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教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难度,以下是文笔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教案的反思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教案的反思模板篇1
大班教案《住宅楼》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大胆想像,设计未来的房子,感受美好的生活,了解城市中各种各样的宅楼,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住宅楼》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城市中各种各样的宅楼。
2能大胆想像,设计未来的房子,感受美好的生活。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家,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居住的房子不一样,在参观欣赏各式各样楼房的过程中扩展对楼房的认识,让幼儿以多种表现形式想象设计未来的房子,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将一些与房子相关的图片,资料放在图书角供幼儿翻阅查看.提供大小不一的纸盒,各种颜色.质地的纸张.大小积木、彩笔、剪刀、胶带等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开始活动
让幼儿介绍自己家的住房,教师观察发现每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请幼儿用绘画来表现我的家。
活动过程
欣赏有趣的房子,教师收集各式各样的楼房和有趣的住宅的图片,供幼儿欣赏,请幼儿讨论这些楼房与我们住的楼房有什么不 一样?这些楼房外形像什么?房顶为什么要造各种各样的?大高楼为什么不会倒下来?
欣赏散文[变色的房子]理解散文的内容,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学念儿歌[我家搬进新楼房]让幼儿感受新旧楼房的不同,知道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向往美好的生活。
教师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未来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并将工具材料发放给幼儿,请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未来的房子。
活动结束
教师请幼儿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布置“小小展览角”。
教学反思
1由于条件限制,未能让幼儿有参观高楼的活动,不能让幼儿亲自感受大楼,说出见到大楼的感觉。
2在活动中,着重让幼儿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未来的房子,而忽略了幼儿利用积木,插塑搭建花园楼房的动手能力。教师忽略了介绍房子的材料和构造,装饰等。
小百科:楼房,指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子。区别于平房。
教案的反思模板篇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本节课重点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利用三边关系解决三角形的有关问题。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应用。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利用小棒尝试实验从其中任取三根首尾顺次相接来摆三角形并做好实验记录,变"学数学"为"做数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总结得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让学生能够接受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除此之外我还采用了创设实验情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揭示规律——画图验证这种探究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是严密的论证方法。
教学是一种遗憾艺术,需要我们不断的尝试,用心去体会。在反复的实践中历练自己,弥补不足。这节课我的教学一定还存在很多不足:由于多媒体出了一些问题,所以备课时就没有设置用多媒体演示画图过程,未能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如果能够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的动态感知,一定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爱好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其次上课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在推导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还可设置一些题目让学生思考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由教师分析给出答案效果更好一些,在讲等腰三角形的有关问题时,应多让学生思考再提问分析讲评比单独教师分析效果更好。对于这节课我也存在许多困惑,我课上用仅有的四根木棒得出三角形三边关系并不能代表了全部的三角形的情形,其实应该再出若干不等长的线段让学生来一一验证,可是这样势必会用去大量的课堂时间,我们教师上课应该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但事实上我并没有这样做。也不知道这个环节怎样处理比较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尝试用列表、画图、假设、列方程等策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化繁为简、假设、转化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难点:让学生认识、理解、运用假设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同学们,数学研究在我国历史悠久,在古代民间就流传着许多数学趣事,一直流传到今天。(多媒体出示)课题:“今有稚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稚兔各有几何?”
师:同学们,这道题是以文言文的方式表述,哪位同学看懂他的意思了?
学生表述基本正确都要给予肯定,并在此时出示正确意思。(课件展示)
师:现在大家都看懂这道题是什么意思了,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古人留给大家的珍贵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通过观察、探索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一)出示情景,获取信息
课件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看完这道题,从表面看此题你们能获取哪些信息?和生活常识联系在一起,你还能说出哪些信息?
学生预设:鸡和兔共有8只,鸡和兔共有26条腿(只脚),鸡有2条腿,兔有4条腿。
(二)猜想验证,教学列表法
1、师: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先来猜猜,笼子可能会几只鸡几只兔?(给予少许时间让学生猜测)能胡乱猜测吗?需要抓住哪个条件?
生1:(鸡和兔一共8只)
2、师:是不是抓住这个条件就一定马上能猜准确呢?好,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请大家来填一填,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的找出答案来,开始。
学生汇报(课件里展示正确答案)
3、师:你们和他的一样吗?这个方法挺好,能帮我们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列表法(板书:列表法)
4、师: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刚才完成的都非常快,很了不起。那么,同学们,你们觉得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怎么样?(让学生感受到列表法不是唯一解决“鸡兔同笼”的方法,切不是最简单的,引导学生寻求新的突破。)
学生预设:学生会看的出,因为数字比较简单,所以列表法还可以用,但是数字变大时,列表法将太麻烦,浪费时间。
5、师:那我们就来尝试研究新的更简洁方法。同学们再来观察下自己刚才列的表格,看看这些数量之间是否存在着一些数学的规律,请将你的想法跟同组的同学相互交流下。开始。
(三)尝试假设法(难点)。
1、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学生,对于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2、学生汇报方法
学生预设:①鸡的数量每减少1只,兔的数量就增加1只,腿的数量也跟着增加2条。
②兔的数量每减少1只,鸡的数量就增加1只,腿的数量反而减少2条。
③或者直接能说出全是鸡的时候是16条腿,题目要求26条腿,所以26-16=10(条),每只鸡比兔少2条腿(4-2=2),需要增加兔子补回来。所以10÷2=5(只)——兔,8-5=3(只)——鸡。(略)
3、肯定学生的想法,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假设法。
(1)假设全是鸡
师:假设全是鸡一共是16条腿。实际有26条腿,这样笼子里就少了10条腿,为什么会少了10条腿?(主要让学生说出每孩子鸡比兔少2条腿。)你们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算式,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学生预设:把兔当了鸡在算。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少两条腿,那把5只兔当成了鸡算就会少算10条腿,即10里面有5个2。用5只兔当成了鸡算,这个5就表示应该有5只兔,从而得到鸡有3只。学生反馈:学生和教师一起边说算式,教师边板书。
8×2=16(条)(如果把兔全当成鸡一共就有8×2=16条腿)
26-16=10(条)(把兔看成鸡来算,4条腿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算,每只兔就少了两条腿,10条腿是少算了兔的腿)
4-2=2(假设全是鸡,是把4条腿的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所以4-2表示是一只兔当成一只鸡就要少算2条腿。)
10÷2=5(只)兔(那把多少只兔当成鸡算就会少10条腿呢?就看10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兔当成了鸡来算,所以10÷2=5就是兔的只数。)
8-5=3(只)鸡(用鸡兔的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8-5=3只鸡)
(2)假设全是兔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算式展示在黑板上?
学生板演:
8×4=32(条)(如果把鸡全看成兔一共就有8×4=32条腿)
32-26=6(条)(把鸡当成兔来算,两条腿的鸡当成4条腿兔算,每只鸡就多了两条腿,6条腿是多算了鸡的腿)
4-2=2(假设全是兔,是把两条腿的鸡当成有4条腿的兔。所以4-2表示是一只鸡当成一只兔多算了2条腿。)6÷2=3(只)鸡(那要把多少只鸡当成兔来算就会多算6条腿呢?就看6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鸡当成了兔算,所以6÷2=3就是现在鸡的只数。)
8-3=5(只)兔
3、肯定学生的答案,用课件结合画图法再演示一次,最需要强调的是4-2=2的2是怎么来。
4、小结:其实我们刚才的方法就是假设法,善于雄辩,且拥有高智商的律师们经常用这样的方法,看来同学们都非常聪明。(板书假设法)
(四)列方程法
①、师:同学们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除了列表法,假设法外,还有别的方法吗?(方程的方法)要用列方程的方法就必须找到等量关系式。通过给出信息能写出哪些等量关系式呢?
学生预设:(兔的只数+鸡的只数=8;兔的腿+鸡的腿=26条腿)(课件出示)
②、师:这里我们需要求兔的只数和鸡的只数,共有两个未知数。那我们可以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把另一个表示出来。我们先假设鸡来试一下(课件演示)
③、师:出现了负2x,我们学过这样的解法吗?(引导学生假设兔为x最好,其实就是假设腿多的只数)那么我们先假设兔再来试试看。④、师:看来还是先假设腿多的兔更容易算些。列方程解的关键是在于找出等量关系:设他们的头数,以脚数相等来列出方程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体会可能性与生活息息相关。
1、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这些方法来解决《孙子算经》中原题,你会做吗?用你喜欢的一种方法做
2、课件出示《孙子算经》中原题学生解答并集体讲评
3、课件出示“做一做1”
师:鸡兔同笼问题传到日本时就变成了“龟鹤问题”,你认为“龟鹤问题”与“鸡兔同笼”有什么相似之处?课件出示(龟相当于兔,鹤相当于鸡)展示学生作业,并抽生说说思路。
4、师:看来鸡兔问题这类问题我们不只局限算鸡和兔的只数问题上,只要能用“鸡兔同笼”问题来解答的问题都可以统一叫做“鸡兔同笼”问题。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鸡兔同笼”方法,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做一做”第二题。问这道题与“鸡兔同笼”问题有相似的地方吗?有哪些地方相似?(大船相当于“兔”,小船相当于“鸡”)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5、师:同学们,你们真的很行,一次性就解决了好几道经典的问题,其实只要你掌握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灵活的运用各种方法,相信自己,题目再难,再复杂,我们都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四、全课小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那你知道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古人又是怎么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请同学们自学p114页下面内容。好的,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五、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列表法:
假设法:
1、假设全是鸡
2、假设全部是兔
2×8=16(条)
4×6=24(条)
26-16=10(条)
24-20=4(条)
兔:10÷2=5(只)
鸡:4÷2=2(只)鸡:8-5=3(只)
兔:6-2=4(只)
列方程:先设脚多的为x容易解。
教学反思: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本节课主要是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这个题材,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课重在研究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上。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我感觉多媒体课件虽然帮助学生非常直观的理解了“假设法”的这种思维过程,让复杂问题简单化了。但我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只是停留在直观、表象这一层面,只有少数同学将这一思考过程内化成成为了自己的一种解决这类知识的模型。
2、在时间的安排上不够合理,导致本节课我并没有完成我预设的内容,导致最后没有时间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表面上会做这一道题,却没有能力举一反三,解决鸡兔同笼这个模型中的其他题。我感觉似乎方法都呈现了,但是几乎都是蜻蜓点水,没有一种方法是讲透讲实的。
4、应该在探究中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所增强。
在经历这一次青年教师赛课的过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期望的不仅仅是学生对于这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而是能感悟到更多更广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作为新教师的我,更不能只站在“一课一得”的这个基准上。通过这一节课的研读与授课,我想我也收获了许多,这一个小小的广角,也给了我更大的视野,更大的世界。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背景及学习目标设计
1、学习内容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本节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的知识领域,它是在学生掌握了角的度量,三角形的认识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必备知识。本节课着重抓住“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主线进行教学,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在“观察—猜测—验证—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充分锻炼学生动手动脑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尝试探索的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学生有以前认识角、用量角器量三角板三个角的度数以及三角形的分类的基础,很多孩子都能回答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另外,学生们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因此,本节课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为学生展现出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观察—猜测—验证—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3、学习目标 根据学习任务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利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在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动手动脑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3)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独特的魅力,获得成功体验,并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4、学习重点、难点
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5、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纸片、量角器、剪刀。
二、学习流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下面的角是一个,它的度数是
°,它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2、下面图中∠1和∠2的度数分别是:∠1=
°和∠2=
°.【设计意图:
1、2两题回顾平角及相关计算,为本节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180°提供知识准备。】
3、请你说说下面的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
4、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做的三角形纸片。回忆三角形的组成(边、角),说明角也叫内角,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叫三角形的内角和。设疑:观看flash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
3、4两题回顾三角形相关知识,引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学生分别测量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小组交流。
2、班内交流结果,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接近180°。提问:提到180°你会想到什么?(平角)设疑:三角形的内角和接近180°,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和180°有密切的联系,而平角是180°,我们可不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化成平角呢?
3、学生继续探究,用三角形纸片撕一撕,拼一拼,交流结果。
4、教师演示flash三角形的撕拼和折叠。师生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得到的结果不是180°呢?解释原因。追问:三只小动物谁说的对?
5、开阔视野。教师讲帕斯卡12岁发现三角形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明辨是非
(1)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比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
(2)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那么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 °.()(3)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 °.()
(4)三角形中可能只有一个锐角.()
?设计意图:
1、2两题都是检测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应用。已知一般三角形两角,求一角的度数。】
2、求出各个未知角的度数(相信你能写的既正确又清楚)。
?设计意图:
1、2两题都是检测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应用。已知一般三角形两角,求一角的度数。】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65°。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与三角形的特点相结合的应用。】
(五)、梳理反思,全课总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并在课下完成“数学日记”
?设计意图:突出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六)、布置作业
做长分别是4厘米、5厘米、8厘米和9厘米的细木棒,试着用它们摆成三角形,你能摆几个?
四、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是180°
五、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的时候,我注意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方法去量,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在180°左右。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飞翔。“是否所有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这个猜想如何验证,这正是小组合作的契机。通过小组内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在测量法中,面对有些小组的学生量出内角和的度数要高于180°或低于180°,学生讨论一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境,剪拼法和折拼法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线,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氛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主题参与意识。同学们通过自主实践、合作探究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整节课的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在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时,第一、二层练习是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和简单的判断题。第三层练习是求特殊三角形内角的度数,真正做到了三角形内角和知识与三角形特点的有机结合。
在整个课程中,我多次利用超级画板、flash动画,从开始的激趣引入、观察猜想,到后来的数据验证,多媒体在整个教学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
另外,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我教学的一大特点,询问、点拨、交流,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营养午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口算、估算的方法或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取所需要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
4、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设计思路:
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并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利用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在平日里你都喜欢吃什么菜?
生:菠菜、竹笋、羊肉、白菜?? 师:同学们喜欢的可真不少,今天民主路小学食堂的叔叔为同学们准备了三组丰盛的套餐,不知同学们会不会喜欢,赶快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三组套餐)
生:我喜欢a组套餐,因为它------生:我喜欢b组套餐,因为它??
生:--------师:我们每天都要吃饭,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食堂的叔叔为了让同学们吃得既有味道又有营养,为同学们准备了一张营养成分表,帮助同学们了每道菜的营养成分,(出示课件)
师: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信息?(生自由回答)
二、探索新知
师:我们从表中得知每道菜的热量、脂肪、蛋白质含量都各不相同
请同学们根据这张营养成分表,小组合作计算学校食堂三组菜的热量、脂肪总和分别是多少?
师:同学们认为这三组菜的营养组合好不好呢?
生:好 师;到底好不好呢?一起去听听营养专家是怎么说的。(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营养专家说的话)
师:谁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意义。
生:不低于是不少于、大于或等于
不超过是小于或等于
师:现在我们再看看a、b、c三组套餐是否符合营养专家所说的标准?
生:a 套餐符合营养标准
b 套餐脂肪过高
c 套餐热量不够
师:b、c套餐不符合营养标准,我们可以怎样办呢?
生:b套餐脂肪过高了,我们可以把它的脂肪降低一些,把其中的一盘菜换成脂肪低一点的就行了
师:这样就符合营养标准了吗?还有需要注意的吗?
生答:??
师总结:一份标准的套餐,要同时考虑脂肪与热量的含量,三、实践活动,师:同学们根据营养专家的标准判断出民主路小学食堂今天中午只有一组套餐符合营养标准,这可急坏了厨师叔叔,咱们赶快根据食堂提供的十种菜帮叔叔搭配出符合营养标准的午餐。
要求:小组合作,每三种不同的菜搭配出一份符合营养标准的套餐,菜名可以用编号代替。比一比
哪个小组搭配出的方案多。
①
小组合作搭配方案
②
师巡视对合作困难的小组进行帮助
四、展示自己设计的"营养午餐”
1、生汇报搭配结果。
2、举例说明荤素搭配。
五、营养小知识
1、有关营养的小知识
2、小调查:对于班上偏胖或偏瘦同学的饮食习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六、小结:今天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抱着抛砖引玉、锻炼自己的心态上完这节课,感触颇多:
1、通过学生说一说、想一想、动一动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信学生在学完本课后,对营养知识会有一定的认识,对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会有一定的帮助。
2、由于对学生小组合作的指导不够到位,导致个别小组的同学在合作中不明白要做什么,浪费了不少的时间。
3、没能很好的在课堂中落实新课改精神。怕学生不能顺着自己的设计思路往下教学,导致放手不够,出现了牵着学生走的现象。
4、教学语言平淡且不够简炼,少了一份激情,却多了几份啰嗦,不能用富有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学习。
5、教学机智不够老练,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处理欠妥。
最后,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看法。
教案的反思模板篇3
少 儿 英 语 教 案 模 板
一、teaching demands and aims(教学目标)
二、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教学重点)
1、words
2、sentences
3、grammars
三、teaching aids(教具)
四、teaching procedures(教学过程)greeting(问候)warm up(热身)review(复习)new leon(新课)step one: step two: step three: follow up(叮咛)
五、homework(作业布置)
作 业 的 布 置
一、书面作业
1、每节课后教师可适当选择课后习题(书本或课外参考书)及字母作业。
2、低年纪的孩子适合听磁带读课文、画图、连线、写字母等简单作业;每学期两次测试:半期考和期末考试。
3、高年纪的孩子要求抄单词、背单词、背课文等书面作业;每节课前可做适当的听写练习;每个月可做适当的单元测试;期间两次大考:半期考和期末考。
二、磁带作业
1、适时布置(条件允许可每周一次):将本周学习的内容录进磁带,下周上交。
2、录制要求:首先让学生和老师打招呼,接着报朗诵单元,然后录作业内容,最后与老师说再见。(如:hello! am go is unit 11??? goodbye!amanda!)
3、听音修正:
(1)书面记录:边听边把学生的错音登记在学生手册上。(2)修正过程:
a:打招呼,先表扬肯定,后提出错误,注意错音的跟读 b:说悄悄话,增进师生感情交流 c:提出问题。
d:结束say:“ good bye!”
三、电话教学
1、时间安排:每月两次的电话教学,每生教学时间不超过8分钟。
2、教学内容:
(1)本周学习单词及课文的朗诵。(2)词句的翻译。(3)疑难解答。(4)家长的经验交流。
教案的反思模板篇4
父亲节教案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萌发了解不同行业的愿望,知道部分行业的职业特点,愿意用简短的语句介绍自己的爸爸,能向同伴介绍爸爸的职业,理解爸爸工作的辛苦,乐意大胆表达对爸爸的爱,快来看看幼儿园父亲节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愿意用简短的语句介绍自己的爸爸,能向同伴介绍爸爸的职业。
2、幼儿萌发了解不同行业的愿望,知道部分行业的职业特点。
3、理解爸爸工作的辛苦,乐意大胆表达对爸爸的爱。
4、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事先请幼儿观察自己爸爸的日常生活,了解爸爸的职业。
家长准备:身穿工作服,自带职业工具。
教师准备:
1、选定王泽宇、王瑜玲、谷子奇的爸爸为我们的目标对象,一方面他们有着繁忙的工作,孩子都交给祖辈带,另一方面他们的工作
(军人、医生、it经理)是孩子非常感兴趣,喜欢的职业。
2、为家长准备展现技能的舞台,提供环境。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出谈话话题。“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爸爸,每个人的爸爸都不一样。今天我们请小朋友来说说你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他的职业是什么?”
2、引导幼儿围绕“我的爸爸”自由交谈。
3、听听爸爸的故事。
——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三位爸爸,这些爸爸可厉害啦!你们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吗?
——教师边请出角色形象“爸爸”,边讲述有关爸爸的故事。
——你现在知道这个爸爸是干什么的了吗?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4、三位爸爸老师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工作,并耐心解答小朋友提出的问题。
5、小组活动:幼儿自选爸爸老师作为模仿对象,进行游戏,在游戏中了解部分行业的职业特点。
6、我发现啊你们爸爸的本领都很大的,每天上班很辛苦的,那你爱不爱他啊?你为爸爸做过什么事来表现你很爱他的呢?你可以和周围的朋友
商量一下可以为爸爸做些什么事让爸爸高兴。(抱抱、亲亲、给爸爸倒水,捶背等)。
7、一起为爸爸唱歌《我的好爸爸》。
延伸活动:
1、“爸爸调查表”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爸爸调查表。比一比谁的爸爸本领。
2、我的爸爸本领大:爸爸的本领、爸爸还会干什么、爸爸的衣服、爸爸的习惯、爸爸和我等等。
反思:
和孩子相处了两年,我发现幼儿对妈妈的情感和依恋远超过对爸爸的情感,于是慢慢渗透了很多关于爸爸的活动。幼儿开始更多的关注他们的爸爸,知道了许多爸爸的本领,而父亲中有不少人的教育态度不够正确或因工作忙碌忽视了对幼儿的关心,这些从幼儿平时的谈话都能听到。
其实爸爸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爸爸来做老师,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工作,既可以树立爸爸的形象,了解孩子的世界;又可以
间接了解教学,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可谓一举多得!所以我就预设了此活动让幼儿更全面地关注自己的爸爸职业,进而对爸爸产生景仰、热爱、崇拜等情感。
教案的反思模板篇5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第一课时)
柳州景行小学 钟步然
教材分析: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进述的是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教育学生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自律。作为三年级的孩子文章的内容并不难理解,难理解的是这篇文章其中蕴含的道理。对这篇课文,我采用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将自身情感融入角色之中,把自已就当成是文中的汤姆和爸爸,通过让学生在感悟语言,理解内容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与文中主人公进行真诚对话,让学生对生活,对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做人。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词,用观察,比较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意思,学习作者用词的精准。
3. 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词语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认读生字词。
1. 导语:考考你,这些生字是否都会了。2.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
3. 指名学生逐行认读。纠音后,全班齐读生字词。
4. 导语:有两个字很容易混淆,你发现了吗?有什么办法区别它们。板书:
钓
学生观察比较后,指名回答。
钩
二.激趣,释题,读文,整体感知。
1.导语:同学们,谁钓过鱼?看看钟老师怎么钓鱼,注意听老师的动作要领。2.多媒体出示,师范读:我把鱼饵套上鱼钩,然后甩起鱼竿,把钓线抛向远处 3.问:有哪些动作要领?
4.多媒体出示,师继续范读:鱼饵划破水面,沉入水中,湖面泛起一圈圈银色的涟漪。
5.问:“涟漪”是什么?
6.多媒体出示,师继续范读:湖面渐渐恢复了平静。突然,水下有了动静。7.问:怎么了?
8.多媒体出示,师继续范读:我小心翼翼地把鱼竿拖出水面。哇,一条大鲈鱼。9.多媒体出示第二自然。师强调动作要领,生自由练习朗读。10.谁学会了钓鱼,站起来读一读。举手示意的部分学生齐读。11.导语:钓到鱼了吗?可是如果这时要求你这样做----12.板书课题:你
把这条鱼放掉
问:你怎么读? 13.板书课题: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问:你又怎么读? 14.问: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15.板书课题:“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课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了,全班齐读课题。
16.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听,互相检查:字音读准了吗,句子读通了吗。
17.问:全文共几个自然段?带着你的种种疑问,齐读全文。18.反馈:读懂了什么?
问: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三.学习第1-4自然段。
1.导语:故事发生在一个不同寻常的夜晚
多媒体出示《月下钓鱼图》(背景)
2.多媒体出示,师范读:夜幕初垂,一轮明月从湖面上慢慢升起。
问:“夜幕初垂”指什么时候? 3. 多媒体出示,师描述:夜色象一块幕布慢慢拉下来。汤姆和爸爸摇着小船来到湖中小岛上钓鱼。
4. 问:这样的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5. 是啊,多美妙啊。你羡慕吗,齐读第1自然段。
6. 汤姆钓到了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你能想象他有多高兴吗。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
7. 师引读:这条鱼大到使鱼竿------。不用说,一定是有--------。连爸爸都在一旁------,投来--------。为了不让到手的大家伙溜掉,汤姆是---------。8. 问:你猜当时汤姆的心情怎样? 9. 板书:惊喜
四.学习第5-12自然段。
1.导语:可是,这一切都被打破了。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汤姆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大家一起读读课文5-12自然段。
2.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汤姆心情的变化,用波浪线划下来。3.反馈,指名读句子,多媒体出示: “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他只好慢吞吞地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把鱼放回水中。汤姆叹了口气,心想:我这辈子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5. 小组交流,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汤姆什么心情? 6. 指名反馈,相机板书:
生气,难过
无奈
惋惜
7. 而汤姆这些心情的变化,都是因为爸爸的一句话-------(师引读)8. 课文学到这,你有什么新的疑问?
9. 结课:下节课,我们继续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这篇课文。
反思:
本课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词,用观察,比较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意思,学习作者用词的精准。3. 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着重通过语言感悟和内容的理解、体会汤姆从钓到鱼的喜到被迫放鱼的悲,这第一波情感的起伏。
首先反思我这节课的一个亮点是:在美读中培养语感。叶老说过:“教学语文课本,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时,没有对文章进行分析,而只是针对课文的精彩片断,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语言的优美、用词的精当,然后指导美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最后达到运用的目的。学生对课文的感情朗读,能够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情景,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尤其是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教学第二自然段作者在描写汤姆钓鱼之前作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中间用了许多的动词,十分精当,对学生写作文时如何描写细腻很有帮助。教学时先让学生读读这一段话,找出这段话中表示动作的词。一番读后,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套上、甩起、抛向、划破、沉入、泛起。然后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学生在细细品读中发现这些词是那么准确、生动,而且十分连贯,学生不时发出 “啧啧”的称赞声,“哇!我在钓鱼时也是这样的!”“我们也好像在钓鱼呀!”……我想: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当一段语言文字能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它肯定是十分精彩、贴近儿童生活的。最后学生在边做动作边朗读中记住了这段精彩的话。通过这个教学片断,学生学到了一种描写方法,可能学生并不会马上运用,但通过不断的这样积累,总有一天学生会厚积而薄发的。
教学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还可抓住“去钓鱼—钓到鱼—放掉鱼—永难忘”这条线索,让学生分部分理解。在学习第二部分时,通过“套上、甩起、抛向” 等钓鱼动作的理解,体会汤姆的技术娴熟、经验的丰富,“划破、沉入、泛起”等动词可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小心翼翼刻画了汤姆当时的情态,形容他小心谨慎,不敢丝毫疏忽的样子,非常贴切。再加上“湖面泛起一圈圈银色的涟漪”使得这一段描写更富诗意。引导学生多读句子,以便对于词语的积累。教学第三部分时,引导学生感悟汤姆心情变化的原因是因为爸爸说了那句话,而爸爸之前“投来赞赏的目光”和现在用低沉的声音说“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又是为什么?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从而体会爸爸说“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不容置疑的语气。又从“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这斩钉截铁的语气中,认识到爸爸要让汤姆懂得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的道理。而让学生找出表现汤姆心情的词语时,也能很快地找出“不情愿、慢吞吞、叹了口气”等词语。“慢吞吞”一词不只惟妙惟肖地勾勒了汤姆当时的情态,而且有着丰富的内涵。他表明尽管内心不情愿,有点舍不得放掉大鲈鱼,但是在爸爸的坚定态度面前又不得不这样做的心态,十分贴合小孩的心理。
最后请学生来谈谈在现实生活中哪些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公德,我们怎样来自觉遵守。也可让学生说说你有没有看见过不遵守公德的现象,如果看见你会怎么做等等。
这篇课文教学时还宜采用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将自身情感融入角色之中,把自已就当成是文中的汤姆和爸爸,通过让学生在感悟语言,理解内容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与文中主人公进行真诚对话,让学生对生活,对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做人。教学时还可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质疑,解疑,探究。让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通过这一系列探究后将其内化为情感。学生在研读过程中,或体会汤姆当时钓起这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时的惊喜万分,或体会汤姆想说服爸爸让他把这条罕见的大鲈鱼的侥幸心理,或体会听到爸爸严格的教诲后,不得不放鱼时的惋惜。在此过程时对学生引领与鼓励使孩子们进一步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碰撞,对文本内容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深刻的感悟。这样,学生在思维上得到了训练,情感价值观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教案的反思模板篇6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
(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28~30页例
5、6及“做一做”,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学会计算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0的除法。
2.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学会计算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0的除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2=
3×0=
0×9=
8×0=
0+25=
29+0=
2、不计算,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2)292
6)358
7)2147
5)605
3、出示:
14、10
4、140。
提问:0在后面两个数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二、快乐体验,学习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28页的主题图。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图。
教师:四个西瓜,孙悟空打算怎么分?而猪八戒是怎样分的?那还剩多少个西瓜?平均分给唐僧、孙悟空和沙僧怎样分?什么都没有怎样表示?
如果列算式,该怎样列算式呢? 0÷3等于多少?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汇报:
(1)根据刚才分的情况发现0÷3=0(2)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3得几的?就想哪个数和3相乘得0? 因为0×3=0,所以0÷3=0。
2、练习:完成教科书第28页的“做一做”。 0÷2
0÷4
0÷5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鼓励学生多思考。总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3、出示例题6 (1)要求:李思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309÷3 让学生列竖式,问:你想怎样计算,自己试着算一算,看一看计算过程中发现什么情况? 讨论:除到十位时是“0”,0除以3等于多少?在那一位上面商0?为什么?这个不写行不行?
教师:商十位上的这个0必须写,它起占位作用。
小结:根据一位数除法笔算方式,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在那一位上写上商,所以这一道题的0要写在十位上,这个0不能不写,他起占位作用。
(2)要求万青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学生独立列式:420÷3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然后教师提问: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回答后,教师再给于指导。
教师借助竖式指道学生正确地列竖式计算。提问:商的个位上是0不写行吗?为什么?
小结:在做除法时,如果被除数前面一位或几位的数正好除尽,后面数位上还有0,可以不要再除下面了,只要在商的末尾写上0就可以了。
4、练习。(完成教科书第2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后,教师讲评,重点要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为什么0要写? 比较: 2)402 和
4)750 有什么相同点?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写商,如果商不够1,要写上0占位,不能漏写。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教科书第30页的练习七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重点讲解0占位问题。
2、完成教科书第30页的练习七的第3题。 请学生找出每一组题的错误,并说说怎么订正。
3、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七的第四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在计算除法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了两个主要问题:1)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2)运用“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这一知识点来计算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学生掌握的情况是能够准确计算,但不会形成语言表达出来,且有部分学生仍用上节课讲的方法,不会运用“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这一知识点来省略可以省略的步骤。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我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片面地要求他们表述准确,只要求学生懂得怎样计算并且计算正确;另外,我总是喜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课堂上说得太多,使学生听起来感觉到累。针对以上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改进的地方有:
1、鼓励学生,尽可能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2、控制住自己的嘴,不该说的不说。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