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巴巴 >心得体会

研读课标数学心得体会6篇

心得是我们用于记录自己感受的一种书面文体,当我们积极参加相关的活动之后内心都会有很多收获,赶紧拿笔写份心得体会吧,下面是文笔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研读课标数学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研读课标数学心得体会6篇

研读课标数学心得体会篇1

20xx年4月26日下午,我校全体数学教师组织观看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与作业优化设计的培训,首先王老师先给我们解读了新课程标准的变化,然后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这次的培训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解读与理解和新课标下的优化作业与设计。王老师对于课程标准中的四基、四能和三会进行的详细解读,并为我们推荐了几款数学适用的软件,对于我们的授课非常有帮助。课程标准的解读分为四个学段,对于九年义务教育进行了详细的分解解读。

新课程标准的学业质量解读中7-9年级学段的解读中指出,以结构化数学知识主题为载体,在形成与发展四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与社会情境,以及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数学与科技中,在经历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维与数学的语言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模型观念、数据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学的学习运用、实践探索活动的经验积累,逐步产生对数学求知欲,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初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

通过今天的培训,我对课程标准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学到了大单元作业的方法。

研读课标数学心得体会篇2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新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喜欢数学要做到: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注意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三、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更深入细致的学习和理解。实施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因此,无论是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方案,还是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研读课标数学心得体会篇3

一、通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通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

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应因材施教,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呵护,才得以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通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四、通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尽力信心。

研读课标数学心得体会篇4

新旧课标对比之后,比较显目的的是关于“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的修订。“基本理念”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达到“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底会用到多少的数学知识?数学怎是人人所必须呢?又怎能体现其“有价值”?那么学习数学的意义又何在?

从这些的修订处中,我找到了一些答案。是呀,许多的数学知识通常是出校门后不到—两年便很快忘掉了,学到的数学知识显得一无是处。然而细想,不管从事什么业务工作,深刻于每个人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都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令我们受益终身。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通过学习,要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是呀,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各行业,对人的素质要求有着共同之处,要求走向社会的人,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具有善于分析情况,归纳总结,综合比较,分类评析,概括判断的工作方法,这—切都是在数学思想的渗透中得以培养的。

当然,修订的真正意图在于让我们—线教师在实践中实施、落实。那就要求我们必须真正领悟精神、领悟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层次性;同时要讲究方法,把握好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思想渗透的契机;更应该看到,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不是一朝—夕就能见到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而是一个过程。数学思想必须经过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有所领悟。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和积累—些基本活动经验,不仅能使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懂得数学的价值,学会数学地思想和解决问题,还可以把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正是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也是我读《课标修订稿》所领悟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研读课标数学心得体会篇5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或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从国际意识、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的高度出发,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所谓数学事实指的是能运用数学及其方法去解决的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数学活动经验则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步积累起来的。

1、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合与对应的思想”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着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的临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3、应用数学的意识

这个提法是以前大纲所没有的,这几年颇为流行,未见专门的说明。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二、课程设置

1、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部分。

2、设置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内容

3、模块的逻辑顺序

必修课程是选修课程的基础,学校应在保证必修课程,选修系列1、2开设的基础上,开设其他系列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基本选择需求,并积极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教师也应根据自身条件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三、内容标准

高中课程的内容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初步等内容。

四、实施建议

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相互学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是教师。所以,我们必须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宰割中的角色和作用。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本人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就要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成熟的数学教师。

研读课标数学心得体会篇6

在日新月异不断迭代发展的今天,教育的改革依旧一浪随着一浪,唯有不折腾、不跟风,始终坚持儿童立场,守正持初心,方能在改革的浪潮下,轻拂“迷人眼”的“乱花”,实实在在做些研究,一点点的推进教学,以“小小”的事业,点燃星星之火。

一、大观念还需小道理

曹培英先生在讲座“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研究”中指出:近年来以“大”的名词层出不穷。有“大概念”、“大观念”、“大情境”等一系列“大”文章,但“大道理”并不能帮助教师改进日常教学,没有改进的抓手,空有了“大理论”,不免有博人眼球之嫌。

为此曹培英先生举了这样一个案例,目前对于“加减乘除”,大家公认其实质应归结为计数单位的计算,但被忽略的是,其还可转为整数的基本口算,如360x7,其具体竖式算法为36x7=252,360x7=2520,看做36个十乘7。事实上,其本质算法应为运用了2次一位数乘7,然后相加,再进一步思考,其实质算法为360x7=36x10x7=36x7x10,即实质是基本运算律。“大概念”下的四则运算,唯有着眼于具体课例,对具体问题进行突破,将“大”归结于数学“四基”去探究,求实求真去思考,方能真正实效的去改进。

正如曹先生所言:光有“大观念”,不够,还需要有小道理。

二、大改革还需两“吃透”

任何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其对教育的热忱研究都不乏拥有以下两个特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通俗易懂的两个“吃透”,在60年代就已被提出和广泛认可。曹培英先生也用案例做了具体阐述。

如何让学生理解“线无粗细”呢?

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个探究问题:过两点能画几条直线?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得学生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并不陌生,但也有学生会提出质疑,如果点画的大些,连接2个点的直线就可以画很多条。因此问题发生了转化,即点是否拥有大小,若点没有大小,那么连接两点的直线也一定只有一条,且“线无粗细”。那么如何让学生感知并体会点无大小呢?

在后续学习小数时,可以设计以下的教学要求:找出直线上表示3.4、3.5的点。然后教师进行追问:3.4和3.5之间有多少个小数?(无数个),怎么画的下呢?师生感悟并小结:因为点没有大小,因此一定是存在的。通过数形结合,学生在抽象的思维中便感悟到了“点无大小”的合理性。

三、大改进还需好策略

守正持初心,是坚持儿童立场下的改革创新,下面借用曹培英先生提出的其中三条改进策略进行教学改进的阐述。

1、立足儿童,彰显数学

“平均数”一课是历年来广大名师一直研究的课例,其教学情境从原来的“拍皮球”引入到如今的“测验平均分”引入,案例甚多。但运用“拍皮球”引入平均数公平的同时,执教者没有考虑的是,使比赛公平的不是“平均数”,而是规则,儿童学习时虽有感觉,但确实偏颇了常识。而由“测验平均分”引入,虽然从统计意义入手,但是学生更是看不见,也摸不着,感悟移多补少更是困难。

对于儿童而言,“拍皮球”、“平均分”固然是新的情境,但教材中的案例也是新的情境,我们应当走出为“新”而“新”的误区,利用要教材,活用、用好,也能“完美”进行教学。

2、基于单元,着眼整体

近几年,教育行业倡导“大单元”,其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倡导大观念、大项目、大任务与大问题的设计。

例如对于学习“体积”一课,我们可以有两个方向的课时整合。其一为“体积—容积”,求体积,量外面,求容积,量里面。其二为“体积—体积单位”,长度单位用1厘米表示,面积单位用1平方厘米表示,体积单位则用1立方厘米表示。

3、转变形态,提升效能

一直以来,我们的日常教学依然停留在“重视对话,听说为主”的层面,即使在各个层级的公开课中也免不了如此,如在xx省份第20届教学课堂评比中,约有65%的时间教师在说,30%左右的时间学生在说,只有不到6%的时间学生独立思考。这不得不使我们深思,我们的数学课显然悄悄的进行了变脸,成为了一场“话剧演出”。

当课堂不再是思维的的殿堂,学生缺失的不仅仅是探索的时间,更是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因而在无数改革浪潮声下,我们应当回归教育本色,课堂的主阵地应当是孩子,且只能是孩子,课堂的时间应当是孩子们在思考,而教师的职能也仅仅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低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推荐8篇

2023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7篇

2023新课标英语心得体会6篇

小学新课标心得体会模板6篇

培训新课标心得体会6篇

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6篇

2023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6篇

新课标英语培训心得体会6篇

2023年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6篇

2023新课标初中语文心得体会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3276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