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的书写可以让自己的感受得到实时的记录,在精神文明建设如此繁荣的当前,心得也成了大家广泛使用的文本,下面是文笔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自由账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自由账心得体会篇1
最近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
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更希望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一定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己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自由账心得体会篇2
偶然在手机晚报看到这样一句话:“学习这事给我留下来的基本上全是耻辱”,我不知道说这话的是什么人,但无论如何走出校门的人这样评价自己的学习生活,确实令老师尴尬。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应该给受教育者留下什么?学校教育如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生发展奠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 坦率地说,这些问题我们(所有教育相关人士)都思考了几十年,但我们真的没有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教育的不均衡愈演愈烈、老师和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钱学森之问使“教育人”无言以对……
最近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感觉很舒服。“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朴实的语言诠释了教育。书中那些小故事道出了浅显易懂的道理,能启迪人们更多更深层次的思考。
本书作者李希贵先生现在是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我就称他李校长。这本书有三条线索:一条是教学线,回顾李校长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线是教育线,重点记述了李校长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线是管理线,介绍了做中学校长、县教育局长和地级市教育局长时的思考和实践。作为校长,在读这本书时,格外认真地“研读”了李校长在任高密四中校长时的经历。
选取这一段还有特别的考虑:这是李希贵初做校长的五年,而我本人到现在也刚刚做了四年多的校长;时代不同了,今天的我“研究”20xx年前的李希贵仍然充满深深地敬意,他的管理理念和实践仍然鲜活。
1990年,高密四中历史上最灰暗的一年,高考失利使“整个学校沉浸在压抑之中”,不满30岁的李希贵“受命于危难之中”,成为校长。在这所学校工作了20xx年、从语文教师到教务主任直至教学副校长,李校长对这所学校可谓了如指掌,他知道老师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上任之后的“头三脚”踢得很准: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五子登科”、统一干部思想的“三心换一心”、确实发挥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制造一杆公平秤”、“分层聘任、双向选择”的聘任机制及“安全软着陆”的实施过程、符合学校的实际和所处环境的学校文化经营策略等举措都显示了李校长高超的管理艺术,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校长,经营好自己的班子是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在我校中心组学习时我们曾研读过李校长为领导班子起草的《领导干部日日思》和《高密四中领导干部修养要则》,20xx年前的“小立法”,今天仍觉得受益匪浅。
通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自始至终有这样的感受,李希贵从做老师、校长到局长,很好地诠释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李校长对“管理”一词的解释既简单有实在:“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
最初的保障教师生存需求的“五子登科”做起,唤醒人们的爱校爱岗的工作热情;“从热爱水井到热爱学校”、“三朝元老”、“首席接待”和“功勋四中人”这些小故事读来很温馨,李校长“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从心灵和精神层面培养四中人的责任意识,激励不同岗位上的人为学校做好本职工作。
学校管理中经销“希望”是李校长的过人之处。把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和教职工的“个人愿景”结缘,具体讲就是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和老师的专业化成长结缘,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同时制定一份个人学年发展目标,教师在帮助学生成才的同时规划自身的成长,这在目前关注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大环境下,已经属于常规工作了,可在20xx年前,这是需要智慧和胆量的举动。回忆一下那个时候校长主任们一味地都是用在带领、督促老师们提高中高考成绩,学校的各项制度特别是评价奖励制度都是“以分数论英雄”,校长、教师在社会舆论的重压之下苦不堪言,“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子,也是老师的命根子,是学校的荣誉,更是校长的政绩。李校长认为“一个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就自我”、“不赞成把教师仅仅看做蜡烛、春蚕、铺路石一类的角色”而那时我们总是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感到自豪和骄傲的。 教育家的远见得以完美展示,李校长领导的四中人“在塑造学生的同时也在主动积极地塑造自我-师生共同成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时教学成绩的提高水到渠成,形成“高密四中一道美丽的人文风景”。
做高密四中的校长只是李希贵教育生涯的一小部分,也不是教育家的“精彩乐章”,但足以令人肃然起敬了。
自由账心得体会篇3
教育问题是每个家庭重点关心的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是每位家长的心中愿望。但由于家长对教育上尤其是幼儿教育认识上的误区,造成“揠苗助长”事倍功半,甚至酿成家庭教育的惨剧。
正确树立幼儿教育观刻不容缓!
通过虚心阅读爱和自由文章后,受益匪浅。
一、儿童是一个精神存在物,蕴含强大精神能量和潜能
儿童一生下来就蕴含着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按着内在的成长规律成长。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内容,只需要给他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人的成长过程实际是一个心里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里成长上的。
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否则,将破坏一个具有生命和人格魅力的人的发展。
二、儿童所有智力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
家长总是把掌握某种技能作为智力发展的标准。实际上技能不重要,六岁以前的儿童不需要学习任何技能,他所需要学习的是掌握技能的智力。
智力就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智力就是这一过程,这一过程中的每一种感觉的上升都和其中的经验和体验连在一起,儿童天生具备这种能力,只不过这一能力每个人都不一样,这个过程每一个人也不一样。
所以,普通“教”的本质:让孩子把注意力转向什么,然后教什么。杜绝家长在孩子感觉的时候,破坏孩子的感觉;杜绝儿童感觉到时,我们没有把词语同他内在的感觉及时配上对!
三、关于“智力”的理解
真正内涵:一个人的力量来自于哪里,来自他高贵的品质、完整的人格、崇高的道德和充满创造力的思想。
感觉训练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唯一途径。
四、什么是“爱”和“独立”
爱是土壤、是阳光、是儿童成长的一切。
“教”孩子可能是奴役孩子。因为你怕弄脏了卫生,你怕麻烦,你代孩子所做的一切不是“爱”,你剥夺了孩子“体验”和“学习”的过程。
爱是让孩子走向独立。这种独立不仅仅是身体“行动”上的独立,更重要是“思想”上的独立。
五、关于“独立”的理解:儿童的成长是一个趋于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阻止了他,那么对这个人就没有了自由,也没有了独立。没有独立也就没有了真正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
六、关于“自由”和“独立”的理解
每个人都会依据自己的独立程度来使用自由,而这一切基于一个条件:当他是孩子的时候,父母给予的爱和自由是一环接着一环的。
蒙特梭利说: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后代造就成为强有力的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独立和自由的人。
自由不是条件而是品质。有了这样的品质才能作为人而存在,才不会在思想和意识上丧失做人的权利。
七、“自由”与“纪律”内涵:
自由: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充分发展潜力的自由,给予孩子充分认知的自由。由这种自由,他才能最大限度的摸清事物的规律,才能够去认知、认识。
纪律误区:平常意义上的纪律的“典型形象”,就是比较听老师话,安静的坐在那里,不活动。
纪律内涵:纪律必须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人必须是自己的主人,当你是自己主人的时候,当你自动遵守某种生活准则的时候,那你就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了。人的这种自我控制能力称之为纪律。
反思:我们“爱”错了吗?
家长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和爱着自己的孩子。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牙牙学语之际就开始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在亲戚朋友面前,以自己孩子会背多少古诗、多少才艺而喜形于色!用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灌输”自己的主观认识。以怕弄脏了、怕麻烦等等借口剥夺了孩子“体验”和“感知”的学习机会,以命令式或者威胁式的语言规范孩子的思维和言行。
自由账心得体会篇4
霍姆斯说: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大鼓其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条件下一天一天的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教师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他们的教育对象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更希望他们以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一定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己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就像现代家庭中的独生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什么都帮他们做了,让他们享受一切成果,升旗仪式帮他们写稿,电脑比赛帮他们设计作品,让他们临模,演讲比赛帮他们修改文章,文章差到几乎由老师为他们重写,考试场上成了老师的刑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的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
自由账心得体会篇5
往事不堪回首,旧梦已经成空,唉!挽不住那逝去的年华,带不回昔日的快乐。
回想起这段时间的生活,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总以为快乐就是盯着手表细数时间的慢慢流过;总以为快乐就是和朋友们吵吵闹闹;总以为快乐就是一个人静静的看着书;总以为快乐就是嘻嘻哈哈。可是,到头来不过是种孤独的'惆怅罢了。
忽然打了个喷嚏,心里一阵寒风打来,隐隐作痛。看来是病了,而我知道一个人在生病时是最容易怀念那消逝的时光的,因为那时候的人比较脆弱。
熟悉的歌声又在耳边回荡,只是这个季节的风比起上个季节多了一份刺骨的痛,让人回想起自由离开后冰冷的疼痛。一年以前,是怎样的风景:我可以在风中旋转、雨中驰骋、云中嬉戏;我可以穿着漂亮的衬衫、休闲裤,留着长发,走向山林、走进小溪、走进大自然中,去拥抱、去亲吻每一片绿;我可以看自己钟爱的小说;我可以写自己喜欢的文字;我可以做自己所喜爱的事。
可是,一年多,周围的一切似乎还是那样,只是不能再为所欲为;只是不能再出校门;只是不能再穿那奇装异服;只是不能再留着长发;只是不能再走进大自然中去拥抱、去亲吻每一片绿;只是不能再看钟爱的小说;只是不能再写喜欢的文字;只是不能再做喜欢的事了。
唉!人存于世,也许会受到周边环境和客观事物的牵绊,可是,只要你心里面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说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那就是自己。
可对于我而言,周围的环境改变了,可是想做的事,想过的生活却容不得自己随心所欲,而我亦无能为力的去改变他。
唉!欢乐的往事已不再可喜,衰伤的往事却仍然可悲。
自由账心得体会篇6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书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李希贵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展示了他的鲜活理念,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在书中,李老师紧紧抓住三条主线:一条线是教学线,主要写语文教改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线是教育线,主要写了作者的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线是管理线,主要写作者从管理一所学校到管理一个县的教育,进而到管理一个市的教育。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李老师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他的成功应该源于他对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习惯。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一个无知的不懂事的孩子对待。决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孩子。这样对孩子不公平,我们要善待孩子的错误和缺点。把孩子们当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而反思我们的教育,为了所谓的提高学生成绩,我们只顾眼前的利益,把学生大量的时间用在机械重复的练习上,课堂上大量的讲解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非常认真的在告诉学生真理,结果呢?老师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时候孩子们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了,什么时候孩子们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们老师的任务不应该是告诉学生真理,而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
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值得我们去品读。
自由账心得体会篇7
这个寒假不寻常,一本《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带给了我不一样的思考。
这本书是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著述的,李校长是我们山东人,他以教学线、教育线、管理线三条线为线索,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叙写展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阐明了自己的教育主张。虽然书中的案例多是高中的案例,但他的思考折射出来的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对教育的深度思考。
“爱书的爷爷”不懂教育,却把热爱读书、热爱文化的种子种在了李校长的心中;母亲的讲效率、父亲的沉稳淡泊在李校长的心中种下了幸福的种子,奠定了美好人性生长最适宜的土壤;上学时老师的信任,不经意间的赏识都让李校长感受到了尊重,自觉开启了心智,激发了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李校长的成长经历正是“孟母三迁”故事的最好诠释,一个人的成长是需要土壤的,良好的土壤才能为种子的成长提供最适时的养分。李校长是幸运的,在不是教育的教育氛围中他找到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动力。然而,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像李校长那般幸运,不幸运的成长氛围必定会让天真的孩子们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班级的明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大班时父母就离异了,孩子跟着爸爸和爷爷奶奶住在了一起,老人年纪大了,闲赋在村里,爸爸腿有残疾,在一家工厂三班倒,孩子和爸爸的交流非常少。老人觉得孩子很可怜,所以格外惯着他,明想要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因为老人“不想让别人瞧不起这个没妈的孩子”。明每天晚上都沉迷于手机中,从不完成作业,也是班级里朋友最少,最不愿说话的那一个。虽然在学校里我采取了各种激励的措施,但明从不为所动;虽然我多次走进明的家,但爷爷奶奶的观点就是“我的孙子不用别人管,他想怎样就怎样”。对于明而言,教育真的是苍白而无力的。
最终我不再执着于他的学业,而更多的去关注他的快乐。家访时,为老人带上一箱奶,为孩子带去一本书,问问家里有什么困难;在校时,关注孩子每天的吃饭情况,鼓励与小伙伴之间的融洽交往……没有批评、没有说教,也没有期望。可是没有想到的是,我的“不教育”反倒让爷爷奶奶着了急,“老师,孩子总玩手机怎么办?作业不完成怎么办?”我的“不教育”也让明有了改变,“老师,我能不能也找一个小老师?”
教育真的应该是润物无声的。正如李校长在工地上因为少年意气的“轻狂”,仅仅是参与与体验,感同身受中丢弃了自己对工人的嫌弃,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
“如果他仅仅是把我教训一顿,换来的可能只是我内心的抵触和不满。”虽然我们是教育工作者,但有时我们真的需要想一想,如何在不是教育的教育中引发心灵的震撼,激起自觉成长的愿望……
自由账心得体会篇8
初春,又一个初春,我仍被禁锢在这个小小房子里,禁锢在两点一线的家与学校之间。
我坐在窗前,面前铺着的是那枯燥无味的各种练习题。我的`心烦闷异常,再无意做下去了。窗外,树枝刚发芽,迎春花却开得热烈奔放,白玉兰的枝丫上也长出了花苞,麻雀停在枝头正叫得欢,阳光慷慨地撒下,衬得清晨露珠熠熠生辉。
我想逃,逃到那桃花源,逃到那南山,逃到那鸟语花香的大自然中去,逃离这个禁锢我的地方。
老师的谆谆教诲犹在耳畔,让我做全班同学的表率,对我给予了很高的厚望;母亲的叮嘱也在耳边回响,好好学习呀,成绩不能下降,要给弟弟做个好榜样……所以,我就必须扮演一个好学生,一个好姐姐盒一个好女儿的形象。
真的有点累,有点力不从心。刚结束的月考,我就像打了一场兵荒马乱的败仗。我虽仍是全班的第一名,可在年级的排名却下降了不少。
我一遍又一遍地擦拭着窗户,尽管它不染灰尘,而我固执地擦了又擦,似乎通过这样我便能从这里离开这儿。
终于在一个周末的午后,在父母无尽的责问和叹息之后,我悄悄的离开了家门。漫无目的地走,一直走,我发现了一片草地,那里有我渴望的自由:没有各种聒噪,只有鸟语花香;没有任何课业,只有蓝天白云,美好而静谧,活泼而富有生机。我坐在树下的草地上休息,正当我享受着美妙的一切时,一场雨毫无预兆的打了下来,越下越大,而我却避无可避。终于,我还是狼狈地回到了原本那个“禁锢”我的家。不见了风雨,不见了恐惧,我躺在床上,喝着母亲为我熬制的姜汤,我才发现,母亲的眼睛里满是担心和恋爱,其原来,这个被我称之为“牢笼”地方是这样温暖安适。
如今,我依然渴望自由和美好,但我知道,我会用我青春的汗水去打造。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