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好详细的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教学检查和评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职业发展,教案有助于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下是文笔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最新人教版五上数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最新人教版五上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意义、掌握正比例意义的变化规律。
2.学会判断成正比例关系的量。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正比例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请同学口述三量关系:
(1)路程、速度、时间;
(2)单价、总价、数量;
(3)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
(学生口述关系式、老师板书。)
(二)学习新课
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请同学们回答老师的问题。
幻灯出示:
一列火车1小时行60千米,2小时行多少千米?3小时、4小时、5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生:60千米、120干米、180千米……
师:根据刚才口答的问题,整理一个表格。
出示例1。(小黑板)
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师:(看着表格)回答下面的问题。表中有几种量?是什么?
生:表中有两种量,时间和路程。
师: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变化的?
生:时间1小时,路程是60千米;2小时,路程为120千米;3小时,路程为180千米……
师: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就叫做两种相关联的量。
(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表中谁和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生: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我们看一看他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生:时间由1小时变2小时,路程由60千米变为120千米……时间扩大了,路程也随着扩大,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师:现在我们从后往前看,时间由8小时变为7小时、6小时、4小时……路程又是如何变化的?
生:路程由480千米变为420千米、360千米……
师:从上面变化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样的规律?(同桌进行讨论。)
生:时间从小到大,路程也随着从小到大变化;时间从大到小,路程也随着从大到小变化。
师:我们对比一下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互相讨论一下,这两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分组讨论)
师:请同学发表意见。
生:第一题时间扩大了,行的路程也随着扩大;第二题时间缩小了,所行的路程也随着缩短了。
师:我们对这种变化规律简称为“同扩同缩”。(板书)让我们再看一看,它们扩大缩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师:根据时间和路程可以求出什么?
生:可以求出速度。
师:这个速度是谁与谁的比?它们的结果又叫什么?
生:这个速度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它们的结果是比值。
师:这个60实际是什么?变化了吗?
生:这个60是火车的速度,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也是路程和时间的商,速度不变。
驶多少千米,速度都是60千米,这个速度是一定的,是固定不变的量,我们简称为定量。
师:谁是定量时,两种相关联的量同扩同缩?
生:速度一定时,时间和路程同扩同缩。
师:对。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商,也就是比值一定时,它们同扩同缩。我们看着表再算一算表中路程与时间相对应的商是不是一定。
(学生口算验证。)
生:都是60千米,速度不变,符合变化的规律,同扩同缩。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扩大和缩小的规律是: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样的。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叙述一遍?
(看黑板引导学生口述。)
师:我们再看一题,研究一下它的变化规律。
出示例2。(小黑板)
例2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如下表:
(板书)
按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幻灯)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谁和谁是相关联的量?关系式是什么?
(3)总价是怎样随着米数变化的?
(4)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各是多少?
(5)谁是定量?
(6)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生:(答略)
师:比较一下两个例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师:对。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内容。(板书课题:正比例的意义)
师:你能按照老师说的叙述一下例1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吗?
生: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
师:想一想例2,你能叙述它们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两人互相试说。)
师:很好。请打开书,看书上是怎样总结的'?
(生看书,并画出重点,读一遍意义。)
师:如果表中第一种量用x表示,第二种量用y表示,定量用k表示,谁能用字母表示成正比例的两种相关联的量与定量的关系?
师: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相关联的量的例子吗?
生:(答略)
师: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相关联的量,有的成正比例关系,有的是相关联,但不成比例关系。所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要抓住相对应的两个量是否商(比值)一定,只有商(比值)一定时,才能成正比例关系。
(三)巩固反馈
1.课本上的“做一做”。
2.幻灯出示题,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一定,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2)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3)小明的年龄和体重。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自己总结,举手发言。)
师:打开书,并说出正比例的意义。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五)布置作业
最新人教版五上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余数的产生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及竖式每一步的意义,初步掌握试商。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理解除法竖式中“商和除数的乘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学生每人发一张印有蘑菇图的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皮卡丘请小朋友到数学王国探索数学的奥秘,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一)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认识余数
1、 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没有余数。
出示蘑菇图,15个蘑菇,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除法列式呢?
15÷3=5(份) 这个除法算式中15、3、5分别叫什么?
(2)出现了余数
① 15个蘑菇,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这样分,最多可以分几份?15个蘑菇分完了没有?还多几个?多的1个能算一份吗?为什么?
②当我们平均分物体的'时候,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剩下不能再继续分的数,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③你能用算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吗?讲解:我们在商的后面点上6个小圆点,然后写上余数。
2、进一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余数的产生
①还有其他分法吗?
请小朋友把你的分法在纸上圈一圈,想一想你最多摆了几份?有没有分完?这种分法可以怎样列式?
②课件展示其他各种情况并请学生列出算式。
15÷5=3(份)
15÷6=2(份)……3(个)
15÷8=1(份)……7(个)
3、给除法算式分类:
15÷6=2(份)……3(个)
15÷5=3(份)
15÷8=1(份)……7(个)
15÷2=7(份)……1(个)
15÷3=5(份)
(二)学习除法的竖式
1、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
(1)除法也有竖式,你们知道怎么写吗?
(2)试一试:把15÷2竖式写出来。
(3)讲解:先写被除数15,接着写除号。然后在被除数的左边写除数。商和余数又该写在哪儿呢?
(4)7写在哪里?
(5)14怎么来的,在图中表示什么?
(6)在竖式中,余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7)即时练习:笔算27÷6。学生独立完成在纸上
问:你是怎么想到商4的?
小结:在试商时,我们想乘法口诀,试的商和除数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比被 除数小。
(8)小结:竖式计算的三步法
2、学习整除除法竖式。
15÷3=5(份)
(1)你能写出这个除法竖式吗?怎么写?
(2)探究整除除法竖式的意义。
(3)怎么想出商5?
(4)即时练习:35÷5
(5)小结:
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第一层次:基本练习。
1、( )里填几
( )×4
2、用竖式计算
20÷3 63÷7 32÷9
3、我是小医生
第二层次:发展练习
1、“( )÷5=3……( ),猜猜余数可能是几?”
2、猜一猜、算一算。(机动题)
同学们按颜色黄、绿、红、蓝的顺序穿珠子。你能算出第25颗珠子是什么颜色吗?第31个呢?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最新人教版五上数学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认识四边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内容是对四边形进行分类,通过分类让学生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四边形按两组对边是否平行可分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其它四边形。教材给出的三组图形是根据两组对边是否平行来进行分类的,教材主要是对a组和b组进行研究。教学分类方法后,教材还适时安排了一些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渗透集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 识平四行边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 平行四边形。
二、教法、学法
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方法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有目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总体思路,我设计了“激趣导课——探索新知——巩固应用——课堂总结”四个环节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展。
1、激趣导课
出示各种四边形:在四边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各有特点,这节课咱们根据四边形各自的特点给它们分分类。(板书:四边形分类) 这样,赋于数学知识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
2、探究新知
(1)观察课前准备好的四边形。“观察-比较”是现代科学探索中常用方法。让学生观察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再进行比较。使学生从具体的实物中建立了丰富的表象。
(2)小组合作。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并分类摆放,再说一说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样,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正确或错误的分类方法。
(3)反思评价。学生到前面黑板上演示分法,并说出每一组四边形的特点,再给每一组四边形起一个名字。师生共同概括分类的方法,同时利用集合图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最后让学生看课本,体验成功喜悦。
3、巩固应用。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我设计了填一填、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四个练习题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4、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把四边形分类的?
通过学生自主总结梳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特别对学习方法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发展性教学目标在课时的体现。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也许不够完美,但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会体现出极大地热情,非常投入,获得强烈的感受。这是单纯靠书所达不到的。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自主空间,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而且会体验到用多媒体形式表达和组织信息的特点,逐渐掌握通过多媒体形式学习知识的方法,最终形成一种信息素养。
最新人教版五上数学教案篇4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境
1.教师拿出自己的钥匙,并引出密码锁。分别说一说在什么地方或物品见过密码锁,见过几个数字的密码锁。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钥匙。
师:对,这些都是用来开锁的钥匙。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锁是不用钥匙的,你们知道是什么锁吗?
生:密码锁
师:谁知道什么地方或物品上经常用密码锁?
学生可能说出:保险柜、保险箱、旅行箱,等等。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不少,那谁来说一说你在什么东西上见过几个数字的密码锁
学生可能会说:
●我在旅行箱上见过三位数的密码锁。
●我在保险柜上见过六位数的密码锁。
●有的保险柜上的密码锁是8个数字。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师生交流。师:那谁知道旅行箱上为什么用密码锁,而不是钥匙锁呢?
学生可能会说:
●不怕丢钥匙。
●能够保密,别人不知道密码开不了,也不能仿制。
……
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用一定个数的数字组成密码,可以有许多变化,也就是可以组成许多密码,即使你知道了密码锁是几个数字,也很难判断是哪个密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数字密码锁的秘密。
板书:数字密码锁
二、探索密码锁
1.提出探索由两个数字组成多少个密码的问题,让学生分别写出0打头和1打头组成的密码。
师:现在,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最简单的情况。假如数字锁的密码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同学们想一想,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密码?自己在本上写一写。用0打头时可以组成几个密码?
学生写密码,然后交流,得出:
用0打头,得到的10个密码是00、01、02、03、04、05、06、07、08、09
板书:0打头——10个
师:再用1打头,写一写可以组成几个密码?
学生写完后交流,得出:
用1打头,得到的10个密码是10、11、12、13、14、15、16、17、18、19
板书:1打头——10个
师:想一想,用2打头,可以组成几个密码?
生:10个。
2.分别提出:用3、4、5、6、7、8、9打头各能组成多少个?一共能组成多少个?在学生讨论的同时,得出:10×10=100(个)师:分别用3、4、5、6、7、8、9打头呢?
生:分别可以组成10个
师:一共10个数字,每一个数字打头都能组成10个密码,那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密码呢?
生:一共可以组成100个。
教师板书:10×10=100(个)
3.教师谈话并告诉学生用三个数字组成1000个密码,鼓励学生合作进行推算。师:刚才,我们通过写出几组密码,推算得出:用0到9的10个数字组成两个数字的'密码,可以组成100个,那你们想知道,用这10个数字组成三个数字的密码,能组成多少个吗?
教师板书:10×10×10=1000(个)
师:可以组成1000个,你们知道是怎么推算出这个结果吗?同学合作,试着推算一下。
学生先自己推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交流学生推算的方法,说明结果的准确性。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想法的机会。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推算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说法:
●组成密码的数字都可以是0、1、2、3、4、5、6、7、8、9的十个数字。如果第一位数字是0,第二位数字是0,第三位数字是0、1、2、3、4、5、6、7、8、9,即:000、001、002、003、…009共10个密码。
如果第一位数字是0,第二位数字是1,第三位数字是0、1、2、3、4、5、6、7、8、9,即:010、011、012、013、…019共10个密码;……,所以第一位数字是0的密码共有10×10=100(个)
同样第一位数字是1,也有100个,第一位数字是2,也有100个,…第一位数字是9,也有100个,所以由三个数字组成的密码共有10×10×10=1000(个)
●用0、1、2、3、4、5、6、7、、8、9可以组成100个两个数字的密码,在每个密码后面再加一个数字,都能组成10个密码,所以一共可以组成100×10=1000(个)
●用0、1、2、3、4、5、6、7、8、9十个数字中任一个数打头,后面都能组成(10×10)个两个数字的密码,所以一共可以组成10×10×10=1000(个)
只要学生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首先给以鼓励,然后教师参与交流。
5.简单说明1000个密码与密码箱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计算偷偷打开一个三个数字的密码箱需要多少时间。算完后交流。师:同学们用不同方法推算出了由三个数字组成的密码有1000个。大家知道,一个密码箱只有一个密码,也就是说,一个三个数字的密码锁只是这1000个密码中的一个。所以知道密码的人,很容易就打开了,不知道密码的人,要想偷打开箱子,可就难了,你们知道难在哪吗?
生:他得一个一个地试。
师:对,要一个一个地去试,这样就有可能要试1000次才能打开。请同学们算一算,如果每试一个密码要10秒钟,试1000次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算完后,交流计算结果。
1000×10÷60÷60≈2.7(时)
6.告诉学生六个数字组成的密码有1000000个,让学生计算打开这样一个密码锁需要多少天。师:不知道密码,要想打开一个由三个数字组成的密码锁,就要花近3个小时的时间。重要的文件箱,都是由六个数字组成的密码锁,这样的密码有1000000个(板书:1000000个),不知道密码的人,想打开箱子所花的时间会更多。请同学们算一算,如果试一次的时间仍然是10秒,那么打开一个六位密码锁要用多少天呢?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1000000×10÷60≈16666(分),
16666÷60≈277(时),
277÷24≈11(天)
师:可见,数字密码锁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因为打开一个不知道密码的锁会用很长时间,因此就增加了密码锁的安全性。所以人们常把贵重物品或重要文件,放在安全可靠的密码箱中,防止泄密或丢失。
三、汽车牌照问题
1.让学生自己读书并解答。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推算的。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数字密码问题,实际上是运用了我们数学上数的组成的知识请同学们打开书79页,看汽车牌照问题。试着计算可增加多少个车牌号?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计算的?
生:由四个数字组成的数码有10×10×10×10=10000(个),在这些数码前面增加一个字母,就可以增加1万个。
四、电话号码问题
提出电话号码问题,鼓励学生合作解决。交流时,给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
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私人汽车发展得很快,全球的电话拥有量更以空前的速度增长着。请同学们解决一下书中79页电话号码增位问题。这个问题较难,试一试!可以同桌商量。
同桌讨论,试做。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汇报情况,教师参与。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结果:
●由五个数字组成的数码有10×10×10×10×10=100000(个),把10万个数码每个后面增加一个数字,可增加10个数码。所以,一共可以增加100万个,即:10000×10=1000000(个)
●电话号码没有0打头的,所以要去掉0打头的,所以,五位数的电话号码有10×10×10×10×9=90000(个),变成六位后是10×10×10×10×10×9=900000(个),增加了810000个。
最新人教版五上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