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培养应对挑战和逆境的韧性和抗压能力,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文笔巴巴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谈成长之路和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谈成长之路和心得体会篇1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这春风拂面,鸟语花香的美好春季,我们学校——枣庄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也迎来了一缕阳光,一股清泉——薛城区临山小学许敏专家报告会。3月24日下午,令我终生难忘的一下午,令我备受震撼的一下午,也是令我深刻反思的一下午。
走进德馨园开会,看到第一排坐着一个陌生的面孔,我想这就是要做报告的专家了。天呢,她哪里像个专家呀!那么美丽,那么优雅,那么和善,又显得那么年轻。当她走上台,开始她的报告时,我听得那么认真,她讲的真好,全然看不出她是一名美术老师,倒像一名语文老师。这真是应了那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许敏老师给我们做了一场名为“天道酬勤,静等花开”的报告,讲述了她是如何从一名普通的年轻教师成长为优秀的骨干专家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从这场报告里,我真是学到了很多很多。
天生的性格内向使她不敢面向众人讲话,但初入职场她敢于挑战自己,给自己一个定下一个宏伟的大目标——讲一节区级的课。所以她把每一节常规课都当做公开课一样的准备,不辞辛苦。慢慢地,挑战完善自己,她的课从校级讲到区级,讲到市级,讲到省级,讲到国家级。这一级一级的飞跃,里面充满了多少对自我的挑战?这种敢于挑战自己的勇气,不正值得我们学习吗?
她自称自己是只“笨鸟”,但她有的是时间。为了上好课,她会花好几天的时间备好一堂课,哪怕只是一堂常规课。她每天白天花费十几个小时在学校,晚上回家再备课,后半夜开始写反思。基本上都得忙到凌晨一两点。为了提高社团内学生的绘画水平,她甚至周末也要牺牲休息的时间给他们辅导。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种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正值得我们学习吗?
1999年参加工作,工作18年以来,她总能与孩子打成一片。拥有童心的她,依然显得那么年轻。展板被雨损坏,为了不耽误展出,她把孩子们接到家里连夜赶画,照顾他们吃喝,这样的爱心,令她备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对于孩子们的作品她总能耐心的指导,所以她的校本课总是最受欢迎。作为老师任重而道远,这样的爱心、童心、耐心,不也正是我们需要的吗?
许敏老师的报告,不仅令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更为我个人的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入职三年多,我虽然没有过多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但是我总能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虽然我没有多少优美生动的语言,但是我愿意用脚踏实地的行动感染他们。但是工作这几年总是没有什么起色,也没有多大的成果和收获。在我苦于寻求个人自我发展,专业成长而无路的时候,许敏老师的报告,令我茅塞顿开,有了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她说,会教书只是一个好的教书匠,要做一名真正的好老师还要读书、写作、总结、反思。走得太快,心灵会跟不上,只有多反思,才能有突破。这令我突然有一种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的感觉。是啊,每天忙忙碌碌,上课,改作业,备课,如此循规蹈矩,不去反思,怎会有创新,怎会有突破呢?读书是为了让自己拥有更广博的知识,知识储备要像大海一般。写作与反思是为了让自己的水成为活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发展成一个发展型、创新型的好老师。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也要像许老师一样,以工作为乐,这样我们才能对工作充满热情和激情。她每天十几小时的工作,不厌其烦;她爱生如子,用真心真情感染他们;她读书写作,在反思中成长;她说独行快,众行远,所以带动同事,齐心协力完成教育理想。如果不是因为热爱,不会十几年如一日地坚守着那三尺讲台;如果不是享受工作的快乐,不会保持着对工作最初的热情。这此中的快乐、幸福都是源于热爱啊!也许日复一日地教学,循规蹈矩地工作,难免会心生厌倦,但是只要像许敏老师一样热爱自己的岗位,热情就永远不会减弱。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工作中也应如此,不断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学思结合把自己的工作越做越好,让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是许敏老师的报告给我留下最大的收获。我也定会以许老师为榜样,努力工作,加快个人专业成长,在我热爱的教育舞台舞出自己的精彩。
谈成长之路和心得体会篇2
0_年10月23日至26日,在学校领导的组织带领下,我们一行30多人有幸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参加了“名师之路”之“西安国际儿童阅读教育论坛” 全国小学语文研讨会。会上,专家们科学、巧妙且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简单、务实、高效的教学活动,切适、有效的课堂激励评价,深厚的教学素养自然地展示于课堂,使所有在场教师享受其中,受益匪浅。三天的“名师之路”小学语文老师课堂教学观摩会是短暂的,而留给我们的思索却很深很长。本次教研活动主要由活跃在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的知名教师群体,他们作为展示教师,负责展示课,以供听课教师观摩学习。而我们也从这些大师的课堂上看到了课改的又一次华丽转身,看到了语文“洗尽铅华见本色”的自然美,生态美。
根据此次的西安观摩之行所取得的收获,用来改进自身教学现状是非常及时可行得,对于教学多年的我而言现在的教学应该是朝如何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策略,从而增强个人执教能力这个方向去实践努力。此次去西安“取经”,收获是丰硕的,对于培训的步骤和内容也正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所或缺的,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于本次观摩后的感受体会:
1.成长方向:爱学生和爱读书一样重要
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师该如何成长这个疑惑听了陈延军老师
的讲座,给了我拨云见日的感觉,为我打开了一扇探索的窗。使我明白了,以学生为荣的老师是最幸福的,教师是教学中的客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薛老师在讲座《阅读教学内容的研制策略》中指出通背教材是对学生慧根、德性的双重戕害,他的慷慨言辞告诉我们要在浩瀚无垠的书海中,在良莠不齐的书城里,去选择那些适合儿童,为儿童所需要、所喜爱的书籍。
2、 有效朗读:自然、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可是在当今教学中,我看到部分语文课上关于课文内容的讲解要大大多于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的感知。一篇课文教师讲过了,学生听过了,书上的内容弄懂了,生字、生词解决了,课也就算上完了。这样一课课地讲下去,学生获得的主要是一篇文章中所述说的某一方面内容的“知识”,语言文字的训练被放到次要位置。叶圣陶先生对朗读这样描述:“我们默读时,仅仅调动了心和眼,而朗读时则是心、眼、口、耳全部调动起来了,对于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就会有成倍的收获。”语文教学中讲解是对文本的解剖,而
朗读是活的,是赋予作品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所以也有人说:“朗读法是语文教学的安身立命之法。”
可是怎样的朗读才最有效?这是我们年轻教师常常困惑的
问题,而吴琳教研员的课《獾的礼物》让我在这位知性的女教师身上看到的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在驾驭课堂的那份运用自如。在赵志祥老师的古诗文阅读课《笠翁对韵》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自然的渗透文本的朗读,这也符合本次课改对朗读评价的要求,即:“朗读要提倡自然,要以对内容的理解把握为基础,摒弃娇柔做作的腔调。”不能一味的口头强调“有感情的朗读”,否则将无法正确的体现文本的特点和文本的个性。而且我们教学中也常常发现学生在朗读时“朗读腔 ”“表演腔”太浓,而这样的朗读恰恰是对文本情感理解的不到位。听了他们的示范课让我感觉最深的地方就是:原来自然地朗读就应该像说话一样,用恰当的语
3.语文课堂:简单、平实、扎实
聆听了几位大师的课,正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
饰。”尤其是蒋军晶老师的《文成公主进藏》,环节设计非常简单,教学伊始蒋老师从几个关键的地名词入手引导:“文成公主进藏的路线”即课文的主要内容。该环节设计起到了简单扎实得铺垫作用,再让学生带问题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引导感悟理解“文成公主进藏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环节设计虽简约但扎实,在轻松自然教学环境中扎实
有效地训练好学生的语言,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品质。他们的课堂中的语文教学,已走向平实与质朴,扎实和简单。
教师是一堂课的组织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为圆心,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为半径“画”好一节课。这就要求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了,而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是课堂教学中的“中间着”,教师只需要把教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交流,自读自悟。专家的教学课堂告诉我们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传递,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在学习中学会展示自己,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总之,这次的观摩会深深的触动了我,我想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既是时代使然,更可以超越时代,因为他们的教学艺术着眼的是学生生命的发展。名师们魅力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这是我要毕生的精力去追随的??
谈成长之路和心得体会篇3
听“名师宣讲”心得体会查哈阳乡中学魏晓欣2022年6月29日,我有幸参加,听了老师的《深耕教育,共话成长》的讲座,真的是受益匪浅呀!细细体味,深深总结,让我体会到成为一名教师最大的自豪与快乐,也让我对爱的教育有了更深地感悟。一、“爱心”中感受可爱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只要我们用“心”执著地去爱,你会发现所有的孩子都是可爱的。在当老师的这些年,学生的进步告诉我,每个孩子都有求上进的愿望。有的孩子之所以暂时比较落后,只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和土壤。我们只要用“心”执著地去爱,所有的孩子都是可爱的。我们要以真情去创设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使他们健康成长。二、“细心”中运用宽容老师应有一颗纤细如发的心——细心。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兴趣;关注学生点滴的进步,及时鼓励、表扬;有教育心得多记录、多总结,积累经验……这样对学生各方面情况了然于心,才能因材施教,而且在细心的同时你会体会到运用宽容带来的好处。三、“耐心”中收获幸福作为老师,我们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每个学生,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使其经历体谅和鼓励;使其潜能得到发展和发挥,让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成长。总之,聆听这次名师讲座,收获颇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我今后的工作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让我发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以及不足之处,让我明确了今后该朝哪个方向努力,怎样努力。总的来说,通过这次的学习,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去反思,总结,让自己能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谈成长之路和心得体会篇4
作者:中日医院 侯刚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学医院的呼吸科医生,回想自己成长的过程,不由想起“师亲指归路,月挂一轮灯”这一句诗句。从医学生到医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离不开老师们的教育和指引,同样也需要我们对医学理想的坚持,二者缺一不可。
受父亲的影响,学医是我中学时代就抱定的选择。但高中迷失了自己,高考没能考上第一志愿的中国医科大学,而是进入了沈阳医学院,所幸是六年制英文班。大学前三年浑浑噩噩,大三期末新换的辅导员许国英老师找我谈话,她说:“你再补考就没学位了,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为什么不像其他的同学也得奖学金呢?” 我说:“不补考的大学是不圆满的。” 许老师说:“不得奖学金也不是圆满的吧,30%的奖学金覆盖率,你若得不到就是没本事。”
在许老师的激将法和后续的鼓励引导之下,两年内我拿到了医学院从三等奖学金到院长奖学金的各类型奖学金,也找到了学习的自信心,并顺利考取了中国医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我想,好老师就是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而尽力去引导和鼓励学生。
侯刚为患者做治疗
2003 年我通过了研究生复试,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就跑到医院去见我的导师王秋月教授。我和王老师说我大学荒废得太多,底子薄儿。王老师说:“大学已经过去了,你能考上研究生,就说明你有学习的能力,如何把未来这三年的学习学好才是最重要的,先跟着出门诊学习吧。”
还没开学就有幸跟着王老师出门诊,她耐心地教我问病史、查体、阅片,我买了自己第一台数码相机,用来记录典型的胸部影像资料。在选择研究生类型时她又建议我选学术型学位,她说:“学术型研究生有机会从事科研工作,如果毕业去大学教学医院工作,科研是要具备的素质;如果去普通医院工作,知道临床科研该怎么做也是必要的。”
这大概是我对科研工作重要的最初的了解吧。除了做了一些基础研究工作,我在研究生期间还有幸参加了十五期间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康健老师,王秋月老师领我们去农村做问卷调查、肺功能筛查。通过老师们的身教,我学习到临床研究如何质控,以及临床研究的重要性。
上学期间,每两周康健老师都主持一次沈阳市呼吸疑难病例讨论会,在阅片会上,康老师总是鼓励年轻医生发言,告诉年轻人不要怕诊断不对,要锻炼鉴别诊断和分析的能力。每当我回答错误,脱离临床背景时,康老师常幽默地用“侯德巴赫猜想”帮我圆场,并细致地指出我分析的不当之处,告诉我们读片是基于病史、查体等临床背景的综合分析。我想除了父母以外,老师是对我们容错度最高的人,他们允许我们在锻炼过程中犯错,并不求回报地为我们提供合理性规划和指导,帮助我们成长。
2006 年,在康老师和王老师的帮助下,我得到了留校工作的机会,成为了一名呼吸科医生。在住院医师轮转期间,李振华老师让我开始正式学习支气管镜。当时胡雪君老师是我的带教老师,她的规范操作和细心讲解使我很快掌握了诊断性支气管镜的操作要领;她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操作支气管镜进入鼻道、过声门、检视气道。而李振华老师在我最初做活检的时候总在最后补取一次活检,他告诉我:“不是不放心你的活检质量,是一旦有并发症,责任由我来担。”那时的支气管镜教学和传统的师徒授业一样,老师们倾囊相授并负有担当,是我永远的榜样。
2009 年结束总住院医师工作后,康老师建议我把工作重点往介入呼吸病学技术上转一转。开展新技术时,担心一些风险的问题,康老师说:“放手做吧,只要规范操作,小心谨慎,出现并发症科室担责,不让个人有顾虑。”在康老师的支持下,我逐步开展了内科胸腔镜、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气道肿瘤消融等技术。记得当时上海长海医院李强老师请康老师参加介入呼吸病学会议,康老师安排我去学习,并说只要你觉得有用的会议就去参加,科室
报销费用。特像我父亲曾对我说的:“只要你觉得有用的书多少钱都买。”老师们对我们年轻医生的成长全力支持,如父如母,他们唯愿见到的就是我们的长进。
2012 年初,由于个人的原因,我想放弃医生的工作。王秋月老师和我谈心,鼓励我说遇到困难是常事儿,坚持过去就会有转机,当务之急是提升自己的能力,踏实工作。听了恩师的教诲,我开始安心工作,不仅完成了博士研究生的课题,也完成了原卫生部行业项目和“十二五”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项目。而 2019 年发表在欧洲呼吸杂志的研究恰恰是 2012 年年底开始的。若当时放弃,可能会是一辈子都后悔的事儿。我们年轻人在遇到一些问题时,缺乏经验,情绪难免会波动,而老师及时的安抚和引导,能帮助我们迅速走出低谷。
2012 年底,我有幸认识了海德堡大学胸科医院的赫师教授,他和蔼可亲,耐心地传授新技术给我们,后来我又多次到海德堡大学胸科医院交流学习;同时在临床科研和转化研究中得到了赫师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他鼓励我们年轻医生多开展临床研究,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介入呼吸病学的研究成果。好老师一定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我有幸遇到太多的好老师,这里无法一一表述和致谢。得益于老师们的指引,我迷途得返。师亲指归路,我辈定当砥砺前行,也希望能把从老师们身上学到的点滴传授给学生。
古人对明月寄寓很多,月光能驱散黑暗,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我想对医生而言,“月挂一轮灯”中的月亮就是我们心中的医学理想,追寻着它,我们不迷失方向。如何使追寻理想不是句空话呢,我想该是遵循 “做人向善,做事向上” 的准则。
侯刚(右一)为学员培训中
这是我高二第一节语文课范曾凯老师所讲的内容,这八个字如今看来特适合我们医生这个行业。做人向善,使我们存善念,不滥用自己的权利,严格掌握适应症,规范化诊疗,避免滥用一些所谓的新技术,从而最大化保障患者的利益;做人向善,使我们拥有宽广的胸怀,诚如王辰院士所讲“宽广的胸怀源自内心的善良”,它使我们能宽容对待一时遭受的不公,能乐见于年轻医生的成长、对他们有提携之心。当科室年轻医生数据分析和撰写论文
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们修改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此乃乐事。
做事向上,使我们觅善法,探寻疾病原因,需求新的诊疗方法,推动医学技术的进步,为患者提供优化的诊疗方案,在科室没有硬质胸腔镜的条件下,为提高纤维素性胸膜炎患者的可弯曲胸腔镜检查诊断率,我们在国际上首次尝试了海博刀胸膜活检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做事向上,使我们不计较医疗行业的辛苦和遭受的挫折,使我们执守医疗、教学、科研等多项工作。我的师公于润江教授在寄语青年医生时讲到“万事皆小,生命为大;精于医术,诚于医德”也恰恰体现了“向善、向上”的思想。
月挂一轮灯,但当理想照进现实,两者的差距常使我们年轻医生迷茫,这时要坚持原则和自律。没有原则易误入歧途,没有自律则难以坚持理想。应当以出世之心入世,胸怀理想,但不好高骛远,不曲高和寡,踏实做事、成事,从小事做起,善于发现临床问题,好案例寻求病例报告,好想法努力做成临床科研设计或进行相关的基础研究,在现实中寻求发展和进步。
青春已渐行渐远,我从一名青年医生逐渐步入职业生涯的后半程,愿仍能“心如热火,眼冷似灰”。传承和发扬是医学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职业生涯的前半段,虽得到老师们的指引,但个人能力所限,没能成为一名好学生;我希望在职业生涯的后半段,能有所进步和完善,成为一名好医生;而更重要的是要像老师们一样,努力成为一名好老师,为年轻的医学生和医生做好指引和帮助,为加速呼吸和危重症医学人才的迭代,促进学科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谈成长之路和心得体会篇5
用心感悟教育之美
阳信县第一中学 张艳飞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首先感谢论坛提供给这么好的机会,让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自从加入“三名”这个大家庭以来的成长。
今天汇报的题目是用心感悟教育之美——我的教育写作心得,先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这一年多以来的写作成果:
展示成果——优秀作者
1.很多老师都会问:你为什么进行写作?
大家应该都记得我们的专业发展手册。一开始我们都对自己的三年成长之路进行了规划,我的是这样写的:力争在教育期刊发表文章5到10篇。
所以首先归功于三名工程的激励。
其次,让我们回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
研究能让教师感到幸福,当然也会让我们班主任从工作中感到幸福。而写作正是承载研究的重要方式。
写作是一种系统的、成熟的、理性的思考。带着这份思考,在面对教育环境的纷繁复杂时,我们的内心会多了份敏锐的洞悉和纵深的反思;在面对寻常的教育现象时,写作会让我们透过外表的肤浅找寻到内里的深邃;在面对学生的顽劣调皮时,写作会让我们多些换位的体察和柔性的理解;在面对生活的琐碎零散时,写作会让我们会捕捉到教育的契机,找寻到育人的微妙之道。
2.有的老师会问:写什么呢?
我是这么做的:(1)一些刊物的话题征稿;德育报;班友;
(2)仔细思考教育名言和观察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用什么方法解决;会给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
(3)大量阅读——勤写笔记——静心思考
但是前这两点的前提是阅读——笔记——思考。
我读的书特级教师常生龙《名师成长之路》中指出“大量地、广泛地、坚持不懈地阅读,是教师成长为名师的秘诀”。他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没有什么捷径,无非就是阅读。中国教育报资深编辑张贵勇也说:“其实,名师的成长没有捷径,无非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直提倡并践行的阅读、反思、实践”。
3.读什么?
向大家推荐的书目有: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王晓春《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班主任之友、德育报等期刊。《枢纽》、《宪制中国》、《万历十五年》、《从晚清到民国》。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道德经》、《传习录》。
4.有的老师问:哪有时间阅读?班级事务纷繁复杂、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家里琐事不断,这都是理由,但是其实只要你想,时间到处有。 利用碎片化的时间。10分钟、20分钟的时间虽短,积少成多。我眼睛疲劳,这样更能远离手机、电视,接近书籍。
有的人说,用手机阅读多好,方便,快捷。但是我认为书籍给人带来的那种安静和充实的感觉是手机无法取代的。有的人说,我看不进去。我很理解,我经常遇到这种状况,特别是外部环境嘈杂的情况下。阅读和写作的前提就是静下心来,我的应对策略是默念一首诗。能让自己静下心来。
5.有的老师问,那你写文章有什么诀窍吗?我必须实事求是的说,我觉得我在写作方面还只是刚刚起步,我绝不敢妄谈什么经验。我只是说一下在我投稿的过程中、阅读的过程中我自己的一些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有想法——阅读和思考的结果;
大量阅读和思考之后,我们才能产生对某个教育现象、问题、学生突发事件正确的想法和看法。有了正确的想法和看法,我们的文章才有可能发表。比如说《同学们,对不起》。
有深度——阅读和思考的深化;
阅读的同时,思考跟上,积累之后我们才能够融会贯通,突破表面,深度思考问题。这就需要多读一些哲学类的书籍,比如《论语》、《道德经》之类。《德育报》2018年12月17日《我让学生写影评》《班主任之友》2019年第n期《从心入手,教会学生“谈恋爱”》
有新意——阅读和思考的突破;
读别人的文章,觉得没啥,自己也能写出来。但是自己写了人家去不采用,原因就是人家都写了,你再写就重复了。所以要写别人没写过的。《班主任之友》2018年第10期《旅行·教育·人生》《班主任之友》2018年第4期《吉祥三宝迎高考》
有文采——阅读和思考的积累;
文章写得通顺,能够体现语言之美,才会吸引人。这仍然需要大量的阅读,好的文章最好背下来,会很有帮助。比如古文观止上的很多文章,原来都曾背诵过。如《滕王阁序》、触龙说赵太后、讨武曌檄,这些文章都是上等美文,对写作大有裨益。班主任之友郑英专栏
有趣味——阅读和思考的转换。
文章要想发表,得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读者,你喜欢什么样的文章?因为期刊都是给读者看的,只有读者喜欢,才会订阅,只有读者订阅,期刊才有可能盈利,发展壮大。所有文章最好要有趣。这种有趣并不是要多幽默,而是文章涉及的故事或者理论或者写作手法能够带动读者读下去,让读者感到很有意思。我个人感觉班友上有很多文章都是很有趣的,建议大家阅读。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希望批评指正。
6.有的老师可能认为,你真厉害,肯定是写一篇中一篇吧?
非也,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是大量的艰辛和付出。
从拿起笔开始写作到发表这个过程,需要顽强的毅力坚持。请记住,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一定会胜利,这样才会给自己源源不断的动力。
总有一天,你们会连我的背影都看不到。 ——王晓春
王晓春在读书时,旁边的人都在嘲笑他:“想当教育家?就凭他?”各种风言风语,但是他说了这样一句话给自己。事实证明,他成功了。他的成功就在于相信自己,坚持不懈。我刚上班时,有的老教师也曾在背后议论我的班级管理风格,说我不会训学生,学生犯了错都平心静气的讲道理。因为这个,我也曾质疑自己,但是,随着不停地阅读和写作,我越来越相信自己,因为我的教育方式才接近教育的真谛,更重要的是很奏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请务必相信自己。
写作的过程更需要坚持。千万不要想,我写了一篇文章,觉得不错,肯定能被录用。
如果没有几十篇甚至上百篇的文章做铺垫,先不要去奢想发表文章。
——郑立平
所以先不要想是否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请看我的文章发表的背后努力。我的电脑里有这样一个文件夹《文章》,发表了十三篇,没有发表的更多。所以,要想成功,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成功,从来就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坚持,坚持,再坚持。
7.有人问,是什么支撑你持续不断写作呢?
(1)我要说,首先是信仰。我是阳明心学的忠实拥趸,我相信致良知。
那么我们教师的良知是什么?
湖南师范大学的首任校长教育家、心理学家廖世承曾指出
教师的良知就是爱国家、爱教育、爱学生、爱学问。
而这四爱都可由让写作来承载。
其次是实践。当产生新的想法,经过思考,马上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想法会更成熟,就会为写作提供新的素材和源泉。
①“致良知”座谈会
我在尝试着把阳明心学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致良知”座谈会就是通过学习小组内同学座谈的方式进行“表扬与自我表扬”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此来“克服私欲,恢复良知”,结合老师的指导,最终达到学生正视自己、解决问题、共同成长的目的。
通过“表扬与自我表扬”,同学们一方面找到了自己身上的亮点,有利于树立自信,这对于以后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通过挖掘别人的优点,为自己树立了榜样,特别是对学习习惯欠佳和学习方法不当的同学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借鉴的机会。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同学们发现了自身问题所在,而这时老师和同学们之间一起分析深层次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这样的学习问题“会诊”模式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②良知周报
为了进一步将“阳明心学”可视化、具体化,进一步深入学生内心,特创办了“良知周报”。内容包括四版内容:1.良知之星:班委推荐表现好的同学,并写出推荐理由;2.每周班级之星:由有意向的同学申请,周末大家根据他的表现投票选出班级之星。班级之星写出自己的获奖感言。3.每周最佳值日班长:投票选出最佳值日班长,写自己的心得;4.创作角落或者班级临时事物。
③良知论坛
我每周六举办论坛“飞说不可”,介绍我的故事和心得,以此向学生渗透“致良知”精神。
在三名人员专业发展手册的81页有这样一项:“教育思想凝结”,我的想法就是打造“致良知”教育,通过一系列活动既能够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又能够提高班级效率,促进学生发展。不过这个想法还并不算太成熟,成长永远在路上。
(3)最后是学会享受写作的过程。感受真实感,致良知后带来的淡淡喜悦。以及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所提到的“从心灵深处满溢而出的不懊悔也不羞愧的平和与喜悦”。
人人皆可为尧舜
?传习录》中有这样的话“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每个人心中都有良知,所以只要你想,并且付之行动,就会成功。
当然前提是要立志。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作为教师,当然是要立一个成为教育家的志向。坚定了这一志向,并遵从良知去做,就能成功。
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2017年的《德育报》整个版面报道了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他就是西南大学附中的殷振洋。他的故事深深震撼了我。在他踏上岗位第一天,按照惯例新教师要谈谈自己的理想。他走上讲台,开始放自己的幻灯片。内容很简单,从苏霍姆林斯基、杜威再到陶行知、魏书生,最后是他自己的照片。整个过程一句话都没说,幻灯片结束他就走下了讲台。他想表达什么?很明确,他就是告诉所有人殷振洋也会和那些著名的名字一起,永载教育史册。是不是很狂?还有更狂的。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三年成为名师。三年啊!这个目标有多难?他实现了吗?
看他三年取得的成就:《班主任之友》优秀作者、《班主任之友》封面人物、多家媒体报道、《德育报》授课专家、30余篇文章发表在《班主任之友》《班主任》《德育报》《中国德育》等全国知名期刊,正在积极筹备出版自己的专著。
震撼吗?他立了一个伟大的志向,并朝着这个目标在全力以赴。这样的人给我的写作提供了强大的冲击力,有压力,更有动力。
他能成功,我们为什么不能?
最后要再次感谢县三名工程,让我通过写作找到了人生的幸福。我也知道,我在写作之路上只是刚刚起步,以后的路还有很长,但是我终将坚定自己的信仰,在写作之路上排除万难,继续坚定走下去。
最后我把这句话与大家共享,激励我们的成长之路: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谈成长之路和心得体会篇6
训之以道,引吾成长
——参加“百名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计划”培训总结
陇南师专思政部 闫慧彬
根据甘肃省教育厅、中共甘肃省高校工委关于举办“百名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计划”培训班的通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选派我参加2016年5月23日至5月28日由西北师范大学承办,甘肃省教育厅主办的“甘肃省百名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计划”第一期培训班。
本次培训总共6天,其中5月24—27日是集中学习时间,在学习期间,西北师范大学邀请到了阵容强大,规格较高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领域中取得丰硕成果的专家来为培训教师授课,既有北师大的博士生导师熊晓铃教授,又有中央财经大学的冯秀军教授,还有兰州大学的王学俭教授等等。本次培训主要围绕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展开。
通过本次培训使培训教师领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要有强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能主动利用各个教学环节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论课堂内外,都能始终不忘自身所肩负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再次,要表里如一,始终如一,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第四,要从思想上关心爱护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并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最后,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严谨为学,诚信为人,严于律己,甘为人梯。
教师要给学生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首先要求教育者自身要全面、准确、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即具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素养。教师特别要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这是准确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需汲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的各种背景材料、前沿学科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等,提高自然科学素养,了解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流派,这样授课内容才会有广度和深度,才能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再次,教师还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殊性出发,具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学养。教师只有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规律和方法,才能把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很好地“灌输”给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现实社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塑造高素质的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打好思想基础。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思想政治素养和科学思维方法,外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提高教学实效性和教学吸引力的有效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就要使学生成为活动主体,这样才可能在活动中发挥其主体性功能,实现促进人的发展的最终目的。实践性教学正是通过凸显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时光如逝,参加全省思政教师培训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几天的培训使大家受益匪浅。尤其是聆听各位专家精辟的理论思想和对思政工作的创新见解使我们对高校思政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们为自己能够胜任这一职业感到非常自豪!也希望类似的培训以后能够开展更多,有更多的机会跟学界同仁相互切磋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谈成长之路和心得体会篇7
——这是儿子小学即将毕业时,参加完毕业典礼后有感而发,即兴涂鸦的一片短文。
有儿不愁长。转眼间,儿子已经满12周岁,马上就要小学毕业步入中学了。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从一个天真少年慢慢走向成熟,作为一名父亲,欣喜之余,也深深的感到:孩子长大了!在教育理念上,也应该有所转变了。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呵护,更多的是自信心。自信心从哪里来?就是要充分的相信孩子!
相信孩子,就是要给他(她)自由成长的空间。记得前两年,晚饭后出去散步时,经常喜欢带着儿子一起,儿子也常常是有呼必应,陪着我们一块走走。近两年,儿子喜欢上了篮球,常常在晚饭后约上朋友或同学在球场练练,对于我们相约走路的请求,再也不是“有呼必应”了。突然间,感觉孩子有了自己的成长空间,作为父亲,心里由衷的高兴。
相信孩子,就是要肯定他(她)正确的想法和思想。前段时间,儿子和他的一个朋友约定,把他们各自新买的玩具相互交换玩一个礼拜,到时间按期归还。可到了归还的当天,儿子在约定的地点等了近一个小时,对方小朋友却一直没有来,打电话也不接。儿子带着情绪打电话问我怎么办,我告诉他:需不需要给那个小朋友的妈妈打个电话,问问那个小朋友出门没有?没想到儿子一口就回绝了我,说:“我们之间的事情还是不要告诉家长好”。 我突然意识到:儿子有自己的想法了!他的想法是对的!过后,我对儿子的做法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相信孩子,就是要让他(她)感受到成就感。儿子对乐高玩具的拼装很感兴趣,而且还很擅长。在我看来,那些复杂的零部件很让人“头疼”,可儿子拼装起来,倒感觉是一种享受。每拼装完一个玩具,我都认为那是他完成了一件“作品”,都会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赞赏。他自己在动手、动脑的快乐中,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更激发了他不断探索的热情。
在我看来,孩子在儿童时期,不需要学习成绩有多么的突出,重点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才是最重要的。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