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观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好的电影能教会我们人生哲理,一定不能忘记在电影结束后写观后感,以下是文笔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微电影观后感800字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微电影观后感800字篇1
看过《万里归途》之后,心情久久未能平复,真的是被震撼到了,震撼于生命的脆弱。
影片中出现了四次“瞬杀”时刻,每一次都能让观众吓一跳,心跳不由自主加速。
时刻一
宗大伟(张译饰)等一行四人遭到当地武装人员的扣押,目的是为了索贿,宗大伟自掏腰包摆平了武装人员的头目,正准备要开门离去。这个时候突然发生了爆炸,产生的气浪击倒了所有人,当宗大伟等人起身来到大街上时,放眼望去是一片狼藉。
一名武装人员因爆炸而“腰斩”,下半身倒在一边,上半身还在垂死挣扎。隔着大荧幕,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惶恐的情绪,试想一下,身临其境又会如何?常常会在新闻中看到流离失所的难民,作为旁观者往往是心中毫无波澜,但《万里归途》让观众们感受到了,一旦身陷战争会有多么的无助。
时刻二
当宗大伟、成朗(王俊凯饰)和章宁(张子贤饰)在楼下交谈时,不远处的街边毫无征兆就发生了交火,然后很快就结束了。确认安全之后,宗大伟回头去看章宁,后者的颈部已经中枪了,最终因抢救无效而牺牲。
发生交火的前一刻,章宁还在跟宗大伟较劲儿,刚刚要和好,人就不行了。嘴角儿冒着血,还念叨着自己的口头禅“easy”,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种感受,只能说太不真实了。明明不久之前还在侃侃而谈的一个人,顷刻间就倒在了血泊里,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心中充斥着莫名的崩溃。
时刻三
当得知章宁的妻子白婳(殷桃饰)失联了,宗大伟和成朗决定掉头寻找,来到了白婳有可能藏身的城市。在与武装人员的头目对话时,对方突然间遭到了射杀,接下来宗大伟和成朗也是九死一生,先后躲过了武装直升机的无差别射击以及坠毁。
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自己正在与某人说着话,眨个眼的功夫,这个人就被爆头了。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更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了,好比“死神”的镰刀擦着自己的脖子划过,绝对是深入骨髓的恐惧。
时刻四
在找到白婳并准备出境之前,宗大伟与努米亚(影片中发生战乱的虚拟国家)的边境官握手言和,成为了彼此欣赏的朋友。不曾想,叛军来袭,不久前刚与宗大伟亲切拥抱的边境官,直接被吊死了。
宗大伟看着自己的朋友惨死,依旧要为了同胞们的生命安全,不得不跟叛军首领玩盘赌。不好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但深刻理解了一句话,视人命如草芥而任意摧残。
微电影观后感800字篇2
今天,老师给我们放了部有教育意义并真实感人的电影——《守望一生》。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乡村代课老师张云山的事迹。在一个宁静的山村里,有着这样一位为学生呕心沥血的老师,他就叫张云山.。当他邂逅了一位美丽姑娘“香兰”后,他为学校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香兰,两人结为了夫妻。可后来,张云山大儿子小海因为得了心脏病,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张老师却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自己的学生身上,儿子的病一拖再拖,小海终于因耽误病情离开了人世,厄运接二连三,这时的香兰也因孩子去世而精神失常,丢下了张老师和他的小儿子,不理解父亲的小儿子抛弃了父亲,最后家破人亡的张老师依旧以他的责任和善良爱护他的学生。
这部影片有太多让人感动的情景。看完后脑海总会浮现出这样一个个片断出来挑动了我那脆弱的神经。这所学校本来是一个贫困山区的学校,学生们的生活非常差,但张老师为了学生们的身体,偷偷地从家里带肉来给学生们吃,担心孩子们身体长不好会影响学习。这时的我被张老师的行为感动着。我想:“张老师多么的无私啊,自己的工资也只有几十元,自己都舍不得,什么好的都愿留给学生,视学生为儿女一样,多么善良的一个人呀!”想到这里我低下了头,鼻子酸了起来,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想着自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有时还不珍惜、想着自己跟这些学生的生活比起来有着天壤之别,心里跟打翻了五味瓶一样不是滋味。看到这些感人的片断,同学们跟我一样,心情都很沉重,百感交集地心情都被张老师的行为感动着。
张云山老师为了每一个孩子能学到知识,为了每一个孩子能走出大山,为了每一个孩子能完成自己的梦想,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裕,是调皮还是懂事,他都用自己的汗水耕耘着别人的梦田,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完成伟大的教育事业,让学生们走出大山,过上美好的生活。
这部影片看完后,让我敬佩张老师的无私奉献和他执着的梦想,更喜爱他的善良淳朴。他用对学生的付出感动着我们,影响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我们就像一群群渴望绽放的花骨朵儿,像期待飞翔的小雏鹰,被老师鼓励着,他的精神时刻教育我们要懂得奉献和付出。
微电影观后感800字篇3
?智取威虎山》过去看过京剧,很多经典台词今天还记忆犹新呢。
看到网上说被拍成了电影,说实话,没想看,不想看重复拍的'东西,总会有比较,也未见得比以前拍得好。有点教条哈。
一早上微信消息提醒,看到朋友来消息说,看了电影《智取威虎山》说:“一个字,好看。”我心说了,这是一个字吗?
接着我就开始在网上找,累得我不行了,也没有找到,忙得我没回复朋友的话,到了晚上我还是不死心,于是去海外中文网的影视人生论坛找,好心网友给了链接算是看上了。
其实早自己找的时候就找到了,但开头怎么是纽约啥啥的,我一看这不对,被人掉包了。所以没有看,这个链接我耐心看了几分钟结果这就是《智取威虎山》。果然不同凡响。 是说一小子从纽约回来开始的。
刚刚听说这个电影的时候,看到好多影评,褒贬不一吧。但多数都说它脱离了原作,脱离了原来的版本,人们看过老版的,看过《林海雪原》书的,肯定不买账。
其实当今社会,已经没人再去考虑跟以前有什么区别,是不是遵循原著之类的了,有个故事就可以编电影,拍电视连续剧了。只要拍得新潮,只要有人看,然后就能有票房。
别说,我不管原著啥样,也不再想过去的杨子荣,就看这部电影,本着这样的思想,我是越看越觉得好看,一阵阵的还挺紧张的呢。像那个真老虎扑过来的时候,像那些大石头砸下来的时候,像那一颗子弹嗖地飞过来,然后咔嚓咔嚓响着,再呼呼地叫着,然后特夸张地炸了。3d效果我在ipad上都看出来了。
尤其是最后,把座山雕和杨子荣弄到飞机上一顿折腾,简直跟007好有一比,特惊险,看着真是紧张。
回想电影的场景,如果跟过去的相比,如果跟林海雪原相比,那就别看了,但如果说有一部片子,新的,就叫《智取威虎山》,说实话,挺好看的,如果让我也说一个字,那就是:值得一看!
这部电影,还可以说一个字:太酷了!
演员演的也不错,杨子荣,看他演过不少电影,电视剧的呢,不过没演过这样的角色,这部电影他也挺成功的,一个字:演的不错!
人生就是给自己找乐,看剧也好,逛街也好,做饭也好,工作也罢,都是要在快乐中享受,别看也别想那些实质的东西,除非你专门去琢磨那些。否则就看热闹,享受人家表演的过程,也只有这样,咱人生才能说是一个字:快乐多于烦恼。
微电影观后感800字篇4
?赛德克巴莱》是台湾导演魏德圣执导,吴宇森监制的一部史诗巨作。该片筹划长达十二年、跨国动员两万人拍摄。不仅仅还原了那段被人忽略的历史,更是在人们精神信仰严重匮乏的这天犹如一剂良药。
电影从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开始讲起。在一场狩猎活动中我们看到了青年时期的莫那鲁道,伴随着振奋人心的击打乐,将莫那鲁道的英勇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敌方阵营取得敌方首级,这是莫那鲁道成为男人,得到族人尊敬的第一步。不久,日本人得知到了这块得天独厚,物产丰富的宝地,打算进一步开发。日本人在沦陷区实施了奴化教育,对赛德克人进行着非人的摧残。而顽强不屈的赛德克人一忍就是三十多年。基于对真实的“雾设事件”的还原,导演并没有进行夸张化处理,而是透过一个部落的兴衰直至灭亡和人物的转变过程来让历史重现。故事结束在1930年秋末冬初,鲜血染红了未到季节开放的樱花,这群赛德克人牺牲了身体,赢得灵魂。
导演吴宇森赞美说:“《赛德克·巴莱》唤起了我们以前遗忘的、忽略的这段发生在台湾土地上的历史,是台湾第一部真正史诗般的电影,也是全人类或全世界都会感动的故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这一群真正的赛德克人来说,他们虽死由荣。影片前半段着力描述他们的信仰,图腾,以及他们自由的生活和自由的灵魂在属于他们的猎场尽情的奔跑。中间部分刻画的是日本人对他们的摧残,自由的灵魂受到扼杀,男人不再英勇打猎,而是整天干写搬运木头的苦力活,女人不再编制甚至成为了鬼子下半身的发泄工具,小孩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最后,日本人残暴的做法激起了赛德克人的反抗。三百名赛德克人对抗千余日本官兵,利刀步枪对抗着飞机大炮,结局可想而知。他们的悲壮提升了他们的格调,赛德克人血战日军的光辉历史,将永远的载入史册,被人们铭记。他们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武士,真正的赛德克人。
除了英勇献义的武士精神和气势宏大的战争场面外,本片中的配乐也是相当精彩,获得台湾金马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最佳音效大奖。全片始终弥漫着台湾本土味的山歌,或是结婚时互相围绕着尽情的载歌载舞,或是陷入绝境时安抚人心的低吟……印象最深的是头目莫那鲁道的三次歌唱。第一次是在树林里砍伐时,大雨中见到了彩虹,莫那鲁道一挥斧子,族人立刻迎合这歌。(我们的勇士们啊,是真正的勇士,决死如纷飞的落叶,决死如干枯的树枝)莫那既是在告诉他们坚持下去,同时又提醒他们不忘自己勇士的身份。第二次是莫那同族人决定背水一战,奋起一激后在河边又见到了彩虹,这时莫那在虚幻中看到了已故的父亲。(我曾英勇守护的山林,我来到那里,这是我们的山哟,这是我们的溪,我愿为此付出生命)我们看到莫那对这片土地爱的那么深沉。第三次是在败局已定的状况下,莫那看见日本人从空撒下的要求他们的投降书,应对绝境,莫那迈着熟悉的舞步,跳完最后一支舞。(我是莫那鲁道哟,看我脚步所迈开的道路,谁也无法阻挡我们,决死的勇士啊,看我们这天带着首级来了,像松树嫩芽般真正的勇士啊)这首歌仿佛也带我们回到日军侵略以前,他还是那个英勇无敌,力拔山河的莫那,他们仍然过着农耕,打猎的原始幸福生活,只
但是这一切随着小日本的到来全破灭了。英雄的陌路绝唱,这首歌将莫那的悲壮升级。从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是项羽那种穷途末路的英雄悲哀,而是一个真正的赛德克人用身体骄傲的赢得灵魂。
在人物塑造上,最成功的当数莫那鲁道,同时他也是这部电影中的灵魂人物。青年时期的莫那鲁道张狂、骄傲、勇敢,中年则是沉稳、谋略中带着杀气。正如花冈一郎所说那样:“他藏在披风后面的手是随时握刀准备猎杀的,他是不可能被驯服的”。
明知反抗敌人的结果是九死一生,但是为了遗失的信仰和图腾,他选取奋起一搏。除此之外还有少年巴万,我们看到少年巴万像极了青年时期的莫那鲁道,无论是在水中与猛兽搏斗,还是不羁的那股眼神,或者是胆识和谋略。巴万作为一名正在理解教育的少年,他直接代表的是赛德克族的下一代,我想导演给足巴万的戏份,一是强调赛德克人的精神是不会熄灭的,他们是真正的勇士,一代传承着一代,另一点是突出的是全名抗战。还有两名山地警察,他们夹杂在礼貌与野蛮之间,深知野蛮背后蕴含的是信仰与自由的灵魂,礼貌背后却是吃人的野蛮。在这张不被认同的脸面前,他们只能选取帮忙将野蛮进行到底或者是带着礼貌伪善的面具。最后他们选取了前者,对他们而言并不是输了身体,赢得灵魂,而是在一种复杂的身份中找到了真我。
鲁迅先生曾说过:“杯具,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比起战士们的冲锋陷阵,更让我震撼的是妇女们的群众自杀,他们的大义,他们的勇敢,他们用血染红了那片森林。他们的肉身吊在了树枝上,但他们的灵魂早已飞过了彩虹桥。宁愿站着死,绝不跪着生。宁愿走投无路下自杀祭祖,也不愿成为敌人玩弄的工具,这才是赛德克人。影片结束时,我们看到了彩虹桥,一群英勇的赛德克人骄傲的哼唱着山歌走向彼端。他们用身体赢得了灵魂。
也许是因为“特殊国情”的关系,反侵略战争的电影并不少见,比如早期的《地道战》和香港的《十月围城》等,但几乎没有一部电影能和《赛德克巴莱》相比,它不同于《十月围城》主要突出小人物的牺牲精神,和舍生取义的民族大义。而是以一个部落的兴衰灭亡折射出台湾,他们被迫割让,被迫理解着敌人的奴化教育,被迫着做一切不愿意做的事,他们也曾反抗过,斗争过,压榨过。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光复才洗清了百年的奇耻大辱,只期望一切灾难都已经过去,台湾这个受尽惊吓与折磨的孩子就应好好歇歇,选取自己的道路。
对于这样一部真诚、真实又震撼人心的作品,任何言语在它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我们能做的就是走进电影院,感受一次心灵的震撼。听,赛德克人又唱起了熟悉的歌谣:“孩子们,在通往祖灵之家的彩虹桥顶端,还有一座肥美的猎场!我们的祖先们可都还在那儿呐!那片只有英勇的灵魂才能进入的猎场,绝对不能失去……族人啊,我的族人啊!猎取敌人的首级吧!雾社高山的猎场我们是守不住了……用鲜血洗净灵魂,进入彩虹桥,进入祖先永远的灵魂猎场吧…”。
微电影观后感800字篇5
电影版《变形金刚1》人物形象的表达以及故事的叙述比较到位,导演迈克尔·贝作为非《变形金刚》的fans,作为比较不喜欢玩具制作的大导演,难能可贵的基本还原了擎天柱等博派“汽车人”的伟大形象,“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伟大精神更在《变形金刚》一片主角擎天柱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特别是影片高潮阶段,擎天柱告诉小男孩萨姆,邪恶的威震天企图借助能量块的辐射,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变成狂派部队—“霸天虎”的一员,接着打败博派—“汽车人”,进而统治整个宇宙,而毁掉能量块的唯一办法就是将它插入两派变形金刚首领的心脏。作为坚决捍卫宇宙和平的汽车人的首领,擎天柱已经做好牺牲自我的准备。看到此时,作为一个看着《变形金刚》成长的80后的我,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似又回天真无邪的儿时,那时候,我对于生活的判断,只宥于好坏之间,只知道好人在关键时刻思考的总是全人类的利益什么的,而擎天柱就是一个绝对的好人,比起80年代那时侯的《猫和老鼠》、《机器猫》之类的动画片,《变形金刚》绝对是超级符合小男孩(呵呵,对于小女孩来说,调皮可爱的小叮当一般要比金属气质高大威猛的变形金刚更加招人喜欢喽)早期分辨忠贞分辨好坏的初级启蒙教育片啦。诚然,作为一个高等的.智能体,擎天柱拥有无尚的能力和权威,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思考问题的深度,都是博派—“汽车人”的唯一领袖。在人类还缺乏敌我判断,错误的把友善的“大黄蜂”作为敌人来对待的时候,擎天柱没有一味的用武力去解决问题,千钧一发之际,在决定牺牲“大黄蜂”一个,进而拯救人类问题上,没有丝毫犹豫,这点确实让人喟叹英雄就是英雄,懂得小家与大家,识得小体与大体。但是,作为博派—“汽车人”,等待他们的命运难道就局限在自我牺牲一条艰辛恐怖的道路吗?
微电影观后感800字篇6
在现代社会是多么安宁、和平,可总是有人叫苦:学习压力太大、工作太累、物价上涨,混不好日子啊……可自从看过《建党伟业》之后,我不得不陷入深思:如今的社会真的亏待了我们吗?我们付出了多少,又得到了多少呢?
真正回答这个问题的是那痛心疾首的一幕:
手拿鲜血写成的“冤”字的女大学生跪倒在总统府前,当军警问她为什么不到检查厅感冤时,她强忍住晶莹的泪花说:“冤情太深,检察厅接不了我们的状子。”然后哭喊道:“我们是为四万万同胞喊冤!”泪珠在她消瘦的面颊上闪烁着神圣的光泽,那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像闪电般狠狠地击中了我的心,击中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让人感到心碎,碎片化为泪水,从我的眼眶中慢慢滴落……这一幕,就是1919年5月4日伟大的五四运动,当时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向国家吐露出人民的心声。他们的热血在灿烂的阳光下沸腾着,一颗颗爱国之心在蔚蓝的天空下,永不停止地跳跃着。
当时人们的环境是多么艰苦,吃饱饭就不错了,可他们并不抱怨,仍坚强地生活着,难道我们不应该更努力回报祖国,为国家付出吗?
现在有许多人提出:孩子们学习压力太大,应该降低学习要求,对学生宽松一点。这不禁让我想起一段令人敬佩的画面:
毛泽东去北京大学为学生们募捐,顺便冒昧前去听胡适老师的课,但学校规定,衣冠不整不可进校,毛泽东用礼貌却又坚定的语言表示:我只听一节,满足了心愿便走,这课,我是非听不可了……
到这里,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想法,现在的学习环境已经好的不能再好,可学生们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要求已经低得不能再低,当时的学生不仅要学习,还要关心国家安危、操心家庭情况,还要……而且现在的学生只要学习就够了,差别如此之大,我们不是更应该刻苦学习吗?
建党之前的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是不敢奢望的,现在,要什么有什么,对生活有更新更远的向往,我们要向前辈学习,为祖国的明天铺起一座希望之桥。
微电影观后感800字篇7
致敬和平年代最伟大的人
今天我们全家到电影院看了一场震撼人心,催人泪下的电影,电影的名字叫《烈火英雄》。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在滨港新区一处油罐区因外国油轮操作不当致使油罐着火并引发爆炸,全市消防官兵冒死扑救,英勇献身的感人情节。火情发生后,滨港消防员们全部出动,从各个地方集结起来奔赴火场。可是由于火势太大,消防指挥官十分担心高20米、直径80米的a01号油罐爆炸,更担心引发旁边的装有苯和氰化物的化学罐区爆炸,一旦发生爆炸,威力将超越三颗原子弹,危及全市800万人的性命。即将退役的消防员江立伟和另一位消防员勇闯a01号罐,因为a01号罐已经大火并多次爆炸,若再不关油罐区阀门,其他油罐的油会源源不断流向a01号罐,大火将持续不断,并引发连环爆炸,最终引爆附近的化学罐区。最终,消防员江立伟、郑志英勇献身火海,消防员徐晓斌也壮烈牺牲,但他们用生命切断了输油阀门,保障了战友的平安,保证了远程供水的畅通。全体指战员用他们毫不退缩,向死而生的精神,最终保住了化学罐区,保住了整座城市,保护了800万市民。
看到这感人的一幕幕,我泪流满面。这些消防员不拍死,敢于担当,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他们在接到火警通知时,有的在学校陪孩子,有的在休假拍婚纱照,有的即将退伍回家。但火情就是命令,他们没有退缩,没有畏惧,在生死关头组成敢死队,步伐坚定地走向火海。那一刻,他们是我心中最伟大的人!
影片不仅展现了消防员冒死救火的场景,还体现了消防员们超越生命的战友情、医护人员坚守一线救死扶伤的高尚品格和人民群众互相帮助共渡难关的人间大爱!
生活在和平年代,虽然战争离我们很遥远,但正是有了可爱可敬的军人默默付出和坚守,才有了祖国的平安;正是有了这些伟大的消防战士才有了我们生活的安宁。所以我要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长大后也要成为他们这样的人,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