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巴巴 >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7篇

体会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切合实际,不要浮夸,很多时候写心得体会是我们记录生活感受的最佳方式,以下是文笔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7篇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1

?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艺术课程所培养的艺术能力,不仅包括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不同门类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大家通过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深入解读,对课程的目标,课程的性质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

一、要有感知与体验的能力

艺术课中的体验学习,就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特定的游戏中,增强他们对艺术学习的兴趣,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表现,逐步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跨越,转换等多种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人全面的发展。

二、增强课程中的互动体验活动

音乐课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方式:一通过活动化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体验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表现欲望,尽可能的多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探索性的能够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活动,在教学中体现出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娱乐性。

三、以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关注艺术与生活,自然,社会等关联,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充分的融合姊妹艺术。在课堂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促进音乐与姊妹艺术其他学科的联系和融合。引导学生关注各类艺术活动,积极参加舞蹈,曲艺等节目的排演。

四、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音乐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声音和音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探究愿望,关注更多的声音和音乐相关的现象,体会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对声音和音乐的探究。

这次新课标的学习,每位教师对学科本质与教学把握有了更深的体会。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对艺术能力得到提升,让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创造获得基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2

2022版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于2022年3月25日,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新修订的课标包括艺术教育在内共有16个。教育部要求各地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地实施。加大条件保障力度,保证课程有效实施。下面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标准中,艺术课内容、考试及学习方式做一个梳理,方便家长们了解。

一、艺术课程内容分五大类,戏剧影视分量加大,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内容

教育部颁布的2022艺术教育课标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5个学科。

整体的课程设置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艺术课程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并且课程时长要达到九年课时总比例的9%-11%。

新课标中,明显增加了和扩大了艺术教育的内容和范围,除了传统的音乐、美术和舞蹈外,特别增加了戏剧(戏曲)和影视教育份量,并对新课程的实施和评估都有具体的建议和标准。戏剧教育除了作为一大专门项内容外,还在其他四大内容中都有涉及,在音乐、美术、舞蹈和影视课程中,都提到要求利用戏剧游戏或情境表演的方法,对相关的艺术进行综合的表达与呈现。由此可以看到是国家、教育部对教育戏剧的重视,我国中小学教育戏剧的春天即将到来,这对于在教育戏剧行业奋斗了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二、学生至少要学习两门艺术课,课程内容要与幼儿园和高中双向衔接

在艺术课程安排方面,新课标要求分学段教学,学生至少选择两项学习。具体安排是:

1~2年级开设唱游-音乐、造型-美术;3~7年级开设音乐、美术,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可以提前到7年级(初一)。

新课标要求,艺术课程设置要遵循艺术学习规律,体现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连续性的特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分阶段设置,第一阶段(12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衔接;第三阶段(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与高中模块化教学相衔接。

三、各门艺术课的学习设置了具体的学习内容

以戏剧课为例,戏剧(含戏曲)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表现”“创造”“欣赏”和“融合“4类艺术实践,涵盖10项具体学习内容

戏剧(戏曲)课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学习任务:

12年级:学习任务主要依托唱游·音乐实施,任务为“模拟表演”,即对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动物、植物进行模拟,培养学生对所表现对象特征的观察和概括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表情、身体、语言进行表演。

37年级:学习任务主要依托音乐及语文、外语实施,任务为“课本剧表演”,即选用音乐、语文、外语等教材中的教学素材,进行课本剧编创表演,观看传统戏曲表演,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意识和对表演活动进行评价的能力。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7年级开设戏剧(含戏曲),学习任务围绕“戏剧游戏”展开。

89年级:学习任务包括“演出舞台剧目““编演故事脚本”“记录观剧心得“和“策划戏剧化活动”。

四、艺术课的学习目标与学业评价:学生选课,不设水平等级,只判是否合格

新的课标要求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要求重视艺术课学习的过程性、基础性考核与评价;尊重学生艺术学习的选择性,以学定考,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专项考核。

新课标规定:艺术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按照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和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5个学科分别制定的。音乐和美术设19年级四个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舞蹈、戏剧(含戏曲)和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设89年级一个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

要求各艺术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具有可测性、可评性,不设水平等级,只规定学生在每个学段学习结束之后应达到的合格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是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

以戏剧课为例,具体的教学目标大致如下:

(一)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方面达到:

1、能把握戏剧情境、结构、事件等的内涵,并在创作实践和作品分析评价活动中加以运用;

2、具备基本的舞台思维,能通过戏剧动作、场面等进行艺术表达;

3、能将所编演的作品转化为文本形式,做到体例合乎规范。

4、理解冲突是戏剧艺术表现人类生活的构思方式之一,认识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在审美感知、文化理解方面达到:

1、能从舞台艺术整体构思、细节处理等角度,对所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意蕴内涵等进行初步分析;

2、能对所欣赏作品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等的关系进行简单分析;

3、表达观剧的感受和见解,能做到条理清晰;

4、具备基本的戏剧(含戏曲)艺术史论知识,认识审美观、价值观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三)在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方面达到:

1、初步了解“教育戏剧”和“教育剧场”的基本观念,能运用“教育戏剧”的方法设计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能运用“教育剧场”的方法策划体现时代主题的戏剧活动。

2、认识戏剧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知道跨学科、跨领域的探索是艺术创新的重要方式。

五、艺术课学业水平考试与与评价结果纳入中考

艺术课的学习成绩评价涉及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方面,贯穿艺术学习的全过程和艺术教学的各个环节。考核方式釆取过程性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的评定方式,将评定结果作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地区教育质量评估等的参考依据。

(一)学生艺术课的成绩评价包括:

1、课堂评价

由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学习态度、课堂学习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2、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补充,作业设计包括独立完成型与团队合作型、书面型与活动实践型、巩固练习型与创意实践型,也包括共性化作业与个性化作业。

3、期末评价

期末评价包括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和期末考核的结果。其中,期末考核要依据本学期的课程目标、内容、教学实际组织实施。

4、评价结果的呈现

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分项等级制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呈现,避免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

(二)学业水平考试

1、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

义务教育艺术学业水平考试是以学业质量标准、课程内容为依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旨在检测和衡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的学业成就,为判断学生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毕业要求提供主要依据。

2、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

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构建命题框架。命题框架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一是课程目标,二是课程内容,三是学业质量标准。

3、测评形式

采用丰富多样的艺术测评形式,如主题创作、项目设计、展示展演,以及凸显艺术特点的纸笔考试等。

4、评分标准

以学业质量所刻画的表现特征为依据,结合具体任务的要求,预估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确定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六、学校要配齐硬件设施可以引进校外优质资源

新课标要求学校应该为艺术课程学习创造条件,配齐基本的教学设施(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舞蹈教室、工具材料设备储藏室)、器材(如常用乐器、画具画材、摄影器材、工艺工具与材料、数码艺术器材等)和书籍(如艺术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学生学习用书,以及各艺术门类的重要图书和期刊等)。

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还需建立健全学校艺术表演、作品展示的专门场所,满足学校艺术教育“常演、常展”的要求。

在教学课程方面,新课标要求在保证国家课程资源切实落地的同时,鼓励学校与校外机构合作,引进优质艺术资源,提升艺术教学的质量。同时也要求加强艺术教师培训,要进一步完善艺术教研员的培训制度,汇集学科专家,帮助教师们解决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完善音乐、美术教研员的培训制度的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组建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员队伍。汇聚学科专家、学科教育专家、教研员、一线骨干教师等组建培训者团队,开展相关培训。针对艺术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学科的教学问题,各级教研和培训团队要积极发挥作用,分阶段、分专题开展持续、深入的培训。

总之,义务教育艺术课程2022版新标准的修订,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3

2022年5月7日上午,平顶山市小学音乐王雷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在主持人王雷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崔允漷教授讲授的“育时代新人,绘课程蓝图——《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解读。通过本次学习,我了解到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课程教育导向目标更明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人才基础。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了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贯彻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指引下,音乐教学中大力提倡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创造与表现的内容,注重学生的音乐体验,落实立德树人,体现国家意志,彻底改变了以往“以唱歌为中心,学习读谱”单一的教学模式。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改变应试教育中音乐课出现的机械训练,教学枯燥、呆板的模式,新的音乐课标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加强思想性,体现育人为本。

其次,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体现了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和时代性,充分利用新技术的优势,探索数字化教材的建设,给我们提供了音乐作品在思想、音乐形象方面都是接近学生的生活,富有较强的参与、表现潜力,这些为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提供的较大的发挥空间,我们可以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入手与学生产共鸣,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习惯,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与同伴交流的习惯;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音乐、应用音乐的习惯。音乐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

第三,科学研制学业质量标准,落实“双减”精神,让教与学更有章可循。新《课标》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科学制学业质量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很好地引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不仅为今后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了依据,更重要的是,让老师真正明白了怎么更好得进行教育教学。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读,只有准确领会内涵,认真贯彻执行,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有效,我们的教育才会更有品质。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音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要真正把新课标落实到每一节音乐课上,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音乐形象,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多一些理性得去思考,让学生能静心体验音乐的美。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4

01

重视视唱

在“2022版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中,我们欣喜的看到:“在教学质量评价中,除了音乐鉴赏、参加艺术类演出以外,有一项要求被单独提了出来:要熟悉乐谱,能视唱。从学生的一年级开始,这项要求就放在了学业质量描述当中。从第一学段的“认识简单节奏谱和常用音乐符号,模唱简单旋律”,到第四学段的“熟悉常见的音乐符号和术语,识谱、记谱比较流畅和准确”,可见视唱对培养音乐素养的重要性”。我们从音乐本体角度,无论任何音乐作品,识谱的问题,犹如一个孩子学习母语时的“识字”问题,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音乐的识谱正如识字的笔画等要求,是一定要掌握的。

02

改革教学方法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改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重要。要教好学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学重点怎么突破,教学难点怎么解决都需要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

我们必须适应形势,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用最优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人格素质。

03

注重能力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对于教师而言,所设教学目的不再是如何让学生更容易学会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将教学重心从“教”转变为“学”。

04

提升素养

基于新课标的实施,我们的目标是关注素养,不只是关注知识点。素养目标不是靠上一节课、也不是靠听就能听出来的,要强化学科实践,自己去尝试去感受的过程。还有要推进综合学习、跨学科学习,做“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即要落实因人导学等方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备课实施教学的时候要提前预设看看能提升学生哪方面素养,需要学生做什么,怎样的学习效果最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家庭、学校、社会混合学习,达到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养的效果。

课程标准可以说是一根“指挥棒”,只有理解了,才能奏出美妙的乐章。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2022版新标准的修订,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能够看出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教育方针,国家都在不断地加强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艺术教育之于孩子,不仅是个体与家庭的选择,更是国家教育和发展层面的战略!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5

4月27日早上,音乐组6位老师进行了钉钉线上教研活动,学习、研究新课标的内容,仔细解读党中央、国家教育部修订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新的教育教学大纲。大家一致认为:及时、深刻的学习新的艺术课程标准,对于广大的一线音乐老师来说意义重大。了解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修订原则”给我们一线的老师指明了方向。而“主要变化”这一块的阐述,则非常明确的指出了今后课堂教学中我们一线老师们要落实、细化的一些新举措。

在研讨中,蔡艳萍老师针对新课标中“优化课程内容结构”这一点,结合自己所任教的一年级学生学情,谈了谈自己的一些感想。在完成主题一致的教学内容时,大胆的采用跨学科整合教学非常有必要,特别是针对线上教学的网课,它的优势更加凸显。回想自己在教学歌曲《小小的船》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当时孩子们一看课题就马上兴奋起来,不自觉的就背起了课文,因为这是他们非常熟悉的语文课本上的课文。这时我就顺势让孩子们一齐背诵,激发兴趣。接下来提出了关于这篇课文的“朗诵节奏”问题,通过比较发现音乐的节奏美,对孩子音乐技能的培养和美育教育在悄然中就完成了。

王红政老师简明扼要的总结了新课标的优势: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更加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更加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总之,对音乐老师的艺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努力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叶思佳老师从更高的角度讲述了自己的学习体会:通过对新课标的研读,我更加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的方向和重点。特别注重把握在一二年级,兴趣和引导;三年级至五年级,深化兴趣,培养创造绿色作文网力,生活化的音乐关注与个性展现;六七年级,加强艺术实践,强化交流合作,增强文化自信;八九年级,拥有创编能力,对音乐现象可以生成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从本次的标准解读中可以了解到,未来的音乐学习,绝对不是简单的技能学习,音乐课程大致分成了欣赏,表现,创造,融合四类,而且还涉及了音乐与生活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例如音乐情绪变化的学习,演唱声部的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和音乐基础知识等。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也多次被提及,其中重点还是对音乐素养培养的涉及。未来音乐艺术的学习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兴趣学习,撇开他对孩子人生成长发展的重大意义不说,其未来的趋势也指引着我们必须对音乐教育看重,其实这个是自中国古代教育中也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孔子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说的就是一个人的修养从诗开始,完善于乐,其实美育是自古代孔子开始就有所提倡的。音乐老师任重而道远!

余伶俊老师则关注了下面这一点:新课标更要求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将更加细致的去贯彻落实。在肯定新课标更完善的指导性的同时,组里的其他俩位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赵海燕老师:2022音乐新课标主要针对五年制学校,对于六年制的学校有待于更加完善。

吴霄老师:1、低段一二年级的音乐教育从幼儿园主题性学习过渡,教材是也会作调整?书本中是否会有体现?2、与其他学科或者与生活的融合联系,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具体开展教学?

研讨活动结束时,老师们个个醍醐灌顶,同时也深刻的感觉到国家、社会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对艺术老师的高要求。这既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不断精进的动力。相信在新的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我们一定会迎来美育教育的繁荣昌盛。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6

从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我认识到审美、创新、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学生为主体、自主性学习、音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是教学新模式的目标,更加贴近基层,尤其是教学的出发理念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变化,更加突出了实用性,使基层音乐教师又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通过新课标的培训,我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下面是我对新课标的一些理解。

1、学会利用课程资源,以情传知,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姐妹艺术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它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音乐教学多为感知教材,感受美的内涵以达到鉴赏美的目的。而设计的范筹是主要的新课的教法,唱又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体会形象美,表现形象美的关键。为了能够很好地感染教育学生,教学中,我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演唱表现音乐作品,让他们自己讨论设计表演作品,在参与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个性爱好,扬长避短,并适时选用乐器,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情绪,帮助学生掌握节奏,音高,丰富演唱效果,从而达到鉴赏美的目的。

2、加强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领悟音乐美

综合技能训练目的在于对已学过的教材内容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使教师了解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责任感。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示范法、指导法去学习,体会,让学生充分领悟、感受音乐美的所在。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再以学生是否知道这道题的答案来衡量学生的会与否,以知道一首歌是怎么唱的来衡量一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否,更何况音乐、美术等这些学科并不追求“标准答案”或唯一答案。我觉得教学的任务不仅是教,更是为了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自己去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

3、由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注重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是一种精神交流活动。作为音乐教师,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将他们带入美的旋律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热情和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音乐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逐渐地喜欢音乐。

4、角色的转换

新课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师进行角色转换,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不是仅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合作者。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想法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改教师教学生学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合作,努力创设民主、轻松、双边互动的教学方式,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7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对于2022年新课标作出说明,并且确定将在今年秋季学期实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认真仔细研读新课标是自己的责任所在,对(2022版)音乐新课标解读如下:

1、坚持以美育人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学习和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开阔艺术视野。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2、重视艺术体验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木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木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强调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3、突出课程综合

以各艺木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木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7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培训心得7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022精选7篇

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7篇

小学音乐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8篇

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8篇

地理课程标准心得体会6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8篇

2023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5篇

小学音乐新学期工作计划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849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