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心得的使用率越来越高,通过写心得体会,不少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以下是文笔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书和教育的心得体会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读书和教育的心得体会篇1
近两日读了我买过来很久却未认真阅读过的唐全腾老师所写的《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一书,感触颇深。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一书全然没有一般心理学书籍那些枯燥难解的专业术语,没有刻板无趣的说教,读之仿佛朋友之间的一次倾心交流。作者利用自己的职业之便,首先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鲜活生动的学校典型案例,使我们老师感觉到就像在倾听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然后作者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出发,通过列举心理原理相似的其他案例和心理学实验,对学校案例进行了深入而浅出的剖析。每每读到作者那些总结性话语的时候,都让我有豁然开朗之感,多少年的教学迷惑被他一语道破,让我遂生相见恨晚之感。书中除对案例的精彩剖析之外,作者还给我们提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对策,这些对策非常实用易行,简直就是一线教师的管理宝典
本学期我读了好几本书,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这本书与其他心理学的书不一样,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运用实例来解释教育心理学的知识。
其中有二种心理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给予了我一定的启示。 一、破窗效应: 书中提到,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由此可以得到启示,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尤其需要用心,任何微小的变化都有可能是第一扇窗户。班主任应该为了树立良好的班风,应该更加的细心观察。班级内没有问题是不可能的,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教师能不能及时的引导和教育。希望每一个班级都不会出现一扇破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10篇《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读书和教育的心得体会篇2
最近我有幸地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读罢这本书,我受益匪浅。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显示功能,又关住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他的理论和实践,应该成为中国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我也为之折服。
在读到《教学合一》这节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
简而言之:
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
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陶公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堂设计应适合本班学情,根据学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那么这样学生就会乐学了。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确实还需要不断的学习,用丰厚的知识去充实自己,不是有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吗?”
?学生的精神》中提到三点:
(一)学生求学必须具有科学的精神;
(二)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
(三)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我想说说我自己的感受。现在的学生正如陶公所说容易“自满”,自己刚刚对这个知识点有一定的领悟,就沾沾自喜,但真正实践做题时,却无从下手。学生对学习缺少一定的目标,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学校来接受教育是为了什么。每当找学生谈话时,我便会问“你准备读完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不知道。”他们从来很少会想过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会是什么样?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不想下功夫,更不愿意吃苦,对于周围的环境学生很少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更多的原因归纳在外界的环境上。例如,学生作业未完成,当问其原因时,学生回答无非这几种“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交作业?”“我不会做。”“我不知道做哪道题?”“我忘记交作业啦!”“课代表交作业时没告诉我!”诸如此类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人无可奈何,更多的时候我在问自己:“我们的学生到底是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成这样?”
回首这些年的教学,我在不断的告诉自己:你一定要学会去转变角色了,你现在已经是一名教师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著》中师范生的第一变——孙悟空,也是这样告诉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样做一个好学生,才能培养出来许多好学生。可是为什么是变成孙悟空呢?陶行知先生说孙悟空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他是抱着一种目的去拜师的,这无形中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学生。
读书和教育的心得体会篇3
这件事我仍记忆犹新。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和弟弟正在一块玩积木,正玩得高兴时,妈妈催促我该上学了。当时,我很不情愿,嚷着不要上学,可妈妈硬把我推到了门外,我真的生气了,随手打了妈妈一下,不好,妈妈要还手了,我心里这样想着。但是,妈妈的行为与我想的却完全相反。她微笑地走过来,弯下腰,用手轻轻地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永远地那么平坦,一个人,总要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之后,才能攀上胜利的高峰。有一首歌不是这样唱的吗?‘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孩子你要明白,学习就是人生中的一个大困难,你首先要把它给解决掉,才能够迎接后面的困难,才能做最终的胜利者。孩子,我相信你能行的,你以后不要再耍小孩子气了,好吗?”我听了这些话,虽然一知半解,但是那一知半解的意思足以激起了我对学习的兴趣,更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理解。经过这件事后,我更重视那份来之不易的亲情了。
其实,书中主人公恩里科的父亲和我的父母亲都一样,都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从小就开始教孩子怎样做人,看了这本书,让我读懂了父母的心,也让我更懂事了。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是一个小书迷,我忠心地希望世界上会有越来越多的好书出版,希望每一本好书都伴随着每一个少年快乐成长!
读了《爱的教育》之后,让我感触很深,正如前言说的,这本书包含了世界所有高尚的爱:亲情、友情------这里有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的每月故事,有稀奇古怪、情节丰富的日记,还有主人公父母亲的.谆谆教导,这一切的一切正在无形中给我以深深地教育。其中,我最喜欢每月故事中的《寻母记》和主人公恩里科的父亲。
当我读完《爱的教育》这本书时,心里好像燃起了一团温暖的火争,书中那些勇敢、善良、正义、知错就改的形象不断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善良正义的卡隆,总是得第一的德罗西,勤劳刻苦的可莱谛,孝顺父母的波列科西,酷爱读书的斯代,还有每月故事里的那些少年们,爱国的伦巴第少年、鼓手孝顺懂事的小抄写员朱利奥,为了救祖母而献出自己生命的费鲁乔……这些故事让眼泪几次涌上我的眼眶,心里受到了很大的震动。
这本书并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太紧张刺激的情节,但那些平凡而又真实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各种伟大的爱——友情、新情、师生情等等,处处流淌着温馨或浓郁的真情。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心中一定要有爱,只有这样才能在犯错之后及时改正错误。
在我的身边,也有几个这样的人,成绩优秀的袁婕,孝顺父母的厉雯,酷爱读书的张丽扬,帮助同学的陆叶……她们都是我的榜样,我要向他们学习。
这些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爱的力量,并且,我还明白了,其实爱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也怀有一颗善良的爱心,就一定可以感受得到,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在爱的怀抱里,这就是《爱的教育》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启迪。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爱是开启心灵的金钥匙;爱是一本教育我终生的书.看了这本风行全世界的书,那如春风般的故事,我的心被震撼了,仿佛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
这是其中的一个故事:安利柯的朋友一不小心把一位老人伤了,那位朋友在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鼓励下去向老人道歉,并把自己最心爱的邮票册送给了他,过了几天,老人的病好了后,他不仅亲自去学校看砸自己的人,还把邮票册还给了他。
这就是爱,是爱是他勇敢地承认错误,是爱使老师同学给他鼓励,是爱使老人原谅了他。没有爱就没有这一切。这一霎那,我忽然觉得爱深不可测,高尚无比,似乎“爱”这个字的每一笔划都是爱的哲理,他们也像一个拉环把每个人的距离拉近,让他们相互爱护;爱让世界更精彩。
?爱的教育》这个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缤纷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忘不了《爱的教育》中那个小男孩安利柯,他用日记向我娓娓而谈他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朋友、对父母、对家乡、对祖国真挚的爱,让人万分感动。书中闪光的美德是一笔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财富。倘若你失去了金钱,可以靠智慧和汗水去创造;倘若这个世界失去了爱,那就像天使折断了飞翔的双翅。
在生活中,我们要创造爱:放学回家一句“我回来啦!”是爱;给年迈的奶奶递上一杯热茶是爱;给厨房里忙碌的妈妈一声问候是爱;给害怕困难的妹妹一个鼓励的眼神是爱;给同学一个微笑是爱,给邻居一次力所能及的帮助是爱……
朋友,请记住冰心奶奶的一句话: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让我让你让他都来创造爱,让让我们怀着爱幸福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爱的教育》是一本不算很厚的书。但每回捧读,我总感到沉甸甸的。这不仅仅是那一篇篇字字珠玑的文章内容丰富,风格鲜明,让人爱不释手,更是那些作为本书主旋律的一个字——爱,常撩得我心神振奋,情绪激昂。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一直都相信,并这样做着。
读书和教育的心得体会篇4
教师节前夕,收到了在烟台工作的一名学生送给我的礼物——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了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到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文中:“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关于家庭教育,我们承认,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但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甚至我们有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简直无懈可击。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我们作为老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教师生活,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读书和教育的心得体会篇5
暑假时看了《幼儿教育》,心里感慨良多。从根本上说,尽管东西方文化上存在差异性,尽管东西方在人种上也存在差异,其实育儿理念是一致的。本书是从理念和具体操作的层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帮助。让我们体会到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乐趣。读书的收获是读完后忘却内容而沉淀在思想深处的东西。没有一本书可以完全教会我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关键要能掌握其精髓,这样,我们才能在遇到任何问题和困惑时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采取科学的方法,只要努力这样做,所有的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现在的很多中国的父母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从出生到上学,德智体美恨不得样样优秀,可结果怎么总是事与愿违呢?付出那么多,怎么没有成绩呢?原因是出在孩子身上吗?不是,关键还是在于家长。功利心太强,愿望很美好,可是不是孩子想要的,如果不理解孩子,怎么能让他听你的话呢?其实关键是没找到技巧。这本书通过引导你去体会孩子的感受,从而和孩子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书中利用一些生活中与孩子相处的常见情景做为案例,通过漫画和文字两种形式,分别使用正确和错误两种沟通方式来进行对比训练,来启发读者掌握孩子易于接受的沟通技巧。我曾跟孩子一起来看这本书,每个正确和错误的案例用四格漫画来表现时,左面一页是负面教材,右面一页就是正面教材,然后问他“你喜欢左边的妈妈(爸爸),还是喜欢右边的妈妈(爸爸)呢?”无一例外,孩子总是选择右边那个书中推荐的沟通方式。在我读的过程中,感觉书里面那些反面教材就像一面镜子似的,从里面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禁自我反省……
这本书写得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一直渴求的良师益友。最后书中的结尾写道,我们用适当的方法跟孩子交流,更让孩子学会怎么与人交流,使他长大以后也用适当得体的方法与他的同学、朋友相处融洽,甚至是很好地处理他自己与他的孩子之间的关系。合上这本书,书中的方法、作者的感受都历历在目,我如获至宝,把它放在床头,时刻提醒我,用智慧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学会做孩子的朋友,也学会怎样做父母。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