展劝返、登记管理、检测体温等工作。
董子文同志这样说道;“疫情并不可怕,只要人人提高意识、人人参与进来、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军人个人事迹篇2
一台不间断运行的普通台式电脑、一个躺下连腿都伸不直的小沙发、摆放在显眼位置的战备包……这间狭小的空间,是周飞虎第二个“家”。
不仅仅是他的办公室,整个重症医学科走廊每隔约10步,都有一张简易沙发床。累了,医护人员就在这里小憩。
以岗为家的背后,是他们在扮演儿子、丈夫、父亲角色上的“失衡”。
“明年除夕一定陪您吃晚饭……”周飞虎总是对母亲许诺。但每一个春节除夕,他都留在病房陪伴病人直至深夜,再回家陪老人吃饺子。
“忙完了这段日子就一定……”他常常这样告诉妻子。但妻子知道,丈夫“忙”是常态,“这段日子”是永远。
一次次“失约”家人的同时,周飞虎一次次奉命出征。
在闻“埃”色变的利比里亚,他和战友们冒着酷热天气、穿着3层厚重的防护服与埃博拉病毒搏斗,重症病人救治成功率达80%以上。参与救治我国赴马里维和受伤战士时,他作为唯一的重症医学专家,临危受命留守塞尔维亚,顶住医疗设备不足等巨大压力,保障4名伤员平安回归祖国。
2020年4月,周飞虎和战友们再次披上“战袍”,远征巴基斯坦执行抗击新冠疫情任务。
一次,专家组奉命前往中部和南部疫情最严重地区协助抗疫。为避免乘坐普通飞机被感染,当地特意派遣一架小型专机接送。这种飞机飞行极易受气流影响,安全载重重量要严格控制。
从10名队员中选出4名,周飞虎面临艰难选择——
“队长,我去吧!”
“我们都行,没有问题!”
那一刻,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这些战友,有的孩子还小,有的亲人刚因重病去世,有的自己身体也不好……”
并不炎热的机舱里,周飞虎的衣领浸满了汗。“出发前‘打胜仗,零感染’是一句口号,但真正踏出国门之后,才知道这是怎样沉甸甸的责任。”既要看好病,又要平安回来,这是军人周飞虎对国家、对战友的承诺。
“她经常自己去小药店买药,怕影响我的工作。”提起母亲,长期“欠账”的周飞虎语气中充满歉疚。
“我也不敢有病,也不敢说有病。”提起儿子,母亲眼中满是体谅。
2024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个人事迹篇2
“这里永远迎来危重病人,上一位刚刚好转离开,换来的是病得更重的患者。”长期处在高压环境,身为科室主任的周飞虎努力让这一方天地变得更有温度。
科室走廊两侧的文化墙上,标注科室成员生日的一颗颗“果实”高挂在“生命之树”上,老一辈人民军医黄志强院士书写的“生命相托,永不言弃”,作为“科训”激励着每一个人。
查房过程中,一位病人意识并不清醒,周飞虎还是自然地拉了拉病人的手;见患者脚露在外面,他会上前掖一掖被角;看到病人腿抬得不够高,他马上伸手调整……
“有些特别微小的细节,我们年轻医生过去可能不太注意。但主任的一举一动,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毛智说。
“周主任平时说话和风细雨,但也有发火的时候。”一次,周飞虎向一位年轻医生询问患者病情数据,对方回复得不够精确。尽管电脑系统里已经准确记录了相关数据,但周飞虎还是提出严肃批评。他常常对科室成员说:“icu是一个不允许出错的地方。”
然而,医学是一门有时会存在遗憾的科学,医生总有自己的无奈。面对许多危重患者,周飞虎嘴上安慰“没事儿”,其实“自己心里也有过忐忑”。他说:“看到患者康复的时候特别欣慰,但有时候经过努力救治患者仍然没有好转时,也会陷入深深自责。”
为了对患者进行及时、科学的救治,近年来,周飞虎团队基于物联网系统,大力推进“智慧icu”建设。病房中,智能信息采集车随时提取上传病情变化数据,一旦患者指标评分到达风险临界值,系统便会自动生成红线预警,提示医护人员及时施救。
眼下,周飞虎正带领团队进一步优化智能预警体系,完善软件系统建设。下一步,他计划将研究成果“移植”到机器人身上,在病情分析、交互问诊、病人服务等方面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化。
采访间隙,周飞虎热情地邀请记者品尝咖啡。他是咖啡爱好者,每次抢救完病人后,都会喝上一杯,这是他自我减压的方式之一。咖啡入口虽苦,最终能品出甜来,正是一名重症医生的切身感受。
不久之后,周飞虎将迎来自己从事重症医学的第19个年头。在今年的科室年度总结中,他用这样一句话收尾:“唯有勇敢和爱,才能一往无前。”在重症医学科这个离死神最近的地方,这是他们的行医之道。
2024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个人事迹篇3
一米阳光,明媚而温暖。周飞虎特地将病情更重的患者安排在南向病房里,因为阳光代表着希望。
阳光是否与救治效果有必然联系,似乎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但可以肯定的是,医生温暖的关怀和精心的救治,是这里康复率维持在高水平的“秘诀”之一。
或许是因为决策压力沉重,大多数时候,周飞虎神情严肃。面对患者时,他总能绽放出暖心的笑容。不论是在icu病房,还是在抗震救灾一线,抑或是在病毒肆虐、蚊蝇横行的埃博拉抗疫现场,都是如此。
我不禁好奇:是怎样的成长经历让他如此切换自如?在他讲述的几段榜样故事中,也许能够找到答案。
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奠基人叶慧方教授,一辈子省吃俭用,自己用旧矿泉水瓶装水喝,却把价值数百万的祖宅捐了出去。“她可以把患者带到家里来吃饭,却不肯接受我们帮她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去世前,她不吃不喝,只为能捐献出一具洁净的遗体……”
肝胆外科专家黄志强院士,在救治一位重症胰腺炎患者时采用了一种新方法。耄耋之年,他依然坚持每天到诊疗一线,亲自记录患者腹压变化。诊疗完毕,还不忘指导后辈:“今天有时间吗?我知道你们都很忙,要是有时间我给你们讲讲。”
汶川地震时,年过七旬的解放军总医院普外科教授宋少柏,冒着余震不断、大雨滂沱,凌晨1点颤巍巍地出现在病房里。周飞虎问:“您不是刚走吗?回去休息吧,病房有我们看着就行了。”老爷子回应:“我不放心,你们不是也没走?”
苍生大医,一脉相承。周飞虎说:“每个时代,都有战士负重前行。”而以叶慧方、黄志强、宋少柏为代表的一代代人民军医,就是那些负重前行的人。
战争年代,他们不仅救治伤员,还是激励官兵的精神力量。当年在华北抗日战场,官兵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看到白求恩,打仗就放心。”和平时期,当疫情发生,当灾难来临,他们“白衣执甲”的逆行身影,依然是守护生命、稳定民心的“压舱石”。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这一脉相承的精神风骨,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人民军医的工作初衷,激励他们永远奋斗。
2024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个人事迹篇4
在重症监护室,每天都上演着“生死时速”。“快快快!让一让!”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周飞虎一边奔跑,一边喊。在生与死的边缘,多争取一秒时间,就多一分希望。
作为一名军医,周飞虎曾执行西非抗埃、马里爆炸案维和伤员救治、赴巴基斯坦抗击新冠疫情等重大医学救援任务。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危重患者,哪里就是他冲锋的“战场”。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他作为解放军总医院新冠疫情救治专家组成员,参与救治危重症患者近百名。
在重症医学科工作18年来,周飞虎参加抢救危重症患者超过1万例。许多患者转院过来的时候,存在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症状,经过周飞虎团队的精心治疗后,最终转危为安。他说:“病人把生命托付给我们,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尽最大努力,这是医生的本分。”
“我的病情反反复复,但你们始终没有放弃,让我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坚定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前不久,一名刚出院的小伙子给周飞虎团队寄来一封感谢信。他刚转诊入院时多脏器衰竭,查不出病因,深陷绝望之中。“每天我都会握着他的手,告诉他病能治好。”两个月,几十次会诊,周飞虎团队把小伙子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小伙子生日那天,周飞虎特意买来蛋糕,告诉他有很多人在关心他,为他加油鼓劲。
在重症监护室,时时处在高强度、高压力下,周飞虎用医者仁心温暖着每一名患者:用洗净的药瓶组成“加油icu”字样、在病人打电话时贴心地送上靠枕、盛夏时节为病人送西瓜……一件件小事温暖人心。
“不抛弃、不放弃,坚持下去就会迎来曙光。”周飞虎指导的博士后毛智说,周主任带领团队精心守护每一名危重症患者,不放弃任何一个人。
目睹过许多生离死别的周飞虎深知,危重症患者最需要的是及时、科学的救治。近年来,他带领团队致力于建设“智慧icu”,利用大数据早期预警,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治疗,大大节约人力物力,提高救治效率。
病房中,智能信息采集车取代了护士手记,精准的数据信息随时提示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风险,救治关口不断前移。医生可实时接收“报警”,迅速指导施救。
数据在不断积累,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近年来,周飞虎承担国家、军队等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及医疗成果二等奖各1项,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荣获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全国最美援外医生、中国好医生等称号。
2024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个人事迹篇5
周飞虎,男,汉族,1971年3月生,中共党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周飞虎始终牢记人民军医的使命担当,在重症医学科工作18年来,先后参加汶川抗震救灾、抗击新冠疫情等国内外重大医学救援任务,用实际行动书写守信践诺、服务人民的生动篇章,被誉为“白求恩式好医生”。
听令而行、敢打硬仗。2015年1月,周飞虎参加援助利比里亚医疗队执行抗击埃博拉任务,与队友共接诊患者61例,重症病人救治成功率达80%以上。2016年6月,周飞虎奔赴马里和塞内加尔救治受伤的维和战士,详细制定伤员转运预案,将伤员安全转运回国。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他在北京会诊救治新冠疫情危重病人,为外地患者远程会诊。2020年4月,周飞虎赴巴基斯坦执行抗击新冠疫情任务,并担任赴巴抗疫专家组组长,提供专业指导。
大爱仁心、救死扶伤。周飞虎认为,病人把生命托付给我们,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是医生的本分。2018年,一位来自山西的老红军腹部术后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在当地医院曾出现心脏间歇性停跳情况。家属抱着希望来到重症医学科,周飞虎立即组织全力救治,经过2个月的治疗,老红军不仅恢复了生命体征,疾病也得以痊愈。周飞虎精心救治每位危重患者,在病人生日时组织温暖的病房生日聚会、在病人打电话时贴心地送上一个靠枕,这些暖心动作如同涓涓细流,在病人心中激荡起爱的力量。
牢记使命、扎根奉献。周飞虎坚持服务基层、服务官兵,多次赴各地参与军内外重大抢救工作,赴外地培训指导基层军医和即将执行援外任务官兵。作为国防科技创新某重点项目主要成员及子课题负责人,周飞虎克服高原缺氧等困难,两上西藏阿里高原,参加野战医院监护病房建设,为高原官兵做好医疗卫勤保障。
周飞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荣获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最美援外医生、中国好医生等称号。
2024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个人事迹篇6
作为一名军医,周飞虎多年来在抗震救灾、抗击埃博拉、__国际维和救援、特大安全事故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挺身而出、勇挑重担,使命召唤即能“冲得上、救得下、治的好”。多年来,他努力让思想紧跟战场、用精湛的医疗技术救治官兵,矢志成为“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卫勤尖兵,仅2016年就多次执行一些重大事件的官兵救治任务。
1、__爆炸维和伤员救治:2016年6月,随军委工作组赴__救治我受伤的维和战士。在军委工作组及其他医疗队员按期回国后,作为重症医学专家,该同志坚决服从命令,克服巨大压力,在随后的20余天里,包括端午节期间,独自一人留在塞内加尔救治重症伤员,使伤员转危为安。在伤员救治过程中,每日评估患者伤情,确定转运后,与当地医院及联合国相关部门沟通转运等事宜,并根据患者情况,充分考虑回国路途遥远环境复杂等情况,详细制定伤员转运途中的预案,确保转运过程的万无一失,将包括2名重伤员在内的4名伤员安全转运回国,受到联合国相关部门、x方医院、我驻x大使馆、军委维和办等相关部门高度肯定和赞扬,其中__军中央医院副院长姆贝伊上校专门向我驻塞使馆武官表示:“在和周医生的合作过程中,我们的医生学到了不少东西,我非常希望将来有更多像周医生这样的专家来我们医院进行指导、培训”。相关事迹多次被包括各大媒体报道,并作为全国老中青三代党员典范的代表在人民日报七一特刊及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刊播。
2、__遇袭维和伤员救治:当地时间2016年7月10日18时39分(北京时间7月10日23时39分),中国第二批赴__x维和步兵营担任难民营哨位警戒的1辆轮式步战车遭炮弹袭击,造成我维和士兵伤亡。该同志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与总医院其他科室专家一起参加远程会诊指导救治,并结合自己在马里的救治及转运伤员经验,向随后被派往非洲接送伤员的专家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方案,确保伤员转送的安全。
3、泉州180医院救治伤员:2016年3月,某特战旅发烟罐吸入十余名伤员被收治到福建泉州180医院,3月24日该同志接到命令后紧急赴180医院,参加救治包括icu内3名重症伤员(均进行了ecmo支持治疗)在内的10余名伤员,在随后40余天救治中,二赴泉州,清明、五一小长假均在180医院渡过,经过大家共同努力,除一名伤员去世外,其余均恢复正常,受到部队领导的表扬。
4、驻马店159医院救治伤员:2016年9月12日该同志接到命令后紧急赴驻马店159医院,参加救治某炮兵团3名重伤员,中秋佳节不休息,经过7天的不懈努力与精心治疗,参与救治的重伤员中,2名转危为安,1名病情稳定,受到陆军部及基层部队领导的表扬。
2024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个人事迹篇7
周飞虎,男,1971年出生,现任解放军总医院外科临床部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该同志政治思想坚定,对党忠诚,严守党的各项纪律及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作风正派,为人诚实、正直;团结协作,关心爱护同事。在工作上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科室为家,抢救病人在工作上不分昼夜,多次成功完成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近年来,先后参加了西非抗击埃博拉、__爆炸维和伤员和__遇袭伤员救治等系列国际重大救援任务,模范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出色完成各项任务,被评为全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先进个人、2017年最美援外医生、军委后勤保障部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作为科室主任,带领科室团队荣立总医院院集体三等功、教学先进单位、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等。
作为重症医学专家,每天面临徘徊在生死边缘的急危重症患者,在危重外科围手术期危重病人、脓毒症、热射病的血液净化及液体复苏、多脏器功能不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救治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疗效,为解放军总医院首批“百位名医”培育对象,《持续血液净化救治重症脓毒症》被评为院首批《百病妙诀》。任科室主任以来,在工作中克服科室在岗医生人员少,科室任务繁重等困难, 经常同时身兼二线、三线值班,并参加了科室所有重症及特殊病人的抢救工作,确保科室医疗安全,在保健工作中,除科室直接收治军干、师干首长救治外,多次参加南楼首长抢救。并多次代表医院和军委后勤保障部参加包括西非抗击埃博拉、天津爆炸、马里爆炸伤员等救治,均圆满完成任务。
所带领的科室多年来救治危重病患者数万名,在危重病人救治成功率均在95%以上,远高于国内、外同级别医院90%-92%的救治成功率。科室2013年荣立总医院集体三等功,2014年被评为总医院教学先进单位,2015年被临床部嘉奖,2016年被评为总医院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及医德医风建设先进单位。2016年底,先后入选北京十大健康卫士及感动海淀十大文明人物候选,多次被评为总医院优秀党员和教学先进个人。
2024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个人事迹篇8
何贤达,1979年8月出生,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人。1997年12月入伍,1999年10月入党,中共党员,二级军士长。一个精通导弹发射、转载、地测、液压等多操作操作的多面手,曾任部队班长职务,被称为导弹“兵王”。何贤达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曾被第二炮兵评为“学习成才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第四届“二炮十大砺剑尖兵”,曾受到中央军委领导的高度评价,他所带的班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砺剑22载,发射导弹数枚,建功苍穹;带兵20载,斩获20多项荣誉,誉满军营;从“火头军”成长为首批士官指挥长,从炊事兵成长为一等功臣…
何贤达1995年高中毕业后,曾南下广东打工,199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军入伍了。个头中等,黝黑的皮肤, 是他的特征,他曾只是百万军中的一微小兵卒,最开始的时候是从炊事员干起,但虽然看似平凡普通,但他却在自己的军旅生涯中写下了“导弹精兵”的传奇。
入伍以来,何贤达夜以继日的学习专业知识,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要求自己,曾有人统计过他的“数字人生”:当兵18年、5次立功受奖、8次发射导弹、28次执行重大任务。何贤达认真研究武器装备的性能和原理,曾经自己的经验别写成1万多字的《特装维护保养操作规程》,并在部队得到推广学习。
翻开何贤达的成长履历,作为吊控号手,他是全旅兵龄最短、业务最精的操作骨干,曾光荣的参加国庆50周年阅兵仪式;作为测号手,他是全旅第一个从事此专业的战士,曾12次夺得专业理论比武第一名的好成绩;作为发射单元指挥长,他是全旅第一取得某型号导弹指挥长资格的士官,现在的何贤达几乎熟悉导弹发射阵地的所有专业。
何贤达入伍这么多年,为了当好一个兵,带好一个班,他最对不起的就是父母和妻子。和妻子恋爱期间只能通过电话和书信交流,定下的婚期还曾因为部队需要两次推迟,说起这些,何贤达的眼睛总是含着泪花。他的这种无私奉献、专注事业、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24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个人事迹篇9
入伍以来,何贤达始终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夜以继日地学习专业知识,加班加点苦练武器操作技术,较快地成长为一名精通发射、转载、地测、液压等专业操作多面手。他最先接触的是转载专业,经过2年的刻苦训练,被战友称为"一吊准"。1999年国庆阅兵中,何贤达圆满完成了受阅导弹的转载任务,受到上级首长的高度评价。他业余自学地测发控专业,2000年8月,部队赴某地执行训练发射任务,在地测发控号手选拔中,他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几年来,由于他技术扎实、素质全面,先后40余次为军委和总部首长进行实装操作汇报表演。
何贤达认真研究武器装备的性能和原理,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2001年,他在生产厂家接收装备时,独自完成了多台主战装备的开箱检查,为了将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他编写了1万多字的《特装维护保养操作规程》,并在部队得到推广。某次任务中,他根据上级要求,编写了《转载后测试规程》、《地测号手操作注意事项》等操作规程,为某型装备的训练发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何贤达还非常注重钻研装备操作原理,经常向来部队授课的专家、教授请教维修技法。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指示灯状态快速识别"、"模飞数据快判读"等一系列维修方法。2008年3月,在装备验收过程中,他针对某系统存在的芯片读写故障,经过十多天的认真分析,成功排除故障。在他的建议下,部队对同类装备显示装订板进行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某型装备的可靠性。他先后参加重大军事行动十余次,研制出瞄准三脚架夜间照明装置、弹心指示器精确定位装置等4项科研革新成果,并为部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操作手。
2024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个人事迹篇10
何贤达,湖南平江人,1979年出生。1995年高中毕业后,他曾南下广东打工。在东莞一家合资企业,他从流水线装配工干起,他埋头干活,深受赏识,后来学了电工。小何上中学时物理学得很好,很快就如鱼得水;后来他被当地一家大酒店聘为兼职电工师傅,薪资不菲。
一次,他陪姐姐回平江老家,正赶上县武装部搞预备役民兵训练。这回集训,负责训练的廖科长看上了何贤达。“你小子,天生就是个当兵的料!不去部队上穿回军装,可惜了。”打工仔何贤达无论是站军姿、走队列,还是射击、投弹,都练得那么严谨到位,一丝不苟,成绩也遥遥领先,所有课目都拿了优秀。
廖科长的一番鼓励,撩动了何贤达的心思。他当即表示说自己愿意去当兵。他果断辞去了广东那边的工作,等待军营的召唤。
何贤达底子好,头三个月新兵训练,成绩优秀;后三个月学专业技术,他会电工,看电路原理图,轻车熟路;更复杂的控制原理和液压等知识,他刻苦钻研。
何贤达因为成绩优秀被分到某部。可是,部队临时驻在偏僻山沟里废弃厂区,武器装备未到位,用来练习的是一个个纸盒子,只在上面画了些按钮和指示灯,官兵们成天对着这些假的“仪器”训练。
这可真叫作纸上谈兵了。
这时,又一拨新兵入伍了,上级派他到新兵连,却不是去训兵,而是干炊事员。
来到炊事班,他才发现这行当不简单。他从小没下过厨房,得从最起码的烧火学起——部队当时用的是87式炊事车,得用鼓风机摇着生火,何贤达常被熏得一头一脸的烟灰,全没了训练场上的潇洒样儿。他又不能抱怨——班里只有他啥饭菜也不会做,只能烧火。等这关熬过去了,才慢慢“升职”到了切菜、做米饭馒头,有时老班长也“开恩”,亲手教他炒上一两个菜。渐渐地,大家发现他炒出的菜别有一番风味。他做的馒头也明显具有“何氏风格”:白俊整齐,松软适度,吃着喷香。
这就是何贤达的过人之处。干啥都不会甘于平庸,都肯下功夫动脑筋,能在最不起眼处给人一个惊喜。摇身变成“一号手”。
军人个人事迹篇3
在面对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____等退役老兵退伍不褪色,关键时刻总会有他们的身影出现!
捐钱捐物献爱心
____居住的____小区是个没有物业缺乏管理的三无小区。疫情防控工作刚开始,____社区党支部带领网格员对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小区内部,所有进入小区的人员都要求量体温、佩戴口罩。____得知后深受感动,早在2月初,他就给社区捐赠了螺蛳粉和饮用水,并表示愿意做工作人员的坚实后勤保障。其后,他组织柳州市柳南区食品安全行业协会旗下的爱心企业开展爱心募捐,共筹得价值123.27万元的物资和4.4万元现金,分别捐给湖北省十堰市、柳州市红十字协会、柳南区疫情抗击指挥部等有关方面。
参与小区防控战“疫”第一线
3月初,____得知此次疫情形势严峻,辖区内三无小区较多,____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压力较大,特别是疫情防控点值班人员调配困难需要征招志愿者时,他积极向社区主动请缨,强烈要求上“前线”。在____小区大门口的疫情防控点,他和社区网格员、其他志愿者们一起对所有进出小区人员进行严格登记和测量体温。为了保障居民的健康,面对个别不配合不理解的居民他进行耐心劝说。
永远的赤子情?
____,________人,1965年9月4日生,1984年入伍,1995年6月1日入党,____年底从部队转业回乡,现任柳州市柳南区工商联副秘书长兼柳南区食品安全行业协会秘书长。20年的军旅生涯,他从一个毛头小伙被磨炼成一名合格的中国军人,一名勇敢无畏的战士。无论在哪,无论什么时候,____始终铭记那面军旗下的誓言——保家卫国!如果说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那么,____在自己退役的14年里,用实干担当、创新创业实绩,树起了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是我的责任和义务。”____这样对共同参与值守的一位00后大学生志愿者如是说道。这只是参与____社区值守工作的退役军人们在抗击新冠疫情奋战在“一线”的一个掠影,疫情面前,像____这样的退伍老兵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在疫情防控“一线”忙碌的身影成为这个春天最动人的风景,也给我们诠释了新时期退役军人——“永不褪色的橄榄绿”的铮铮誓言!
军人个人事迹篇4
今年七月,我从武警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我们一支队庆宁中队担任排长。三个多月来,在支队党委和支队领导者的关怀培养下,在中队党支部和队领导的关心帮助下,我认真履行职责,刻苦学习,勤于思考,虑心求教,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善于在工作中寻找差距,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经过不懈的努力,克服了管理经验不足,业务基础薄弱的缺点,发扬自身优势,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同时,思想觉悟,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都有了长足的提高,为了更好的完善自己,发掘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总结经验教训,为明年的工作乃至今后的成长进步制订一长远的计划与步骤。现将这三个多月来的学习、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防腐拒变能力
三个多月来,我认真学习了总队政治部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三个多月来,我时刻关注社会动态和时事政治,始终站在党的立场上去分析问题、判断是非,并将政治理论指导实践,实施在具体行动上,从而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党性觉悟,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
二、强化业务基础,提高指挥能力
不久的将来我也要担任一线指挥员,由于我是文书出身,学的又是防火管理专业,对火场指挥和器材装备的性能不够熟悉,深知自身不足,刚下队我就投入到对战备车辆性能和随车装备的熟悉工作中,通过向中队其他干部、战斗班长和士官请教,目前已基本掌握了常用器材装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已跟车,担当副指挥,到火场一线去熟悉装备的使用性能、使用方法和应用范围以及指挥员的现场指挥方法、指挥程序和要求,并在归队后加以总结记录。空余时间请求与通讯一道外出熟悉辖区内的水源、地形和交通道路,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了解与学习,业务知识方面已有了长足的进步。
三、踏实工作求实效
来到庆宁中队虽有三个多月,其实在队工作时间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其中八月一日至九月二日是在川沙育英学校带军训,并担任负责人。军训期间,我严格遵守我们消防部队的有关规定,牢记支队领导的嘱托,发扬在校学习期间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维护了我们消防部队的良好形象。期间我带领川沙中学参加了浦东新区军训会操,取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为我们支队和校方争得了荣誉。
今年是我们庆宁中队的又一丰收年,准备打一攻坚战,业务上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了能在后勤考评上也打一个大胜仗,中队全体官兵一齐动手,队长将中队的卫生工作分管给我,这是领导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的考验,深感责任重大。我以身作则,亲自动手,带领大家出色地完成了所有的卫生工作,为后勤考评的成绩取得做出了我所有的努力。
为迎接国庆节及apec会议的召开,我带领通讯班成员外出保养消火栓,并安装了名人苑周围500米以内和居家桥路、张扬路、浦东大道等辖区内主干道所有消火栓缺损配件,同时也开展了实地调研,熟悉了辖区内名人苑、916油库、4805厂等重点单位,并担任了apec保卫工作期间的'甲车副指挥。
四、加强能力培养,强化纪律观念
由于刚从学校毕业,实践经验比较缺乏,加上之前又是文书出身,对部队管理方面的能力很是欠缺。为此,我充分利用庆宁中队的优良传统和部队管理方面的优势,积极去参与和学习,并大胆尝试一些新的管理方法,受益非浅,起到了较好的桥梁作用。在管理中我首先对自身要求以高标准,发扬在校期间的优良作风,用来感染下面的战士,做到言传身教。
五、收获与体会
1、知兵、爱兵是开展工作的前提。
一到中队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战士,整天和他们生活、工作在一起,排长是联系干部和战士的桥梁和纽带,要搭好这座桥、牵牢这根带,必须先打好根基,熟悉下面战士的情况。为此,我对照花名册,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训练中从不同渠道去了解战士的性格、爱好、家庭情况以及情绪变化等内容,并做好记录,做到“身在兵中,兵中心中”。
2、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开展工作的保证。
身为刚下中队的新排长、新干部,乃是战士学习的榜样,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到自己在战士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做好表率能更利于开展各项工作,更能树立威信,更能教育和管理好部队。
3、强烈的责任心是出色完成任务的前提。
责任心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三个多月来,不管是在带军训,还是后勤考评的卫生工作,外出保养、维修消火栓,我都能尽心尽职,自己动手,将安全意识放在首位,力求工作完成出色,事实证明效果是明显的。
4、严格管理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保证。
现在的部队组成士官较多,兵龄长,年龄大,随之而来的婚恋、家庭问题给我们的基层管理带来了许多新麻烦,放任不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但毁了中队,更是对战士的极端不负责任,长此以往,这支部队就会垮掉,就会失去战斗力,严格管理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要注重实效,要有明确的计划和步骤,这样才能出成绩,出战斗力!!
5、开拓创新是部队正规化建设的动力源泉。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防部队也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如手机呼机、婚恋倾向、练兵机制、执行任务的延伸、保卫对象的复杂化等问题,都给我们当前的消防部队的正规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开拓思路、扩散思维、研究对策、制定措施,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消防部队。
六、存在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
1、管理力度亟急加强。主要是我之前从事管理工作时间短,经验不够丰富,对棘手问题没有果断的决策。
2、考虑问题不够全面细致。原因是在中队时间不长,对中队的细节情况了解不是十分全面所致。
3、业务基础有待提高。由于我是文书出身,学的又是防火专业,对基层战备工作,消防技能、战术不够熟悉。
4、工作中缺乏魄力。
以上这几点是我在总结过程在发现的,需要加强、改正和努力提高的地方。我将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找出病因,挖掘根源,进行完善。同时,我还要抓紧时间去熟悉辖区“一划三标”及辖区内重点单部位,争取早日胜任一名一线指挥员的职责,并随时接受和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争做一名优秀的一线指挥、管理干部。
军人个人事迹篇5
在重症监护室,每天都上演着“生死时速”。“快快快!让一让!”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周飞虎一边奔跑,一边喊。在生与死的边缘,多争取一秒时间,就多一分希望。
作为一名军医,周飞虎曾执行西非抗埃、马里爆炸案维和伤员救治、赴巴基斯坦抗击新冠疫情等重大医学救援任务。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危重患者,哪里就是他冲锋的“战场”。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他作为解放军总医院新冠疫情救治专家组成员,参与救治危重症患者近百名。
在重症医学科工作18年来,周飞虎参加抢救危重症患者超过1万例。许多患者转院过来的时候,存在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症状,经过周飞虎团队的精心治疗后,最终转危为安。他说:“病人把生命托付给我们,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尽最大努力,这是医生的本分。”
“我的病情反反复复,但你们始终没有放弃,让我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坚定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前不久,一名刚出院的小伙子给周飞虎团队寄来一封感谢信。他刚转诊入院时多脏器衰竭,查不出病因,深陷绝望之中。“每天我都会握着他的手,告诉他病能治好。”两个月,几十次会诊,周飞虎团队把小伙子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小伙子生日那天,周飞虎特意买来蛋糕,告诉他有很多人在关心他,为他加油鼓劲。
在重症监护室,时时处在高强度、高压力下,周飞虎用医者仁心温暖着每一名患者:用洗净的药瓶组成“加油icu”字样、在病人打电话时贴心地送上靠枕、盛夏时节为病人送西瓜……一件件小事温暖人心。
“不抛弃、不放弃,坚持下去就会迎来曙光。”周飞虎指导的博士后毛智说,周主任带领团队精心守护每一名危重症患者,不放弃任何一个人。
目睹过许多生离死别的周飞虎深知,危重症患者最需要的是及时、科学的救治。近年来,他带领团队致力于建设“智慧icu”,利用大数据早期预警,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治疗,大大节约人力物力,提高救治效率。
病房中,智能信息采集车取代了护士手记,精准的数据信息随时提示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风险,救治关口不断前移。医生可实时接收“报警”,迅速指导施救。
数据在不断积累,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近年来,周飞虎承担国家、军队等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及医疗成果二等奖各1项,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荣获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全国最美援外医生、中国好医生等称号。
军人个人事迹篇6
周飞虎,男,1971年出生,现任解放军总医院外科临床部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工作上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科室为家,抢救病人在工作上不分昼夜,多次成功完成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近年来,先后参加了西非抗击埃博拉、_爆炸维和伤员和_遇袭伤员救治等系列国际重大救援任务,模范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出色完成各项任务,被评为全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先进个人、2017年最美援外医生、军委后勤保障部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作为科室主任,带领科室团队荣立总医院院集体三等功、教学先进单位、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等。
作为重症医学专家,每天面临徘徊在生死边缘的急危重症患者,在危重外科围手术期危重病人、脓毒症、热射病的血液净化及液体复苏、多脏器功能不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救治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疗效,为解放军总医院首批“百位名医”培育对象,《持续血液净化救治重症脓毒症》被评为院首批《百病妙诀》。任科室主任以来,在工作中克服科室在岗医生人员少,科室任务繁重等困难, 经常同时身兼二线、三线值班,并参加了科室所有重症及特殊病人的抢救工作,确保科室医疗安全,在保健工作中,除科室直接收治军干、师干首长救治外,多次参加南楼首长抢救。并多次代表医院和军委后勤保障部参加包括西非抗击埃博拉、天津爆炸、马里爆炸伤员等救治,均圆满完成任务。
所带领的科室多年来救治危重病患者数万名,在危重病人救治成功率均在95%以上,远高于国内、外同级别医院90%-92%的救治成功率。科室2013年荣立总医院集体三等功,2014年被评为总医院教学先进单位,2015年被临床部嘉奖,2016年被评为总医院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及医德医风建设先进单位。2016年底,先后入选北京十大健康卫士及感动海淀十大文明人物候选,多次被评为总医院优秀党员和教学先进个人。
军人个人事迹篇7
一句承诺有多重?一名医生的承诺,关乎生与死,更体现责任与担当。
每年5月12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周飞虎都会收到四川女孩唐钰岚发来的信息。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周飞虎将身受重伤的唐钰岚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恢复意识后,听到可能要截肢的消息,当时才24岁的唐钰岚感到“天都快要塌了”。
尽管希望渺茫,周飞虎还是决定保守治疗,尽最大努力保住患者的伤腿。知道唐钰岚喜欢吃榴莲,周飞虎经常开导:“你要对自己有信心,等痊愈了我给你买榴莲吃。”周飞虎和战友们克服重重困难,悉心救治,终于保住了唐钰岚的双腿。
2020年5月12日,唐钰岚给周飞虎和重症医学科的护士寄来两箱家乡水果表达感谢之情,并报告喜讯:当年对面病床的黄梅花已完成硕士学业,成为一名心理医生。
“这个小姑娘当时双腿不得不截肢,我们谁也不忍心告诉她。”周飞虎回忆,每次换药时,他们都小心翼翼地用床单遮挡,幻肢感让黄梅花以为自己双腿还在。周飞虎还和战友们一起帮黄梅花重拾生活信心,逐渐变得开朗起来的她对周飞虎说:“长大后我也要成为像你们这样的人。”
一个不经意的约定,多年后成为现实,让周飞虎无比欣慰。“生命相托,永不言弃。”周飞虎总是给患者带去信心和勇气,并为这个诺言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救治危重症患者万余例。
“尽全力救治你”,是周飞虎对生命的承诺,而“坚决完成任务”,是他作为一名人民军医,对祖国和人民的承诺。
2016年,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遇袭,战士申亮亮不幸牺牲,多人受伤。上级命令,由周飞虎担任医疗组组长,赴海外救治受伤战士。
马里医疗条件有限,伤员被送往塞内加尔一家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回国接受进一步治疗。医院设备数量不足,没有监护仪,周飞虎丰富的临床经验发挥了关键作用。20多天时间里,几位伤员陆续度过危险期,病情稳定下来。回国的飞机上,周飞虎担心伤员突发血栓和呼吸问题,一遍又一遍地听诊、观察……最终,4名伤员全部平安回到祖国怀抱。
作为重症医学专家,周飞虎多次参与军内外重大抢救任务。他还多次赴朱日和等地培训指导基层军医、驻训官兵和即将执行援外任务的官兵。作为国防科技创新某重点项目主要成员,他两赴西藏阿里,参加野战医院监护病房建设,为高原官兵提供医疗卫勤保障。
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危重症患者,哪里就是周飞虎冲锋的“战场”。走进周飞虎的办公室,记者看到迷彩战备包放在显眼位置,简朴的书柜里摆放着各种荣誉证书——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获得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最美援外医生、中国好医生等荣誉。这是他一次次拯救生命、践行承诺的见证。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军人述职报告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