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巴巴 >心得体会

听化学课学习心得体会6篇

心得体会可以把实践中进行的思考用文字书写下来的书面材料,为了更好地归纳学习到的知识,我们可以学会记录一篇心得,以下是文笔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听化学课学习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听化学课学习心得体会6篇

听化学课学习心得体会篇1

近几年来,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潍坊市的教学改革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从我们安丘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效益。我们从04年使用新教材,先后试用了人教版、鲁教版和沪教版三种版本的新教材,虽然连年换教材,给我们老师的备课、把握教材,精选习题等带来了许多困难,但却也为我们熟悉各种版本,进一步了解新课标的要求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特别适合于我们的中考备考,因为这几年的中考命题都存在一个兼顾各种版本的问题,即三种版本都有的知识点重点考查,个别版本没有的知识点简略考查。虽然各种版本都是按课程标准编写的,但编写的材料、结构、知识的排布却存在着许多差别,这是新课程所允许的,象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考查,因为这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历次考试都是考查的重点。在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说的:“初步学会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并没有说明用什么物质和装置。

老人教是高锰酸钾和氯酸钾;人教新版是双氧水和高锰酸钾;鲁教版主要研究了双氧水,对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只是提了提;上教版是用高锰酸钾和双氧水制取;由于三种新教材都有双氧水,所以制取氧气就主要考查用过氧化氢的原理、注意事项、步骤及装置等,但由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在高中经常用到,作为固体和固体用试管加热的常用装置,在初中也应该重点考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

从我们县初中化学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情况来看,我们的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大部分教师适应了课改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部分教师已基本适应课改的要求,但还在探索阶段;还有少数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甚至个别教师对课改还持排斥和否定态度。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许多教师对新课改认识不到位,对教材的把握感到无从下手,仍然用教老教材的思路去上新教材,使新教材的作用很难发挥,加大了教和学的难度;二是有些教师对新教材和课标的使用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象对科学探究的神化和泛化问题,对过程与方法的弱化;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标签化;师生互动的成式化;对合作学习的形式化等许多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

因此我今天发言的出发点是大处着眼,小处下手。就是我不想再去谈一些空洞的课改理念,主要从如何理解、使用和创新教材三个方面简略地谈一下自己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如何理解新教材

1、深入栏目研究 明确施教要求(投影题目)

各种新教材栏目的设置,大大突破了以往教科书的编排,教材设置了:“你知道了什么”,“观察与思考”,“联想与启示”,“交流与讨论”、“练习与实践”、“拓展视野”、“活动与探究”、“整理与归纳”等栏目,现在就来谈谈这些栏目的教学价值与教学要求。

??“你知道了什么”(一般设在新课学习之前,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寻找新学内容的“先行组织者”。也可以理解为教师备课中学生起点分析或学生预习的内容)

??“联想与启示”(利用情景的新旧联系,触发学生思考,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学习新的知识。)

??“观察与思考”(提示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或图表模型及各种多媒体视频,展示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由于新教材淡化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一般可理解为教师的演示实验或者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己解决的问题)

??“交流与讨论”(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组织学生讨论。也就是我们提倡在快乐、高效课堂中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来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展示、教师精讲的主要内容,课本本身已经为小组合作学习搭建了平台,这些问题具备一定的思维容量,又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或难点。但从听课来看,恰恰许多老师忽略了这个栏目的教学,甚至在课堂上连提都不提(我觉得这些问题可能是不好组织答案,还有的虽然利用了这个栏目,但存在着真的问题假讨论与假的问题真讨论的现象,也就是说存在着辩论的困惑与交流的造作等现象)。今后一定要充分利用,特别在集体备课中重点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讨论时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教师还需要提供哪一些材料或信息?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如何做一个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及评价者等。如果这些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明白清楚了,那么这节的主要知识特别是能力培养目标也就落实了)

??“练习与实践”(在每一节后呈现的基础性的问题,有联系实际、重视探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这个栏目和原来的课后练习差不多,里面的题目大多为近几年的全国各地中考题的改编,还有就是开放性的社会实践题目。对基础性的如填空、选择可作为随堂练习或巩固练习或达标测试当堂处理(不必要再做到作业本上),对计算、简答可布置作业,对开放性的题目可作为选做题,让兴趣小组或参加竞赛的学生完成等。)

(六)“活动与探究”(指明活动的课题和方式,如实验探究、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制作模型等,其中实验探究的比重最大。与“观察与思考”栏目的比较,我认为该栏目主要应作为学生分组实验处理。但由于这个栏目设计的太多,要想全部让学生做分组实验,肯定是不现实的,也是行不通的,这要受教学进度、学校财政、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等多方面的制约。因此要正确认识探究,即前面所说的不要将探究神化和泛化。首先我们要搞清科学探究并不等于实验探究,它包括理论和实验探究。因为过分强调探究,范围太大。建议每学期搞几个科学探究就可以,不要每节都探究。如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探其所以然;金属活动顺序;钢铁的锈蚀、酸碱盐的性质等。课改之初强调探究,是根据矫枉必先过正的原理,现在强调适当进行科学探究是从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等出发)

新教材通过设置活动与探究栏目,是对新课改理念最好的体现,国家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科学探究的说明为:既是化学学习的内容,又是化学学习的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亲历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既学到科学知识,同时增加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做科学”中学习科学知识,探究性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理解和发现世界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这种过程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新课程所提倡的探究性学习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的培养等多重任务。正是这样的任务决定了“探究性教学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

关注科学探究的过程,重视科学方法,倡导以实验为主的“做中学”活动,同时融入观察、思考、假设、推理、概括等环节。从近几年的中考导向来看,探究性题目逐年增加,这些题目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的能力,是选拔性考试的提高区分度的题目。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推断、鉴别这类题目,而要让学生顺利解决这样的题目,就要必须注重探究特别是实验探究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创造条件在课堂内开展能体现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活动,并通过引导学生对科学探究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认识到实验、观察、推理、判断以及合作、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并体验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但反思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对科学探究还存在着许多误区,象真探究与伪探究问题(真探究:注重问题的产生与方案的设计,伪探究:贴标签式-虚假式-无意义式,要防止过火的、异化的探究,不提倡大探究:完整的设计与设计的完整,摈弃空探究:热闹的过场与过场的热闹)。一些教师在处理“活动与探究”这一内容时还不能很好地把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还不能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和已有的教学经验,按自己的意愿设计教学环节。如钢铁生锈的专题探究活动中,通常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钢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限定的答案讨论,再由老师总结问题的答案——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解决一个问题后,老师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怎样来防锈呢?如此反复直至学完本节课的知识。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直接来源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因此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实验缺乏探究性。还拿在一个学校听过学生做钢铁生锈的探究实验举例,几乎全部是在老师的安排下“照方抓药“式地根据书上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学生仅仅是训练了实验基本技能,没有认识到探究的本性,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了。整堂课中,学生看起来是忙忙碌碌,但缺乏思维的投入和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成为化学学习的被动接受者。

对初三学生而言,由于化学是起始学科,化学学科的知识结构不完善,因此往往看到一种现象时产生的疑问和对疑问的思考角度是多角度的、发散的,尽管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也是一种收获和成功,但课堂学习也应有阶段性与适时性,还要保证化学内容必要的顺序性和系统性。当某一问题可以从很多角度来讨论时,教师可适当根据主要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对思维的角度作出更有价值的选择,如:教师可以在实验前提出逐层递进的、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的目的。

另外,我们也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宜多采用开放度很大且课堂中难以调控的探究,而宜多采用有指导的科学探究,并且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可能偏离的方向,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

综上所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遇到困难或出现困惑都是正常的教学现象,关键是教师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各种情境来鼓励和帮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观察和探讨实验的现象和本质。使学生学会运用对比、分析归纳的方法来提高实验探究的效率,实现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应用,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听化学课学习心得体会篇2

学习建议:

1、生物化学分为动态生化和静态生化2部分,静态部分主要讲基本物质——糖、脂、蛋白质、核酸、酶(一般放在蛋白质里)、维生素等;动态部分讲这些基本物质的代谢(生物合成和生物分解)途径。首先应该对静态部分打下坚实基础,因为这是理解后面内容的前提,可以按照教材目录的逻辑结构按物质分类、类下又分类的知识结构不断记忆强化,形成知识结构

2、动态部分不建议把经历平均地投入各部分内容,因为重要的是几个核心的代谢过程,比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糖的生物合成、脂类的分解和合成……如果打算学习分子生物学要对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遗传信息传递部分重点关注。把主要的代谢途径记牢,各类生物物种的代谢就能融会贯通了。

我刚考完12年的研究生,是跨专业考的生物学,用的是王镜岩版教材,按照上面的思路自学了4个多月,通过了考试,应该还是有些效果的。包括进入实验阶段也是只要对主要代谢途径了如指掌就比较容易理解和处理问题。可以到网上下载一个生物化学代谢全图,有一个英文版的画得非常全面。祝你成功!

做题翻书,再整合知识点用网状图构建起来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

1,备好错题本和难题本,考试或者做题遇到易错或者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整合到本本上,有空的时候翻一下并且把已经掌握熟透的内容划去。

2,把每一次考试自己做错的题反复看,并弄懂考的是哪个知识点,如果不懂就问老师,和老师培养良好的关系也是一门对自己学习上升很大的学问。

3,如果已经上完生物必修三和化学选修五的你可以开始尝试每周一套高考题,以你所在的省为主。

4,选择自己喜欢的练习题册,弄懂里面的内容并吃透。在老师给的课后作业也就是学校订购的习题册中选择较有提升空间的题作答,节省不必要的时间!

听化学课学习心得体会篇3

我刚考完试的研究生,是跨专业考的生物学,用的是王镜岩版教材,按照上面的思路自学了4个多月,通过了考试,应该还是有些效果的。包括进入实验阶段也是只要对主要代谢途径了如指掌就比较容易理解和处理问题。可以到网上下载一个生物化学代谢全图,有一个英文版的画得非常全面。祝你成功!

做题翻书,再整合知识点用网状图构建起来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

1,备好错题本和难题本,考试或者做题遇到易错或者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整合到本本上,有空的时候翻一下并且把已经掌握熟透的内容划去。

2,把每一次考试自己做错的题反复看,并弄懂考的是哪个知识点,如果不懂就问老师,和老师培养良好的关系也是一门对自己学习上升很大的学问。

3,如果已经上完生物必修三和化学选修五的你可以开始尝试每周一套高考题,以你所在的省为主。

4,选择自己喜欢的练习题册,弄懂里面的内容并吃透。在老师给的课后作业也就是学校订购的习题册中选择较有提升空间的题作答,节省不必要的时间!

学习建议:

1、生物化学分为动态生化和静态生化2部分,静态部分主要讲基本物质——糖、脂、蛋白质、核酸、酶(一般放在蛋白质里)、维生素等;动态部分讲这些基本物质的代谢(生物合成和生物分解)途径。首先应该对静态部分打下坚实基础,因为这是理解后面内容的前提,可以按照教材目录的逻辑结构按物质分类、类下又分类的知识结构不断记忆强化,形成知识结构

2、动态部分不建议把经历平均地投入各部分内容,因为重要的是几个核心的代谢过程,比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糖的生物合成、脂类的分解和合成……如果打算学习分子生物学要对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遗传信息传递部分重点关注。把主要的代谢途径记牢,各类生物物种的代谢就能融会贯通了。

听化学课学习心得体会篇4

高中新课程在我省实施近一年,其间给高中教师带来了新的理念,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对于已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说,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顺应新课程理念下,经过新课程的实践,我有如下体会:

1.教育价值的界定

1.1 价值的含义。作为哲学术语的价值,在时空领域里,它表示物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供求关系,或人赋予物有用性的社会存在。人类生活在今天的社会里不仅是为了生活,而且要生活得更加美好,生活得更加富有价值。教育是达到人生最高目标,实现人生最高价值的一个基础工程。所以教育问题受哲学价值论的支配与价值问题密切相关。

1.2 化学教育价值。(1)化学教育中的内蕴价值,它讨论社会对化学教育的需要或蓝图规划问题,化学教育应该在学生身上实现哪些价值,即化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教什么"。(2)化学教育的功能价值,它讨论怎样的教学活动才具有教育上的价值,即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才能使学生有效地获得化学教育中的内蕴价值。从化学教育的整体过程看,化学教育实践有活动目标和活动手段需要研究,所以必然包括化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和价值目标实现的基本策略这两个价值子系统。

2.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

2.1 许多学习小"模块"。如:学与问、资料卡片、思考与交流、科学史话、科学视野、实践活动、科学探究等。这些学习小"模块"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学习理念,内容新颖活泼。有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与探讨、科技前沿、社会热点、生活生产实际、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史、科学实验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富有"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趣味性"的学习模式,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创设了新颖的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突出了基础性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拓展创新思维;对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十分有利。如: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中有一个"角色扮演"的实践活动,问题是"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假如你是以下人员之一,对这一问题有什么看法?请查阅资料并做准备,然后选择角色,进行活动。可能扮演的角色:(1)开采铝矿的工人;(2)生产铝质饮料罐的工人;(3)饮料公司的老板;(4)售货员;(5)消费者;(6)环保局的官员;(7)回收公司的人员。学生对这样的实践活动积极性很高,它不但关注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而且还关注了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规划人生的意识及能力,重视与人交流与合作,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有意义。

2.2 大量的彩色插图。这些插图印刷精美、形象、直观,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并使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性和美的享受。如课本中的甲烷、乙烷、苯、溴乙烷、乙醇等分子比例模型图。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掌握这些有机物的空间架构;一些实验现象插图,能有效地解决课堂演示实验中现象不明显的问题,同时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实验现象;通过飞机、自行车、硅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等许多实物图片,学生就能很容易地了解合金、晶体硅等物质的广泛应用情况。

2.3 从实验中学习化学。必修教材1的第一章第一节就是化学实验基本方法,选修6是实验化学,不论必修还是选修课中还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家庭小实验。通过实验学化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一些新的化学知识,为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只有亲自动手实验,才能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真实地体验实验探究的艰辛,真正感受发现的乐趣和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4 时代性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内容更具备"浅、宽、新"的特点。

2.4.1 跟踪新科技、新发展。 新教材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增加一些大自然奥秘、尖端科技成果等科技发展。旧教材中也曾经介绍了一些科学家的某些发明和发现,大部分是经典原理知识,有些是同学们早已听说或已有所了解的。新教材除此外增加了较多最近的新科技、新成果等现代内容。通过对新科技、新发展的学习和了解,同学们不仅学到了有关化学知识,而且学习了科学家们从身边小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思维习惯,培养了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品质。

2.4.2 关注环保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不断产生一些新的影响环境的有害物质。我们可以通过化学知识找到破坏环境的因素,从而研究出减少破坏环境的方案,甚至杜绝污染源或变废为宝的策略。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

2.5 体现学科融合性。

2.5.1 与理科间的融合 。 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新教材更加注意与生物和物理之间的交交汇和渗透。在讲述氧化-还原反应时补充了食物在人体中被消化及酿酒的实例;在nahco3的性质后,补充了nahco3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有讲元素周期表时插有"元素在人体组织、体液中富集情况示意图",还有碘的化合物对人体的作用,有毒物质的中毒原理等体现了与生物学的紧密联系。在讲钠的用途时讲钾钠合金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在讲述摩尔时提到千米、克、秒等物理单位,及气体摩尔体积中相联系的气体状态方程,原子结构中的原子、电子、α、β、γ三种射线等的发现,硅在电子工业中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光导纤维等,以及研究某物质性质时讨论的状态、熔沸点、导电性等方面,无不体现了化学与物理学的紧密联系。

2.5.2 与文科间的融合。 新教材中增添了许多阅读材料,为了帮助理解相关化学知识离不开语文知识的指导作用;化学用语部分离不开外语知识的帮助;阅读材中的历史知识使学生轻松了解化学的发展史;天气预报和空气质量日报及地质变迁、天体成分分析、彩页中的"南极上空臭氧层的变化"也体现了化学与地理知识密不可分。

在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些文科方面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方方面面的科学文化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兴趣、爱好、个人情趣和精神生活。强调学生关心世界,关注社会,树立责任感,真正实施科学知识的普及,推行素质教育。学生对这些教材的学习,不仅能够获得相对系统完整的化学科学知识,同时也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巩固,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事实和坚实的理论基础。

听化学课学习心得体会篇5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有机体的化学组成、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科学,即研究生命活动化学本质的学科。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和遵循化学规律所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进而深入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有生命的化学之称。

生物化学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它与许多学科交叉渗透,是生命科学发展的支柱。因此,奠定坚实的生物化学基础已成为多种学科科技工作者的共同需要。我们身为林产化工专业的学生,自然要踏实掌握好并学会运用生物化学的知识。

通过这学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我知道了核酸、蛋白质、酶、糖类、脂类是几大主要研究物质,不仅要熟知并理解它们的种类、概念、结构、性质以及化学合成反应,还要学习其分解代谢,氧化途径、酶促降解、生物合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熟练掌握的知识点。然而生物化学这门课,相对于我们理工科学生所学的其他课程来说,是需要比较多时间去背诵记忆的。我想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大一个难点。生化里面囊括的知识点很多,也许这就得靠我们自己去总结归纳,去理解背诵。但这些内容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理解吸收的,无论哪门课程,都是需要时间去好好学习,都是厚积薄发、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就像老师所说,我们学习生物化学,不只是为了应付结课的这一次考试,更是要理解这些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将其很好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实践当中。而且对于我们林产化工专业来说,我认为生物化学这门课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

说到这门课的学习,还记得刚开课时老师有让我们写下自己的安排计划,当时我是这样写的:课前仔细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好好复习。现在看来这样的计划是有点理想化,其他的课业作业活动一多起来,就根本没有时间完成计划。也许我是在为自己找借口,总之到了最后的学习状况与一开始的预想有很大的出入,这是很不该的。到了现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之前的就不懊恼了,只想着好好复习,希望能在期末取得一个好成绩。

最后是在老师的教学上,李老师是个很认真负责的老师。虽然刚开始作业比较多,但老师也是希望我们能熟悉课本并学会归纳总结。虽然我们怨声载道,但在现在的复习阶段,当时所做的那些总结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方便,也使我们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思维,更有助于复习。老师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记忆的生化背诵顺口溜,能让我们更快的理解知识。而且老师还有给我们提供一个公共邮箱,里面有很多的学习资料和相关知识,都能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

不过在课堂上,还是希望老师以后在讲课中能给我们多提供些条理帮助我们疏通思路,并能结合一些实际言传身教让我们更好理解内容,并且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探讨问题能够让我们理解更透彻学得更精通。不过李老师还是教给了我们很多知识,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学期这么精彩的生物化学课堂,在此表示对老师的感谢。

听化学课学习心得体会篇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新课程已走进学校、走入课堂。新教材强调了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教材让学生主动地体验实验的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取科学实验的方法。

一、新教材的变化:

旧的化学教学大纲将旧教材设定为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四大板块,这四大内容体系像指挥棒一样,使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行为被死死的束缚住了,师生所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虽然学得乏味,但教师还是满足于对它的运用自如,就这样,年复一年地机械地重复着这样的教学,使得原本精彩的化学世界变得枯燥无味。

而人教版新教材则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程标准规定的:“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一级主题。新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改变过去以知识为中心,过于强调知识体系的做法,改成现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尽可能有利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体现“学会学习”。因此,教材在编写体系上与老教材完全不同,大大增加了学生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的内容,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方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创造空间,还化学以本来面目。它做到让教师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它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感受化学,更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去联系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力求做到“让学生学有趣、有用的化学,让学生能学得来、能学得好,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适应现代社会的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且新教材在内容的设置上,在培养学生的技能上、在化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上都较旧教材有所改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这门学科。

1、从书本走向生活

教育的本意是面向生活的,所谓学习,就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离开了生活,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观念是:学习就是读书,提高能力就是会解难题,对教师来说,“教学”就是把书本上的内容讲给学生听;对学生来说,读书就是读课本,能力的提高就是学会解难题。可以看出,传统的教育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里,把教育与人的“生活世界”分离开来,使教育在“生活世界”的意义失落中艰难前进,不能为学生建立起教育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活价值。

初中化学新教材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逻辑关系。新教材改变了学科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的有机整合,加强了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新教材注重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课题,生活是课题资源,生活是的教育。新教材编入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实际联系密切的内容。如空气和水、燃烧和灭火、化石燃料和新能源、金属材料和金属资源保护,化学与生活等。在具体内容中编入了如何防止空气和水体污染、如何灭火、如何防护钢铁锈蚀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使学生通过化学学习,能够初步解决一些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实际问题,能从切身感受中体验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化学学习价值观。

教材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新教材编入了怎样正确使用煤气炉具,用铁锅烧菜更好等生活中经常碰到却并不太注意的问题,让学生真真切切在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学好化学,就一定要关注生活。

当然,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相反,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新教材要求教师“依据书本”,但不“依赖书本”。要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寻求教学素材,形成由单一的书本学习延伸到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

2、从以教师为主走向以学生为主

传统的教学活动,认为只要教师教得好,学生自然会学得好。因而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教”的自由,而没有学生“学”的自由,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从教师主观愿望出发,“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问你答”,“我要你怎么学,你就得怎么学”,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初中化学新教材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倾向,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建立起了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教材模式,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让“教本”变成“学本”,变简单传播为互动的教学,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探究、物质的制取和性质探究、元素质量计算的探究等等。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使从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从教师带着问题提问学生转变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有人说,教师的教学好比“修桥”,目的是为了“过河”,离开了“过河”这一目的,“修桥”也就失去了意义,至于如何“过河”,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摸索,去探究,而教师不必把学生都一一背过河去。常言说得好: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

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教师是教学计划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组织者,另一方面,教师又是教学实践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不能认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多了,探究活动多了,教师就可以省力了。不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而放弃了教师的责任性和指导性。恰恰相反,从学生发展出发的教学设计与组织的难度更大了,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的组织更费力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需要教师的培养、诱导和训练。教师的主导性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得越快,二者是互动的关系,也是因果的关系。

3、从注重知识走向注重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知识总量的迅猛扩张,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一个人在课堂内所学的知识仅占一生中所需知识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知识都要在生活、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获取,教育不再仅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实验教学理念和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书本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实验则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我们知道,能力的培养是与活动密切相关的。在化学学科中,实验是主要的活动手段,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能力,还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新教材特色:

1、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sts的思想。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是21世纪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现代公民不仅应当具有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还应当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既要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又要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三者是如何相互促进和发展的。

2、重视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都深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教材的实验特别多,实验的形式也很多(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验证实验、家庭小实验等),特别是把旧教材中的象气体的验满、鉴别等多个验证实验变成探究实验,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重视学生动手做、动感觉器官观察,动笔作笔记、动脑设计,有序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素质,按先给范例引导学生,再要求学生设计实验,符合学生的认知历程;重实验过程与观察方法的培养,避免了旧教材实验现象以结论给出只要求学生记、背的弊端;重视探究,新教材专门设置了活动与探究栏目,把活动与探究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还有调查与研究、讨论等栏目设置,将学生置于探究的氛围之中大有裨益。

3、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新教材与旧教材比较,对知识的广度较多涉猎,而对知识的深度做了降低,特别是对概念不作太深刻的解读,但设置了讨论栏目,让学生有许多想象、拓展、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分析思维的能力。同时在一些探究性的活动与习题中,增加了一些迁衍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打破砂锅问到底”,深化了对问题的认识。

4、重视对师生的人文关怀。图文并茂的排版更趋合理,便于师生使用和学习,也让学生体会到美的感觉,文笔叙述更为流畅,科学性明显提高,让师生阅读起来更加生动有趣,习题作业份量有所增强,针对性练习明显增多,让师生在课堂上就巩固所学知识,不用过多再去搜集资料、编写习题,减轻了师生的课余过重的负担,同时与社会、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从栏目的设置上,设置了“讨论、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资料等”十几个栏目,体现不说话老师的关怀,从内容上,把初中学生不易做,有危险,有污染等方面的实验进行了弱化,如氢气的有关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等,做到了先关注“个人”然后再上升到社会、民族、国家,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对自然的保护。

5、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新教材避免了旧教材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系统为中心、重知识结论的弊端,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在培养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利用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独立掌握相关技能,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中,很大程度上教师只是起一个点拔的作用,学生通过教师设定的合作学习或自选方式达到目的,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上,我们的教师多数都叫学生谈其体会,可见在新课标的每一层要求上,学生参与的成分都相当高。

6、减少了整齐划一的要求,整体难度降低,实行弹性设计,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教材中编有资料、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等栏目,并编入了供选学的拓展性课题等,以利于不同水平、不同学制的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特长和教学可能自主选用。

新课程、新理念,初中化学新教材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学习的机会,使他们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品质,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听法治课心得体会5篇

听心理课心得体会优质7篇

听试卷分析课心得体会7篇

听文明礼仪课心得体会7篇

听名师课心得体会通用7篇

听名师课心得体会模板7篇

听心理课心得体会参考5篇

听小学数学名师课心得体会5篇

听辅导员课心得体会7篇

听小学课心得体会范文最新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74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