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巴巴 >心得体会

8和9的认识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通过写教学反思能够整体的推进教学质量,通过写教学反思,我们可以记录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下是文笔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8和9的认识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8和9的认识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8和9的认识的教学反思篇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了让学生体验东南西北的位置关系,我这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学生不仅学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更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课上学生学的高兴,我教的也轻松愉快,四十分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让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快乐数学快乐学

?课标》中提出了“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目标,我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大胆扩展学习空间

“认识方向”这一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到生活中去学习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辨认方向,因此我把学生领到操场上,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游戏活动指导学生去认识方向、辨认方向,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抓住契机,拓展延伸

我及时抓住了课堂上一个找礼物的小游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由直观向抽象发展的辨认方向,讨论交流,让学生知道除了东南西北以外还初步感受了其他四个方向。并借助生活实际,描述路线图,强化正确看示意图的方法,为下一节课学习做了铺垫,做到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

8和9的认识的教学反思篇2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靖边二小: 贾 美

?认识长方体》北师大教材第11—1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它的直观图,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猜想、操作、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充分认识直观图;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宽的区别。

教学难点:

充分认识直观图;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复习旧知。

图形王国里在开运动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图形参加?噢!来了很多的图形,谁给它们分分类?课件演示(说说分类的依据)。

2、老师拿的这些物体属于立体图形中的哪一种?(长方体)

引入:那对于长方体、正方体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来领略,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奥秘。(教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同学们举生活中长方体或近似长方体的例子。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长方体特征: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让学生指着模型说一说哪些是面?哪些是棱?哪些是顶点

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分组合作学习)(1)四人一小组合作,一边操作一边思考:

师:同学们根据自己准备的学具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对学生的操作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及鼓励。)

(出示探究表):

1、长方体有几个面?你是怎么数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你怎么知道的?

2、长方体有几条棱?你是怎么数的?哪些棱长度相等?你怎么知道的?

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你来数一数。

师:自己先看一遍,有不理解的吗?强调“完全相同”的含义,即形状、大小都相同。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3)老师找学生分组板书面棱顶点的特征。学生汇报结果。

师:谁能把你们的学习结果汇报一下。

生: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面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

师:你们小组能派个代表给大家数一数这6个面吗?生数。师引导有序的数。师:你有这样的长方体吗?(有,出示)哪是相对的面?(指实物回答)生: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师:说说棱的特点。

生:长方体有12条棱。师:你来数一数吧。(棱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生:?? 师:哪些棱长度相等?

生: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教师演示“相对棱相等”)(如果学生表述不出来,引导学生回忆在概括哪些面完全相同时是怎样说的。)

师:哪是相对的棱?生指。师: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生1:用尺子量的。

生2:(出示:长方体棱的框架)如果相对棱不相等,这个长方体就会变形了。师:噢,你用的是反证法来说明。

师:谁再说说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演示“顶点”)生数。教师总结。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小组合作以最快的速度做一个长方体。

师:如果让你做一个长方体框架你打算准备几根小棒?(12根)12根一样长的小棒吗?生思考,汇报。

(2)合作做一个长方体。思考:12条棱可以分为几组?(3)展示作品,并交流分组。(4)揭示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指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宽、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中较长的叫做长,较短的叫做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课件演示)拿长方体模型横放、竖放、侧放,并让学生指出在不同摆放的情况下的长、宽、高,告诉学生不管相交于哪个顶点的三条棱,都可以叫做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问:长方体有几条长几条宽几条高?二)

(二)、认识正方体

1、师:认识了长方体,那正方体它又有什么特征?它与长方体有没有关系呢?

2、独立探索正方形特征:每个同学拿出自己的正方体纸盒,通过前面小组合作探索长方体特征的方法,自己独立探索正方形的特征,并完成提单上表格的内容。

3、完成后指名回答,并板书。

4、课件演示正方体的特征,加深对正方体特征的认识。

(三)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1、正方体、长方体相同点与不同点。

(1)师:我们一对长方体、正方体进行了认识,认真观察课件上的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正方体、长方体相同点与不同点。

2、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1)师:通过你们的观察和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何关系?(2)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集合图。

三、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引导学生认识特殊长方体面、棱特征,深化认识。

1、完成练一练,先同桌交流在指名2人汇报。

2、口答: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激疑:对于最后一幅图表述你有什么看法?

(预设:最后一个图形不是长方体而是正方体,板书完整课题:正方体)

1、问:你觉得用什么方法可以把一个长方体变换成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样的关系

五、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今天通过你们的合作探究,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大家都很棒。下面我们进行几个练习,检验一下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小法官会判断。(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2)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棱,共四六二十四条棱。()×(3)一个长方体,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那√)么它有四个面面积相等;((4)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5

一、填空题。

1、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正方体是都特殊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相等,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2、左图是正方每个面的面积是648厘米体,也叫做立方体平方厘米;每条棱厘米。是8厘米8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96正方体棱长总和=棱长×12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厘它的棱长是8厘米米,2厘米。

1、用铁丝焊成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6 思考?一个长方体棱长之和是36厘米,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五、全课总结。

很多时候,大家的进步就像一张纸,的厚度一样,微不足道,甚至难以发现,但我们不应该忽视它的存在,只要脚踏实地,日积月累,一定会收获更大成功,成功其实离我们很近,它就是点点滴滴人进步。

8和9的认识的教学反思篇3

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一、处理较好的方面

1、注重培养观察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方面我在认识钟面及整时中充分体现了,首先:课件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借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认识钟面,在这个环节中,我完全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能很详细地汇报自己的发现,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钟表再次观察。在学生对钟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开始进行教学——认识整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2、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我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猜谜语”也是一年级学生这个年龄的小朋友最喜欢的,所以,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猜谜语”中导入,接着用课件展示多姿多彩的钟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连的,一方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 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不足之处:

1、因为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2、学生会看钟表认时间,但根据时间拨出相应的钟表就有难度了。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

8和9的认识的教学反思篇4

因为把三角形的高这一内容从三角形的认识中分离出来,今天的课堂任务也就轻松了很多的。首先,我让学生从生活中举例,说出生活中的三角形。然后,自己动手做出一个三角形。学生很会就地取材的。有用钉子板的,有用铅笔的,有用小棒的。还有用一副三角尺和一个量角器拼出了一个三角形。他们觉得真的是很有意思的。因为有了这一具体的操作过程,所以总结出三角形的特征也就很轻松。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本节课的重点,我是采用杨桃老师的方法,让学生一一列举出选择小棒的.情况,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一种一种地试过去。这样就避免了操作的杂乱无章,也有利于接下来分析小棒围成三角形的各种情况,进而总结出结论。有学生作了预习,所以很容易就说出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但是我不认为这是真正懂了,因为要把这个现成的概念背出来是很容易的事情。只有在实践操作中,经过不断地练习和理解,才能真正领会这句话的含义。倒是另一个学生说出了:两条短边的长度之和一定比那条长的边长,我觉得这是他自己真正的理解,而且比书本上的这句话更精确一些。

在练习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是各位老师说的那一题,已知两边长度求第三边,一开始做的时候,学生完全不知如何下手,我提醒了一下,先列举,然后再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一一验证。结果只有两位学生把9种结果全部写完。值得表扬。

今天教学了三角形的认识,课中有一环节,从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四根小棒中任选三根,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在原先备课时,我想让他们自己独立思考、操作后找出可行的与不可行的方案,再去思考发现。上课前备课时我又思考,要不要让他们思考、讨论、先交流出小棒的选择种类,再让他们一一去围,不至于学生漏选或重复围。这样一者可以节省时间,二者学生可以让实验目的明确,操作有序。可又怕太过规范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再一细想,我们的数学学习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某一知识点,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这些过程并学习到知识,必要的挫折反而是有意义的。于是在课中,我还是按原先的教学流程安排,在学生独立操作后集体交流时,我故意让漏掉一种选择形式的同学先汇报,再让其他同学补充,并提问,怎样能不漏选,也不多选。学生介绍在围之前先把在组合种类都写出来,然后再一一围,这样又对又快,也不会漏选或重复。有了实际体验,学生的印象反而深刻,对大家的影响也大。教师课前的几分钟或几秒钟的思考,有时会有大的收获,所以我喜欢在上课前的这种思考,对我的成长也是一种帮助。

当然,教学中也有遗憾。因为我们这里没有学具,我让学生自制学具,有些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些误差,就导致用10厘米、6厘米、4厘米也能围了,这是我课前所没有想到的,虽然在课上说明这是误差所导致,但以后如果再让学生自制教具,还是要注意这些问题。

8和9的认识的教学反思篇5

数学知识,往往就是一种规定,思考规定背后的道理,那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一个有追求,爱钻研,会思考的老师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还有数学的思考。

我先由拨珠引出计数单位,复习学过的计数单位和进率,发现满十进一会产生一个新的计数单位,顺理成章让学生猜猜万后面会是什么计数单位并且辨别。师生顺利确定好了十万,百万和千万的顺序,然后再猜:后面的计数单位到底是什么呢?众说纷纭,学生充分发挥了丰富的想象。我用拨珠证实了“万万”的猜想,并用一个个的数字和同学讨论合理性,最终得到“亿”这个计数单位。其实对于我们来说,计数单位可能只需要十几分钟就可以讲完了,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花了大量时间和学生探究计数单位,为什么万后面是十万,为什么千万后面是亿呢?可能我们都没有思考过,对啊,为什么呢?整节课,学生一直跟着老师走,一直在思考,我想这就是最奇妙的地方。

我要学会做一个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并且把这种思考的习惯教给学生的老师。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我的老师教学反思5篇

教育教学反思通用8篇

对教学反思的心得体会5篇

教师月教学反思通用5篇

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通用5篇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7篇

天上的街市教学反思7篇

调查报告的教学反思6篇

班级活动总结和反思8篇

大班诗教案和反思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760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